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玉福
記住過去 珍惜現在
■ 周玉福

男,漢族,廣東省湛江人。1929年9月出生在湛江東海島西灣村一個窮苦家庭,8歲喪母,與父兄采海為生。1946年1月參加革命,194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副連長、軍事參謀、政工助理員、股長、工會主席、公司副總經理、黨總支書等職,曾參加東海島、隧溪、廉江、化州等游擊戰斗數十次,榮獲解放中南紀念獎章、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獎章、中國人民慰問解放軍紀念獎章,1955年參加中南軍區英模表彰大會光榮獲獎,并在各時期各項工作中多次被評為功臣模范。
我是個8歲就沒有了母親的苦命窮孩子,出生在湛江東海島最邊緣的一個孤島上。島上沒有山嶺河流,沒有茂密森林,資源匱乏,經濟落后,并且交通非常不便。由于四面環海,沒有接連陸地的通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出入必須乘渡船過海。我的母親就是因為乘船過海,遭遇風浪翻船淹死的。母親死后,家境更加困難了,父親實在養不起幾個兒女,就將我賣給本村地主作兒子。當時地主已派人送來衣服鞋襪,準備過契,但我不忍離開相依為命的父兄,當場拒絕,不愿去過那種富貴榮華的生活。父親見狀痛心不已,父子幾人忍不住抱頭大哭……
舊社會的中國天災人禍特別多,東海島西灣村經常遭到臺風侵襲,潮水淹沒田地。由于生活無著落,我在10歲時,就跟著人逃荒他鄉,在海康徐聞等縣開始行乞度日。我住的是祠堂、神廟,穿的是破爛的衣服,蓋的是麻包被,過了三、四年這樣悲慘凄涼的流離生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革命的戰火很快點燃了中國大地各個角落,甚至蔓延到湛江東海島西灣村這邊遠的孤島小村落。
1946年1月,當時只有17歲的我在三明村地下黨革命青年的鼓舞下,參加了中國革命隊伍,奔赴遂溪縣開始游擊戰斗。我先后在南路粵桂邊縱隊、八團、新四團、警衛團任戰士、班長、排長、副連長等職,參加過多次游擊戰斗,如攻打東海島國民黨反動派東山區長兼聯防隊長趙震東的區政府,和鹽警隊發生激烈戰斗,戰斗持續兩天兩夜。后因西營救兵強大,我們才撤出東海島,沒有抓到趙震東反動頭子。
1947年,我又參加東海島沙頭鼻稅站保衛戰,這場戰爭更為驚險。當時因南路游擊區經濟困難,上級決定在沙頭鼻海邊建站,實行對過往商船收稅。稅站建好后,每天征收稅款少則幾百光銀,多則上千光銀,成為粵桂邊區財政來源重要基地。對此,敵人又怕又恨,誓要一舉消滅稅站。一天,國民黨反動派雇用了一艘民船偽裝成商船,敵人偽裝商人埋伏在船上高舉打稅口號,不知情的計稅站人員剛上船就被敵人開槍射擊,我方當場被打死一人。我方立即猛烈還擊,堅決奮戰擊退了敵船,終于保住稅站,化險為夷。敵人不甘失敗,夜間又派多名特務偷渡登岸進行偷襲破壞行動,被我方當場抓獲,并在當夜用麻繩將這5名特務處死。我還參加打鄉團,襲擊楊柑、伏擊筆架嶺等多次戰斗,還參加了遂溪縣湛遂公路的伏擊戰。此戰當場斃死國民黨陸軍少將、遂溪縣長—戴朝恩,革命隊伍中人人歡欣鼓舞。
打游擊戰采取的就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走的策略。有一次在伏擊戰中,因國民黨的虎頭軍(即中央軍)勢力強大,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在掩護主力部隊的情況下被打散。在敵軍的追擊下,我又餓又累,在即將被敵人追近之際,急中生智,一翻身爬上樹頂上隱蔽起來,看著敵軍從樹底下追過,才脫離險境。脫險后,我按戰前的指定集中地重歸革命隊伍,戰友們又驚又喜,在清理人數的時候,我們班里就有3名戰士失蹤,這也是一個驚險的戰例。
