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亞清
【摘 要】本文通過對抓好糧食生產問題的探討,從幾個方面闡述了抓好糧食生產的關鍵問題和宏觀調控問題,是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堅定;抓好;糧食;生產
[Abstract] This paper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food production, from several aspects elaborated th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key problems and macro-control of grain production, is the guidance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firm; make great efforts; grain; production
1 調結構
主要是穩定水稻生產,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優化玉米種植結構。在總體結構上,減少玉米種植。玉米面積由2015年的236.2萬畝減少到235.8萬畝,。大豆面積2015年、2016年穩定在0.4萬畝;經濟作物2015年、2016穩定在24.2萬畝。在品種結構上,向優質高效方向發展。玉米向專用化發展,基本全是專用玉米,用于做飼料和深加工原料;水稻向綠色、有機方面發展,全市綠色、有機水稻面積分別達到12.2、2.25萬畝,分別占水稻總面積的17.5%、3.2%以上;瓜菜向集約化發展,全市瓜菜大棚溫室已發展到3萬畝,其中溫室發展到7800畝。在作物布局上,要形成六大產區。即:以萬寶、米沙子、朱城子、同太、邊崗、天臺、惠發、夏家店、大青咀、大房身等鄉鎮(街)為中心的專用玉米產區;以朝陽、岔路口、松花江、菜園子等鄉鎮為中心的綠色、有機水稻產區;以郭家、五臺為中心的果品產區;以布海、夏家店、邊崗、天臺、同太為中心的瓜菜產區;以菜園子、大房身為中心的西紅柿產區;以大青咀為中心的笤帚糜子產區。
2 降成本
就是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這些年農業生產成本一直在走高,玉米種子漲了1倍,玉米種植坰達噸肥。抬高這些成本的因素雖然很多,但主要規模化、專業化水平上還沒有上來。一是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促進農業生產要素集成投入,擴大農業機械、科技成果等推廣應用,推動結構調整、綠色發展和市場開拓。二是通過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減少物化投入和人工投入,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全程農機化水平達到85%。三是通過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促進農業生產節本降耗、提質增效。到2020年,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
3 補短板
就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經過多年發展,農產品供應數量還是比較充足的,但從長遠發展來看,由于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科技支撐能力不足、農機裝備水平相對較低、抗災減災能力不強,糧食和農業生產還遠遠沒有達到高枕無憂的程度。農產品質量和效益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問題也日趨凸顯,比如,“洋種子”占據了我們一定的市場份額。加快補上這些短板,農業生產要由過去數量為先轉到質量數量并重上來,認真研究并積極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變生產供給為有效供給,著力提高農業供給的效益質量和安全水平。一是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化規劃布局,統一建設標準,充實建設內容,完善配套設施,優先在糧食主產上加快建設。二是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積極推進大中型灌區建設及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推廣先進適用節水灌溉技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護。三是加快建設現代種業,實施種業提升工程,推進玉米、水稻等良種科研攻關。玉米自育品種在省內種子市場占有份額提高到35%以上。四是大力推進現代農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五是加大支持投入力度,整合涉農項目,創新投入機制,推進農業補貼改革,引導和吸引金融資本、工商資本投入農業農村,形成政府投資撬動與社會資本協同投入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