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其國
徐悲鴻在上海的青蔥歲月
□ 陸其國

1912年,江蘇宜興十七歲少年徐悲鴻開始與上海有了交集。不過,滯留上海數月,賣畫艱難,學畫無門,身邊錢已所剩無多。不久,徐悲鴻匆匆結束了與上海的第一次交集,回到宜興老家。
幾年后,徐悲鴻又萌念去上海半工半讀。這次有鄉里前輩徐子明先生為他引薦。他向曾做過他老師的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作了推薦,問李能否為徐悲鴻在上海找個合適的工作。李登輝答應了徐。不過,當徐悲鴻踏進上海,卻兜頭遭遇一盆冷水:李登輝校長原先的承諾落了空。
徐子明及時從北京給徐悲鴻來了封信,信中還夾著一封附信,附信收信人是商務印書館所辦《小說月報》主編惲鐵樵。這實際上是封介紹信。
1915年夏末的一天,徐悲鴻走進了上海寶山路上的商務印書館。接待他的是一位和他年齡相仿、名叫黃警頑的年輕人。因惲主編正忙,約徐第二天再來。
第二天黃昏,徐悲鴻如約來到商務印書館。惲主編說目前商務印書館有待出版的教科書正需要有人畫插圖,他讓徐悲鴻回去畫幾幅樣稿送來試試。兩天后,徐悲鴻帶著畫去見惲主編。惲對他的畫評價不錯。但商務國文部莊百俞不認同。惲對此也是愛莫能助。
幾天后,徐悲鴻來向黃警頑告別,表示感激黃對他的幫助。徐悲鴻離去后,黃警頑越想越不對,朝徐悲鴻離去的方向,一路追到外灘。最后在一處碼頭找到神情沮喪的徐悲鴻。此時徐才告訴黃,他對生活已經無望,他想了結自己。黃警頑最終說服徐悲鴻繼續留在上海。
那時精武體育會正提倡民眾學一種叫“譚腿”的拳術,卻缺少示范用的掛圖。黃警頑找到中華圖書館經理葉九如,建議他出版一套《譚腿圖說》掛圖,由徐悲鴻繪圖。幾天后,徐悲鴻就畫出了一百多幅圖,全部得到葉認可。黃警頑將所得三十元稿酬全部給了徐悲鴻。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徐悲鴻萌生了去北京的想法。當時一位開繭行的唐君與徐悲鴻住在同一家旅館房間。那天徐悲鴻正在整理行李,一個叫黃震之的商人來找唐君。他被掛在墻上的一幅畫吸引住了。知道這幅畫是眼前這位年輕人的作品,黃震之贊嘆不已。
晚上,唐君告訴徐,那位黃震之先生是位巨商,他希望徐留在上海,他會為徐提供作畫條件。然而好景不長,黃震之在生意場上突然遭到大失敗。
1916年三月,上海哈同花園女主人羅迦陵打算在園里開辦一所倉圣明智大學,由管家姬覺彌擔任校長,請來康有為、王國維等前清遺老來講學。羅迦陵希望在學校里掛一幅傳說中創造文字的始祖倉頡的畫像,于是四處征稿。
徐悲鴻花了幾天時間,創作了一幅倉頡半身像。他的作品獲得一致認可。很快,徐悲鴻得到通知,讓他住進哈同花園,在那里作畫,同時兼任倉圣明智大學美術老師。康有為很賞識徐悲鴻,曾聲言不再收學生的康對徐特地破例。
1917年5月14日,在姬覺彌幫助下,獲得資助的徐悲鴻決定赴日本東京,考察那里的美術,為下一步赴法國深造作準備。
(摘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