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
(身份證號:362426198311195526)
談談園林設計中的道路綠化設計
唐麗
(身份證號:362426198311195526)
道路綠化具有改善城市環境、凈化空氣、防減噪音、改善小氣候等功能,起著其他城市設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城市的道路景觀設計應作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重點環節,根據不同道路功能特點,充分考慮道路空間的變化,打造出適宜的園林道路景觀,豐富人們的視野。
道路綠化;植物;原則;生態
道路綠化具有改善城市環境、凈化空氣、防減噪音、改善小氣候等功能,起著其他城市設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道路景觀設計應作為城市建設的一個重點環節,根據不同道路功能特點,充分考慮道路空間的變化,打造出適宜的園林道路景觀,豐富人們的視野。
本人通過對多個項目的道路景觀綠化設計,對道路景觀綠化設計略有體會,道路綠化是城市的綠帶,體現一個城市綠化風貌與景觀特色,是一個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標志,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反映。它不僅可以使城市變得翁郁蔥蘢、滿目生機、整齊美觀、景色宜人,還可以維護交通、凈化空氣、減少噪音、調節氣候。因此道路綠化猶如城市的衣裳,其景觀效果直接關系到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
道路綠化設計一般依據以下規范進行設計:《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75-97)、《園林基本術語標準》(CJJ/T91-2002)、《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50298-199)、《風景園林圖例圖示標準》(CJJ67-95)、《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T82-99)、甲方的設計任務書及道路專業設計圖紙。
應尊重現狀地形,盡量保留原有大樹;適地適樹,綠化配置與環境協調;強調物種多樣性,突出林相、季相變化;重視經濟效益,采用鄉土粗生樹種;綠地范圍以喬木為主,配合灌木、地被,提高綠量和綠視率;在有高壓線下采用小喬木、灌木或避開高壓線種植以保證與高壓線的安全距離;兩側人行道綠化以樹池種植行道樹為主,選擇遮陰較好的樹種。
以廣州市為例,近年來,廣州市道路景觀綠化設計多以自然式配置手法為主,設計中應遵循簡潔、大方為原則。在不影響交通安全,不妨礙司機和行人視線的情況下,分車帶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種植,喬木、灌木和地被搭配形成高低錯落,層次參差,色彩豐富的景觀型分車帶(見圖1)。
依據道路綠化的設計范圍,可分為中央分隔綠化帶、人行道綠化帶、行車道分隔綠化帶、路側綠化帶、交通渠化島綠化、立交橋范圍綠化帶、穿過市區的公路、鐵路、高速干道的防護綠帶以及小型的街頭主體公園。
(1)中央分隔綠化帶
中央分隔帶綠化是道路綠化的主體組成部分,既具有保障車輛安全運行的功能(遮光防眩、調節疲勞),又具有創造景觀的功能(美化路容),因此,中央分隔帶的綠化設計應體現其韻律節奏之美,植物的選擇以常綠、耐寒、耐旱、耐修剪為原則,色彩以深綠淺綠色、淡黃綠色為主要色調進行搭配,設計采用季節性觀賞花草、灌木,形成多層次、多季節、富于變化的綠化走廊中央分隔帶。
如圖2,為某快速路中央分隔綠化帶植物種植形式,主要采用具有一定高度且枝葉密度達到要求的垂葉榕、柳葉榕、黃榕球等植物放眩光,少量種植色彩鮮艷的花草及灌木調節司機的視覺疲勞。
中央分隔綠化帶:秋楓+七彩大紅花+花葉鴨腳木。

