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祖揚
大革命時期的清遠縣農民運動
■ 莫祖揚

清遠市石板村烈士陵園—思源園內的烈士紀念碑
清遠縣黨史和革命史的最大的特點和亮點之一,是大革命時期黨領導下的農民運動。當年清遠縣的農民運動發展快、規模大、聲勢大、影響大,在廣東的農民運動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現在清城區6 4個革命老區村莊中,有1 6個是大革命時期老區村。
1 9 2 4年1 1月,廣東區委通過省農會牽頭,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廣東省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名義,派共產黨員賴彥芳、宋華、韋啟瑞以特派員的身份到清遠指導農民運動。他們到清遠后,首先到石板村指導農民組建農民協會,與地主劣紳作斗爭。為便于開展工作,成立黨小組,韋啟瑞任組長。當月2 5日成立清遠縣第一個貧苦農民組織—石板鄉農民協會。
1 9 2 5年1月,石板村的劉清被吸收入黨,這是清遠地區在本地發展的第一個本地黨員。l 9 2 5年5月,全縣已共有黨員1 4人,于是,經廣東區委批準,建立起清遠地區第一個基層黨組織—清遠縣黨支部,韋啟瑞任支部書記。l 9 2 6年4月,全縣黨員增加到3 6人,為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更好地組織領導清遠的農民運動,廣東區委將清遠縣黨支部升格為清遠縣委員會,派葉文龍到清遠任縣委書記,下設石板、廟仔崗、上黃塘、縣農協4個支部。
石板鄉農民協會成立后,在清遠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廟仔崗、上黃塘、南汾、丫髻山、沙達嶺、倫州、樟洞、太平、小秦、白樓、黃猄座、葫蘆嶺等地的農民也很快發動起來,相繼成立農民組織。1 9 2 5年初,成立清遠縣農民協會籌備處。1 6 2 6年初,清遠縣農民協會成立,成為領導農民開展“二五”減租、反對苛捐雜稅,懲辦破壞農民運動的劣紳、“捐棍”的總指揮部。l 9 2 6年,全縣已建立區農民協會3個,鄉(村)農民協會l 4 5個,參加農會會員達3萬多人。
清遠農會發展得較快的原因,一是當時的農民運動是公開的,雖然具體由共產黨人來組織領導,但當時的國民黨中央根據孫中山扶助農工的政策,公開支持農民運動,并且專門成立了實際上由共產黨人掌握的農民部,指導支持各地的農民運動。因此,韋啟瑞到清遠后,首先爭取到國民黨清遠縣政府的支持。二是農會能真正起到作用,能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民知道加入農會力量大,紛紛要求加入農會。三是黨組織和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的重視。清遠地處鐵路沿線,是發展農民運動的重點區域。黨組織和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不但派韋啟瑞、葉文龍等人到清遠縣指導和領導農民運動,還重點為清遠縣培訓培養了賴松柏等一大批農民運動領袖和骨干。四是清遠縣農民運動開展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農民領袖人物和農民運動骨干,推動了清遠縣農民的開展,如韋啟瑞、葉文龍、周其鑒、賴松柏、劉清、賴德林等都直接同清遠縣農運有關,他們都先后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其年輕的生命。其中賴松柏、劉清、賴德林是清遠縣本地人。
清遠的農民運動有力地支持了全省、全國的革命斗爭。大革命期間,在黨組織和農民協會的組織發動下,清遠各縣有數百名擔架隊員支援國民革命軍平叛滇軍軍閥楊希閔和桂軍軍閥劉震寰以及參加東征;有一百多名清遠籍青年隨清遠縣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代軍長陳可鈺參加北伐戰爭,打到武昌城。有近三千人參加了持續一年多、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
