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國文
(福建省上杭縣林業局 福建龍巖 364200)
高速路森林景觀造林技術
丘國文
(福建省上杭縣林業局 福建龍巖 364200)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物質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物質需求滿足之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開始關注精神生活需求,特別是對于周圍的自然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公路周邊森林景觀作為貼近自然生活,有助于司機進行視覺疲勞緩解,改善生態環境,凈化空氣質量,增加高速路沿途風景的常用方式在我國各個省市的高速公路周邊使用。
森林景觀;高速公路;造林
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建設對提高城市的形象、改善周邊投資環境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又都有積極的提升作用。本文以上杭縣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工程造林進行造林技術研究,為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建設提供參考的依據。
1.1 區位范圍
上杭縣,位于中國福建省龍巖市,地理坐標:北緯24°46′~25°28′,東經 116°16′~116°57′。地處汀江中游,地勢從東北向西南傾斜。汀江和舊縣河、黃潭河2大支流流貫境內。年均氣溫19.8℃,年降水量1537.2mm。205、319國道縱貫境內。可綠化里程14km,面積1920畝。
1.2 交通情況概要
蛟城段高速路全長37km,起點設于上杭縣下轄的蛟洋鄉下道湖村,終點至臨城鎮古石村,整段經過蛟洋鄉、臨城鎮、白砂鎮3個鄉鎮以及相應的21個行政村。
蛟城高速公路于2009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作為福建省內第一個直接由地方政府進行開發主導的高速項目,整個工程共進行3年5個月,于2013年初實現全段竣工并通過相關質量監督部門監督。其設置了下道湖樞紐互通、白砂互通、古石樞紐半互通3個高速互通,預留蛟洋工業區互通。
1.3 綠化要求
(1)綠化寬度:①平地:林帶寬度≥20m;②山體:300m范圍內。
(2)樹種選擇:按照“造林大苗化、樹種多樣化、品種鄉土化、色彩季相化”要求,多種闊葉樹、珍貴樹、觀葉或觀花樹種。
(3)苗木規格:主要樹種選擇我國高速公路常見主干道景觀喬木樹種,種類有火力楠、洋紫荊、黃山欒樹:苗木胸徑控制在大于等于3cm的范圍內、苗高控制在2m以上、冠幅控制在50cm以上、外形標準要求樹木呈三級分叉、枝干部分健壯、樹體形態優美。
(4)初植密度:①無立木地塊:要求每畝種植的景觀樹種大于80株,空間分布均勻。②對于補植套種按種植的株數通過面積折算記,要求折算后種植面積面積不得超過造林地塊面積;種植桉樹或濕地松按12.5畝折算為1畝計算補助。
(5)其他要求
所選擇地塊應以帶為主,集中連帶連片,確保整體景觀效果。應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施工作業設計,按照挖大穴(70cm×50cm×50cm),施基肥(每穴有機菌肥1.5kg)要求進行施工,并做好種植后3年的養護工作(預留10%的補助資金用于后期除草、澆水、施肥等養護)。
1.4 鼓勵措施
為完成省內統一下達的縣一級高速路森林景觀造林任務,上杭縣采取有一下保障措施:
(1)高速公路(上杭段)隔離柵外造林綠化項目是一個形象工程,是一件政治使命,要把它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采取有力措施,保證規劃的實施,要把造林綠化任務逐步分解,分級簽訂責任狀,做到責任到位,嚴格考核,定期檢查。項目主管單位和承建單位都要建立健全管理機構,確保造林綠化組織到位、技術到位、資金到位、措施到位。
(2)保證資金的足額投入,用好管好建設資金
認真落實好建設資金,確保資金足額到位。建立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切實管好、用好建設資金。
(3)加強設計和施工管理,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實行工程化管理,按設計施工,按標準進行驗收。確保各階段工程建設質量。①加強項目管理,嚴格履行項目管理程序,按項目管理,按設計施工,按效益考核,做到科學栽植,科學管理,確保綠化質量;②引進競爭機制,實行項目招投標;③加強資金管理,嚴格遵守紀律,實行資金使用過程檢查和審計監督;④強化法制管理,依法治林,打擊毀林破壞分子,保證綠化項目的順利實施。
(4)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項目建設科技含量
嚴格執行有關技術標準或規程,推廣和應用造林綠化新技術、新成果、新材料,提倡營林機械的推廣使用,全面提高工程建設科技含量,提高工程建設科技水平,推動全省森林生態景觀林的建設。
(5)政府出面,幫助有資質的種植企業優先通過各項注冊,在政策補助上有所傾斜。具體如下:
