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然
摘 要:蘇軾作為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書畫家、詩人、美食家,蘇軾的生命可謂窮盡了生活的豐富性。蘇軾豐富的人生來自于他對生活細膩的感觀。他既是生活的體驗者,又是旁觀者與記敘者。感性與理性像兩股火熱巖漿,在他思維的縫隙中積蓄、融合,從藝術、生活的洞口噴發,造就了一位偉大的文人,一位融入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正的偉人。本文主要從蘇軾的詩詞入手,淺析蘇軾在生活、思想、精神、情感、氣度等方面的獨特人格魅力。
關鍵詞:蘇軾;詩詞;人格魅力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0-0-01
作為廣為人知的豪放派詩詞領軍人物,蘇軾的詩詞可以說為宋朝文學開拓了新的領域。盡管以豪放壯美著稱,他的詩詞卻幾乎窮盡了各種風格,觸及到藝術的各個領域,可謂是宋代文學非凡成就的典范。蘇軾詩詞的多樣性來源于蘇軾對生活細膩的體驗、熱忱的情感,以及苦難賦予他的豁達淡然。蘇軾之所以為歷代文人墨客所崇敬,不僅在于他的藝術成就,而且在于他的人格魅力。總體上講,蘇軾的人格可以概括為“外圓內方”。“方”是他對原則、立場的堅定,“圓”則是他處理人際關系的豁達與從容。
一、蘇軾是體驗生活的大師
“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白描之筆,把最真實的生活展現在人們面前,讓人仿佛目睹農村質樸的生活,耳聞土坯房中傳出的織布聲,碰觸到棗花親吻指尖的細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尋常不過的春景,卻從筆尖間流淌到紙面,一字都添減不得,讓人身臨其境,不禁使人拍案叫絕。“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簡樸的生活,詩人不但沉醉于其中,而且由感官上升到思考,從平淡的生活中提煉出一種閑適淡然的思想境界。蘇軾是深入生活的。唯有深入生活,方能高于生活,以體驗者之姿享受人生的每一個瞬間。
二、蘇軾是理性思想者的先驅
以感性色彩聞名的華夏文明,若沒有了理性思考的襯托,亦不能構成綿延千古的文明。蘇軾則自覺擔當了理性的思考者,為中華詩詞增添了一筆不尋常的亮色。“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超脫了傳統文人的離別的哀怨悲傷,蘇軾從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把一己之痛上升為整個人類共同的情感,觸動了更多人的心弦,用普世的博愛目光穿透千古,從而使《水調歌頭》成為永恒的經典。“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同于以往詩人對山色的單純描述,蘇軾產生了攀登山峰角度不同風景不同的哲思,將無窮的意蘊延伸到詩句之外──何人不處在生活的山峰中?我想,是人的自覺性卻讓蘇軾意識到了自我的存在,從生活的苦海中脫出,認清了自我的定位,這方能讓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堅守本心。蘇軾無疑也是高于生活的。唯有高于生活,才能指導生活,用人生的智慧引領人生的方向。
三、蘇軾是精神屹立不倒的王者
如此熱愛生活的蘇軾,生活卻用苦難折磨他、摧殘他。蘇軾并不是有著被人們標簽化的豪放豁達的形象。他不是瀟灑自在的神仙,也曾心灰意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雖說是人生盡頭的自畫像,但我們也能于自嘲中體會出多次的流放帶給蘇軾一生的挫敗感。但蘇軾的難得可貴在于他非但沒有墜入人生的谷底,而是在一次次跌倒之后的爬起。“譬如朝露”的生活苦水淘洗著他的心靈,最終使他蛻化出一顆超脫淡然的心靈。蘇軾的《定風波》,是他一生的寫照,成為幾乎所有逆境中人的一顆定心丸。“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歷盡人生大風大浪的蘇軾,何妨“穿林打葉聲”?對他來說,“斜風細雨不須歸”!“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盡管只有“竹杖芒鞋”,蘇軾卻以為“輕勝馬”,樂觀的心態自然讓他“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因為他已將風雨甩在身后,在淡然的心態中找回了本我;他已迎來人生中最燦爛的“山頭斜照”,前方是“風雨”或是“晴天”,對他來說,早就無謂。“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
四、蘇軾豪柔相濟的真性情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表現了蘇軾的豪情壯志和英雄氣概。但蘇軾也有似水的柔情,他的情感也是細膩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他對亡妻王弗最為深沉的思念,在十年之后才慢慢浮出水面。“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十年的時光撫平了他眼角的悲哀,卻抹不去他心頭的傷痛。也正是這份持久而真摯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感情,讓“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樣的詩句深深烙印在人們心頭。“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可是隨著王昭云的生命凋謝在南方,蘇軾的眼中再也沒有遍地的芳草,只有這朵凋零的紅花,“一生不復唱此詞。”對情感的深沉,往往能贏得世人的尊重。
五、蘇軾豁達大度的人生態度
最難得可貴的是蘇軾化敵為友的大度。“吾眼中無一個不是好人。”政壇上的對手王安石被貶金陵,蘇軾主動造訪,兩人“一笑泯恩仇”,成就了偉人相交的佳話。蘇軾在被召回朝廷后,面對被流放的仇敵章惇,他不但沒有為自己報仇,反而將治療瘴毒的藥方囑托給章惇的兒子,推薦章惇備用。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要么變得冷酷無情,要么蛻化出一顆慈悲的偉大心靈。蘇軾顯然屬于后者。“以德報怨”的蘇軾,不僅令世人敬仰,他那有著耶穌一般寬廣的胸懷,更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結語:
蘇軾是一個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人。品讀蘇軾的詩詞,字里行間滲透出豁達從容的處事態度、閑適淡然的思想境界和對人生的理性的思考。用心感悟蘇軾的詩詞,總能收獲一份樂觀、積極、豁達的人文情懷,蘇軾詩詞“圈粉”無數,我想這正是蘇軾獨特人格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劉小川.《品中國文人②》,上海文藝出版社2018.05.
[2]李元洛.《宋詞之旅》,東方出版中心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