春歌
關于新三板市場的定位一直存在分歧。一部分意見希望新三板能作為獨立的市場,留住企業;另一部分意見,覺得新三板市場就是初級培育,給A股輸送更多優質的企業。“但現在從上到下還沒有溝通好,所以很多政策不好推進。”
6月30日截至收盤,新三板上半年的成績單落定:掛牌家數達到11314家、總股本達6651.01億股、大多數交易日的成交額在10億附近、做市指數一直橫亙于1000點上下。雖然掛牌家數仍在增長,但增速卻大大放緩——上半年僅僅新增了1151家,去年同期數字為2556家。差強人意的數字背后,折射出不少中小企業心中的疑惑:新三板還有沒有政策利好?這個時點還值得上嗎?轉板IPO又是怎樣一條路?
預期落空
從去年年中到去年末,再到今年年中,很多市場人士都相信,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股轉”)對新三板市場“低迷交易”的現狀不會不管不顧。于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相信“股轉會出利好”成為一種“市場正確”。然而,這樣的強大預期,被更強大的監管新政扭轉。
6月28日,股轉發布公告,稱將在7月1日執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新標準,調整新三板投資者門檻。一直以來,市場關于“降低投資者門檻、活躍新三板交易量”的呼聲不斷。股轉的這份公告一時讓市場興奮莫名,認為是新三板市場迎來利好之始。
然而,更冷靜的市場人士在看完調整標準后,給出的回應均是“客觀來說,并不算降低,對機構投資者的要求反而更嚴了”。
公告顯示,7月1日后,關于新三板投資者門檻,自然人方面,在維持500萬元資產門檻要求不變的基礎上,將資產指標由“證券類資產”標準修改為“金融資產”標準;將自然人投資者準入資產規模的計算要求由“前一交易日日終”的時點修改為“最近10個轉讓日日均”的區間指標。機構投資者方面,同樣維持500萬元資產門檻,但從注冊資本變為“實收資本或實收股本總額500萬元以上的法人機構”,以及實繳出資總額500萬元以上的合伙企業。
新三板此舉的背景,是中國證監會最近發布、7月1日實施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隨著監管趨嚴,有觀點認為,“傻子交易者”將不斷減少,“韭菜”們未來會越來越多地被擋在股市的門外,股票的換手率會不斷下降,成交量繼續萎縮,博傻式短線操作難以為繼。這與新三板市場預期方向并不一致。
國豪股份是一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公司董秘孫志堅對筆者直言,這半年來,市場對股轉釋放政策利好的預期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降低投資者門檻,二是創新層上再搞優選層。“但現在來看,都沒有可期信號。”其判斷:年內新三板市場在政策利好層面,不會有實質性東西。
選擇難題
等不來利好,這個時點的新三板還值得上、值得投資嗎?
自稱是新三板市場的“死多頭”的資深投資人周運南依舊果斷地回答:能!
和周運南觀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小企業的態度。江蘇地區多家中小企業面對筆者詢問,大半給予的回應是:“再等等看。”
天星資本研究所副所長王晨表示,目前除了地方政府出于政績動機鼓勵掛牌外,一般中小企業對新三板確實表現出猶豫的態度。“這個群體現在也在分化,一般的中小企業確實不想掛,因為要考慮融資、考慮成本、甚至是考慮監管;另外一撥則想借助資本市場發展,想試試水深,但又不太確定。”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新三板掛牌家數達到11314家,較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掛牌數量,上半年僅僅新增了1151家,而去年同期半年增量在2556家。可以說,新三板掛牌新增速度銳減過半。
王晨坦言,目前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市場,能夠獲得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宣傳”。“現在這個流動性,很多新掛中小企業都是既無交投也無融資的,新三板對他們而言,更多的是一個面向市場宣傳的窗口,至于這個市場融資、合規等功能,就要看各家企業的本事了。”
IPO執念
掛牌量下滑下,另一個今年以來被反復提起的話題則是“新三板掛牌公司轉向IPO”。
廣證恒生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共有101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處于A股IPO排隊審核狀態,其中40 家申請主板上市,12 家申請中小板上市,49家申請創業板上市。申請主板比例尤勝于往年。
東興證券提供的數據則顯示,目前從新三板成功轉板IPO的公司只有20家。不過,截至上半年結束,已有超過460家新三板公司發布上市輔導備案。
雖然選擇轉板IPO的新三板公司,只占目前掛牌數量很小的比例,真正成功轉板的也是鳳毛麟角,但是新三板公司轉板IPO的熱情確實不容忽略。
國豪股份董秘孫志堅更是提供一個案例: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正準備吞下一家創業板公司,計劃借殼上市。“如果成功,不排除未來會有其他新三板公司跟隨,可能成為一種現象。”
天星資本研究所副所長王晨則提到,甚至有一些財報仍然虧損的新三板企業選擇退板,轉戰IPO。“有的可能真的成長性很好,覺得排隊期后會實現盈利,但是有的可能只是為了蹭蹭轉板IPO的概念。但不論是哪種情況,都足以說明新三板對中小企業的吸引力下降。”
定位搖擺
新三板如今的局面,在業內人士看來,源于自身定位,以及外部監管政策的變化。
北京方面接近股轉的券商人士表示,關于新三板市場的定位一直存在分歧。一部分意見希望新三板能作為獨立的市場,留住企業;另一部分意見,覺得新三板市場就是初級培育,給A股輸送更多優質的企業。“但現在從上到下還沒有溝通好,所以很多政策不好推進。”
廣證恒生研究員則表示,“劉主席履新后,承諾解決IPO的堰塞湖問題,所以今年以來IPO過會節奏明顯加快,這種情況下,不論是中小企業,還是中小企業背后的風投、機構,都會考慮哪條路能獲得最大利益,這是目前形成轉板IPO熱潮的根本原因。”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1-6月,257家過會企業的平均排隊時間整體呈下降趨勢,波動幅度在1.53 年到1.79 年之間,整體排隊時間從1月的1.78 年下降至6月的1.59 年。就板塊而言,申報主板上市企業排隊時間為1.64 年,申報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排隊時間均為1.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