參照市林業局提出的標準,由縣林業局組織局領導、紀檢組和營林、綠化、財務、監察專業工程師對目前提出申請營造林施工單位資質的造林工程隊進行審查,符合條件的,給予認定符合招標造林隊資質。
相對簡化招標手續。項目設計、預決算審核后,建議縣行政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立即安排招標,招標后公示期縮短為5d。公示期結束如無問題,訂合同立即實施。因林業項目監理目前較少,如無法聘請專業監理機構負責項目施工監理,建議從縣監察局、財政局、林業局抽調技術骨干成立工作組負責項目施工各工序、苗木驗證、驗收等工程施工質量把關。為確保項目建設用地,設計單位拿出設計方案后,由涉及鄉鎮政府負責協調造林用地。
1.5 綠化范圍
扣除其中已綠化或小可綠化的部分,綠化種植范圍為:①高速公路經過的縣區內平原區域;②道路邊部分難以形成林帶的水體、農田以280m;③山體兩側各120m。規劃建設可綠化里程為16km,總面積實施1920畝,項目經費1920萬元(1萬元/畝)。
1.6 綠化工作總規劃
1.6.1 建設內容、規模、布局
工程建設總面積2029.22畝,綠化高速公路長度117.18km。按線路分:長深高速1459.5畝,綠化高速公路長度51.26km;廈蓉高速479.72畝,綠化高速公路長度29.8km;蛟城高速90畝,綠化高速公路長度36.12km。按單位分:南陽740.14畝,才溪34.64畝,舊縣551畝,臨城133.72畝,古田151.08畝,蛟洋328.64畝,白砂90畝。按地類分:無林地1993畝,疏林地12畝,坡耕地75畝,裸露山體86畝,隧道口治理1畝。
1.6.2 建設進度安排
根據工程建設安排和各樹種生態學及生物學特性,建設進度計劃如下:
(1)2014年1月15日前完成項目建設規劃,作業設計。
(2)2014年1月31日前完成招投標,簽訂施工合同,苗木準備等。
(4)2014年3月底前完成種植。
(5)2014年8月~2016年10撫育管護(其中:2014年8~9月撫育施肥1次;2015年、2016年撫育施肥各2次)。
(6)2014年10月底前完成補植。
(7)2014年11月15日前完成自查驗收及造林成果上報。
上杭縣在高速路段植樹造林活動中,出現了一下問題,同時也是我國各地區在進行類似活動時會遇到的問題,在這里舉例,作為今后相同工作的參考。
2.1 關于工程隊資質問題
長期以來,上杭縣造林班子都是由各鄉鎮有經驗的造林戶牽頭季節性組織,分別實施有關鄉鎮和個私業主造林,沒有登記注冊的專業班子。承接造林工作的所在縣區的相關財政補助造林從2011年才有,山上造林最高補助僅為180元/畝,分解到各鄉鎮自主實施,面積從幾畝到幾十畝不等,比較分散,無需招標。現該項目涉及面積集中、資金量大,必須經過公開招標,目前上杭縣還沒有經過營造林資質認定的造林專業隊伍。2013年以來,陸續有一些造林隊進行了工商注冊,但是否符合招標條件,還需給予認定。
2.2 關于招標問題
式中:ρ為鋁板的密度,C為材料的比熱,U為材料熔融后溶液流動的速度矢量,T為溫度。在計算中,材料的性質將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持續輸入激光能量,當溫度超過材料熔點或氣化點時,材料發生相變,采用等效熱容法來處理相變潛熱吸收。
該項目建設時間緊,省林業廳要求各項目縣在1月底前要訂立施工合同,確定施工隊伍,提供苗木落實依據,做好造林準備工作;2月底前全面完成苗木種植。如果按照正常的招標規定,時間無法保證。
2.3 關于項目監理問題
目前全省僅有省林業勘察院一家有林業監理資質。上杭縣林業局與該院聯系,該院表示無法承擔項目施工監理。
2.4 關于用地問題
上杭縣林業局已初步規劃了項目建設用地,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林地所有者有可能不愿提供造林地,需有關鄉鎮負責協調。
3.1 自然和諧、安全防護
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是我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求,在高速公路植樹造林這件事上,同樣也要保持這樣的做法。在設計綠化帶時要結合當地實際,將當地情況與表現效果相結合,杜絕閉門造車的思想,優先保護當地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以自然景色為主,人工種植只是一種補充的形式。達到可持續和諧發展的目標。
3.2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貌
應該以當地山地丘陵地形為設計主線,高速公路具有線性彎曲、可視直線距離短的特點,在這樣的道路環境中,綠化地塊較為分散,規劃范圍多為山體本身,綠化基礎較好。在設計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適地適樹和綠化、美化相結合的原則。綠化為主,彩化為輔,使工程能夠做到色彩季相化、林分高質化工程大苗化,樹種鄉土化的要求。主要以改造為建設手段和目的,在最終效果的表現上兼顧視線遠近特點,讓高速公路沿途的點、線、面能夠有機的結合起來。
3.3 綠化、美化、香化及彩化相結合
改造單一林相,讓林種多樣化,交替化,從而促進沿途森林植被實現生物多樣性發展。進一步提高森林觀景質量,由于樹種不同,不同時節餓的色彩表現也不相同,達到了森林的季相變化目的,使高速路沿途樹景色可以更加貼近自然。
為了保證高速公路周圍景觀質量,豐富各樹種之間的交叉種植,保證土壤肥力可以滿足大范圍樹種的生存要求。對于公路兩旁的景觀樹樹種采取交叉種植,互相映襯,合理使用土地養分,做到可持續種植的要求。圖1~5為上杭縣各段綠化樹種配置圖。