清遠縣農民運動雖然發展迅速,但發展的道路并不平靜,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清遠的頑固派為了達到破壞農民運動的目的,經常挑釁生事。1 9 2 6年4月,成立清遠民團局與農會農軍抗衡。
為與民團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l 9 2 6年5月,成立清遠縣農民自衛軍大隊,初時有數百人,后發展到1 2 0 0多人,其中縣常備大隊6 0人,脫產持槍,駐于縣城;各鄉農軍在本地服務,不脫離生產;各區農協設立農軍常備中隊,抽調各鄉基干農軍定期輪流脫產服役。太平、元崗、三坑、石角、界牌等地的農軍常備隊共1 0 0余人。
在清遠縣黨組織的領導下,清遠縣農會農軍與清遠縣的民團發生大小戰斗數十次。其中:1 9 2 6年1 1月,民團武裝3 0 0余人包圍駐于黃猄座的農軍蘇森小隊,縣農會通知縣城農軍去救援,賴松柏立即帶著1 8名農軍快速趕到黃猄座村,趁敵人還不知我有多少援軍到來時,發起沖鋒,把民團打得蒙頭轉向,蘇森小隊獲救。省農會領導周其鑒到清遠,民團一百多人包圍縣農會所在地瑞峰書院,賴松柏帶領2 0余名農軍在書院內與敵激戰一天一夜。1 2月,民團共6 0 0多人對石板、上黃塘、廟仔崗等地進攻,2 0 0多名農軍節節抵抗;在太平圩,農軍在3個炮樓和丁字街口的3個街壘中堅守3天4夜。l 9 2 7年1月發生的“山塘慘案”中,面對民團的突然襲擊,農軍頑強抗擊,保護縣長及與會代表殺出重圍。駐韶關的陳嘉佑部周之矣團長率黃敬如營4 0 0人到清遠后,農軍與部隊并肩作戰,基本上把民團全部殲滅。
在與民團的斗爭中,清遠縣的群眾也會出了巨大的犧牲。單清城、太平、山塘3地被民團燒毀的房屋就有4 0 0多間,被搶耕牛7 0 0多頭,被抓坐牢2 1 0多人,被害農軍1 7 0多人。其中山塘反擊戰,因民團對農軍進行有計劃的襲擊,加上農軍對山塘的路況不熟悉,共犧牲農軍4 8人、受傷1 7 0多人。
1 9 2 7年4月,我省國民黨當局發動“四·一五”政變后,清遠縣黨組執行廣東區委有關應變指示,召開黨、團員和農會、農軍骨干會議,成立清遠縣非常時期特別委員會,安排原駐三坑、元崗、太平、石角、興仁的農軍留守后方,其他農軍共2 8 0人到縣城集中,由葉文龍和賴松柏率領到韶關集結,赴南昌參加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
1 9 2 7年1 1月初,汪耀、賴彥芳、賴松柏等6個清遠黨員組成的黨小組,在香港召開會議,根據省委指示,決定立即回清遠發動農軍暴動。回到清遠后,賴松柏等組織原來的農軍、農友,秘密開展暴動的籌備工作。1 2月2日,宣布成立以賴松柏、宋華、劉清為總指揮的清遠縣農軍攻城暴動指揮部和以賴松柏為團長、宋華為參謀的清遠縣工農革命軍獨立團。3日,清遠農軍和花縣農軍3 0 0多人從集結地葫蘆嶺,兵分兩路,攻打清遠城。由于農軍破路組的破壞,路警和軍隊基本上在鐵路沿線“搶修、巡防”,當時清城只乘下警備隊和商民警衛隊,完備比較空虛,加上國民黨清遠當局以為“清黨”后“農軍解體,共產黨絕跡”,因而麻痹大意,因此農軍很快攻占縣署,俘虜縣長陳守仁,繳獲大印和不少槍枝彈藥,并升起代表工農武裝的斧鐮旗。但由于農軍組織和配合協調方面做得不夠,被國民黨縣長逃跑了。他們很快組織軍隊,對農軍進行反撲。為了保存革命力量,農軍主動退出縣城。此次暴動,震驚了省城。7天后,數十名清遠農軍參加廣州起義。
由于全省處于白色恐怖狀態,l 9 3 0年,廣東省委把清遠縣委改為清遠特支,到是年秋黨組織基本停止了活動,清遠縣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也告一段落。清遠縣的黨員和革命人士分散隱蔽,等待時機,迎接新的斗爭。

鐘揚德、鐘沛森兩位革命烈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