1948年,國民黨集中大批兵力對南路游擊區大舉圍剿掃。他們采用固定聯線、分割包圍的戰術要消滅我方有生力量。為了分散敵人的兵力,打破圍剿,保存主力,我方新四團被迫向雷州半島南端的徐聞縣轉移。當時擔任排長的我帶領先頭部隊搜索前進,在夜間途中與敵軍即“虎頭軍”迎頭相遇。敵軍先叫口令,我知道是敵人,就立即抄起機槍向敵人猛烈掃射,并下令全排集中機槍、步槍、手雷彈,向敵人狠打猛沖,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慘重,最后落得倉促逃命。這支歷來鼓吹常勝軍的“虎頭軍”就這樣被我們“土八路”打跑了,大震我方軍威。
在艱苦惡劣的游擊戰爭環境中,我隨軍北上廉江、吳川、化州,南下遂溪、海康、徐聞等縣,轉戰雷州半島,日宿夜行,光著腳板走路行軍,爬山越嶺,衣食無著,傷病無藥。環境雖然艱苦險惡,但我毫無怨言,革命斗志毫不動搖。在行軍作戰中,我主動幫體弱有病的戰友扛槍,背包袱,沖鋒在前,退卻在后,在百折不撓的斗爭中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從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班長、排長、連級骨干的合格革命戰士。有一次在夜間行軍中,我幫一有病戰友背槍,因疲勞過度,不慎跌下路邊幾米深的塹溝里,大腿嚴重受傷。由于當時沒藥醫治,造成了大腿肌肉萎縮,變成一只腿大一只腿小,現在已成風濕病,經常疼痛難當。
1949年,雷州半島湛江解放,南方游擊隊整編。
1950年,我聽從組織分配,擔任湛江分軍區后勤部警通排長,擔負保衛文庫物質,護送彈藥,并做好支持解放海南部隊物資運送的保衛工作。
1952年,我又調任湛江市雷東縣、遂溪縣武裝部(兵役局)、任參謀、政工助理員等職,從事民兵訓練、征兵等工作,年年都完成任務,多次被評為功臣模范,受表彰和獎勵。
由于從小窮苦,沒錢念書,解放后,部隊根據我的工作表現,送我到速成文化班學習。在分班之前,因我基礎太差,學習班本想讓我退學。當時的我雖然沒文化,但求知欲強,很想學習文化知識,報效國家,于是苦苦哀求領導讓我參加學習。上級看我身世可憐,又努力上進,就特地安排有一定基礎的同志和我一起上課。
在300多人的學習班中,我是基礎最差的學生,但學習的決心很大。我天天把每日老師講的課程抄在蚊帳里,抄在手上,睡覺的時候背,走路的時候看。通過刻苦的努力,我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周玉福(左二)與家人在一起
1963年,我聽從組織安排,轉業到地方工作,擔任有上千名職工的湛江市蔬菜公司的工會主席、菜站主任、黨支部書記等職,繼續為革命工作建功立業。
任職其間,我除了全心全意做好職工生活福利工作外,還經常深入到農村蔬菜基地做好生產安排和購銷工作,既要保證市場供應,還要千方百計組織好南菜北運,支援北京、上海、天津等北方大城市。
在蔬菜公司17年里,我除了做好生產工作外,還非常關心職工的生活,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記得我處理過兩起職工因故死亡的工作,兩次我都參與扛職工的尸體埋葬,后感染尸毒癥,醫治了很久。
“文化大革命”后,我擔任粉絲廠廠長、支部書記。我一到任,就主動與附近的干部村民談心、做思想工作,妥善幫助農民解決養豬飼料的困難,并堅持和當地搞村廠聯歡會。廠農關系搞好了,工廠的生產得到當地村民的支持,廠里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我還組織干部職工自力更生,帶頭挑土、拉車運沙石,建起二層300多平方米的綜合樓,使生產蒸蒸日上。粉絲廠的業績受到各級部門的關注,市總工會、財貿戰線的領導紛紛到廠里開現場會,樹立典范,推廣經驗。
我今年已經78歲了。人生是一段過程,所以不在乎擁有什么,重要的是從中感悟到什么。我過去做夢也想不到,像我這樣一個出身貧苦、8歲就沒有了娘、長大到十六、七歲都沒穿過鞋襪的沒文化的苦孩子,能成長成為一名合格的游擊戰士和基層領導骨干,這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培養的結果,是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的今天。我的人生感悟就是,永遠跟著共產黨走,要熱愛黨,熱愛國家,要記住過去,珍惜現在,為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