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吳 婷
真情傾注扶貧路—省編辦幫扶始興縣馬市鎮紅梨村工作側記
■ 特約記者 吳 婷

光伏發電項目即將并網發電鄧 斌 攝
2016年11月22日一大早,紅梨村“第一書記”曾慶輝就帶著幫扶工作隊開始走訪村里的貧困戶,一路上,不時有村民笑著與他們打招呼。
始興縣馬市鎮紅梨村是革命老區,也是相對貧困村,2015年村集體收入只有3萬元。2016年4月,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省編辦”)與該村結成幫扶對子,派出工作隊到該村開展幫扶工作。
日前,記者走進紅梨村,村里的變化讓人欣喜:村委會屋頂的光伏發電項目已經完工,大安坪大廳和圍樓正在進行維修,大安坪橋至紅梨橋路段即將動工建設,農家書屋、籃球場煥然一新……
為了盡快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進村后不久,工作隊就開始了走訪摸實情工作,并同步溝通幫扶措施。
很快,省編辦亮出了組合拳:幫助10戶貧困戶開展養鴨、養魚、養雞項目,對種苗、飼料和養殖設施等開支進行補貼;投資28萬元的光伏發電項目即將并網發電,村集體經濟年收益可增加3萬元;客家文化特色產業園完成了初步規劃設計和選址,即將動工建設;籌資120萬元用于貧困戶的危房改造;邀請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到學校開展支教;幫扶完成4人次的就業,完成大病救助申請6例;舉辦柚子節,擴大沙田柚品牌和紅梨旅游影響力……
這些項目啟動后,村民的干勁可足了。村民賴優金說:“我們村一天比一天好,大家的脫貧信心也一天比一天足。”

葉素華與他在建的新房子 鄧斌 攝
“這就是我家的新房子。”村民葉素華指著一個正在建設的工地,開心地說。
貧困戶葉素華是個殘疾人,有著非常好的養雞技術,一次車禍后他開始意志消沉。曾慶輝了解情況后,多次上門給葉素華做思想工作,為他補貼雞苗和飼料貨款,還幫助他修建房子。現在葉素華越干越起勁,整理了魚塘,修繕了雞場,還主動購買了2400多只雞苗擴大生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激發村民主動脫貧的意識,幫扶工作隊還多次組織村民外出考察古村保護和鄉村旅游,轉變村民的發展思路;完善村里理事會制度,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并帶動貧困戶就業,培養青年致富“領頭雁”。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村民們干起活來也更有動力了,按照葉素華的話來說:“不再等靠要,我們的脫貧之路很有面子。”
據了解,省編辦幫扶工作隊秉持“時不我待、馬上就干,看飯找菜、主動出擊,依靠兩委、發動群眾”的工作理念,不盲目攀比,結合實際,久久為功,積極做好穩定增加貧困戶和村集體收入工作。2016年全年預計投資792萬元。
曾慶輝告訴記者,下一步,省編辦將按照項目進度安排和資金情況,盡快協調落實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以及一批幫扶項目,同時也盡可能多地為村民們謀劃致富的路子,讓村民們盡快脫貧、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