圖1 南陽段樹種配置圖

圖2 才溪段樹種配置圖

圖3 舊縣段樹種配置圖

圖4 臨城段樹種配置圖

圖5 湖洋段樹種配置圖
高速公路景觀造林應以生態建設為主體,加強重點區位的綠化景觀效果,注重樹種結構調整,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造林綠化成果,加快推進綠色通道建設,在充分保護現有植被的基礎上,通過補植修復、擴展延伸、調整提升,建成一條“樹有高度、林有厚度、綠有濃度”的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在技術上,扎實做好前期籌備設計工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有序推進政府指導,將每一個需要注意的細節都考慮到,只有這樣才能高質量完成高速路森林景觀造林工作。
[1]鄭寶定.桃溪蓬壺段和壺東溪支流綠化景觀設計[J].林業勘查設計,2012(02):105~10.
[2]董建文.福建省山地坡而風景游憩林美景度綜合評價及構建技術[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0,38(4):45~48.
[3]李碧力.森林公園的森林景觀功能綜合評價(綜述).亞熱帶植物科學,2009,38(2):85~88.
[4]劉榮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應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2008.
[5]陳靈芝.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現狀及其保護對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
S718.5
A
1005-7897(2017)14-0165-03
2017-7-5
丘國文(1968-),男,工程師,大專,從事營林技術推廣及林業調查規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