圖1

圖2
中央分隔帶所選喬木秋楓:常綠或半常綠喬木,樹葉繁茂,樹冠圓蓋形,樹姿壯觀。喜陽,稍耐陰,喜溫暖而耐寒力較差,對土壤要求不嚴,能耐水濕,根系發達,抗風力強,在濕潤肥沃壤土上生長快速。
圖3為某生態園區道路綠化,中央分隔帶寬度有5m,可考慮生態自然風格,選擇常綠與開花樹種搭配種植;灌木及地被種植時,同樣考慮自然式搭配,選用海南蒲桃、雞蛋花、火焰木為主要喬木,搭配種植紅花夾竹桃、花葉良姜、龜背竹、美國槐等,適當位置處點綴絲蘭及球形灌木如紅絨球、尖葉木樨欖、紅繼木等,地被選擇黃連翹、福建茶、毛杜鵑、大葉紅草等。
(2)交通渠化島綠化
渠化島內的植物配置應保持各路口之間的行車視線通透、布置成裝飾綠地。
路渠化島綠化面積基本為50m2以下。植物選擇時,根據不同綠化,進行相應的綠化配置:
面積25~50m2的綠島,配植方式選擇優美的喬木為主景,孤賞品種有(幌傘楓、秋楓、加拿利海棗、盆架子等),第二層適當搭配地被。在車輛轉彎視線內不種植高于0.8m的花灌木。
面積小于25m2的綠島,配置時只能種植花灌木和地被,在車輛轉彎視線內不種植高于0.8m的花灌木。

圖3

圖4
(3)立交綠地綠化
參與設計的江門市東華大橋、濟南至廣州國家高速公路平遠(贛粵界)至興寧段(第C1設計合同段)、惠深高速公路惠州段加寬改擴建工程,東莞市東江黎川大橋工程,均包含立交綠化設計類型,立交綠地的設計遵從總體設計原則,在不影響行車安全視距的前提下,在立交綠地內以粗生鄉土樹種為主、常綠喬木與開花喬木互相搭配進行通透式配置,便于植物開放式生長、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并結合現狀地形改造,構成有一定地形起伏的疏林草地綠化景觀(見圖5)。
立交匝道內綠化設計時,需注意綠化的交通功能,在相應的位置種植適當的植物。如圖6,為某立交匝道內綠化的的交通功能分析圖。植物種植分為指示植栽區、緩沖植栽區、誘導植栽區、禁止植栽區。
(4)高架橋橋體、擋土墻垂直綠化
例如廣州市黃浦區石化北路擴建工程設置了高架橋,高架橋橋體側邊預留種植槽,其種植槽高×寬約50×40cm,內種勒杜鵑、黃素馨等開花垂枝灌木,美化橋體。引橋墻體部分除懸掛植物外,在引橋一側的路面設置花槽,凈寬約80cm,可種植黃榕、紅絨球、垂榕等分枝較低的灌木,與懸掛植物一起美化引橋墻體,形成一道綠墻。用地較緊張的地段可適當縮小地面花槽的寬度,種植攀緣植物。橋墩處掛網種植辟荔等攀緣植物,并在橋墩周邊種植蘇鐵、散尾葵等灌木加以遮擋。

圖5

圖6

圖7
擋土墻的綠化根據現場條件采用懸垂式、攀緣式、綜合式分別進行處理:對于用地較緊張的地段,擋土墻上端有種植條件的,采用懸垂式,種植勒杜鵑、黃素馨等垂枝植物進行遮擋。下端有種植條件的,采用攀緣式,種植辟荔、爬墻虎等攀緣植物進行遮擋。擋土墻上、下端可同時設置種植池時,采用綜合式,地面種植散尾葵、垂榕、夾竹桃等灌木加以遮擋,上端種植垂枝植物。
(5)立交橋、高架橋橋底綠化
立交橋、高架橋橋底較蔭處種植蜘蛛蘭、腎蕨等耐蔭植物為主。在高架橋較高且有一定光線條件的地段,種植較耐蔭的尖葉杜英、陰香等高大喬木,在底下可中指四季桂、狗芽花、灰莉、春羽等灌木(見圖8)。
(6)人行天橋綠化
廣州市花都區紅棉大道延長線勘察設計等均設有人行天橋,為體現廣州花城特色,天橋土建設計中在橋體外側預制花槽,綠化設計中在花槽內放置陶粒、土工布、基質土,花槽分別內種植紫花勒杜鵑、紅花勒杜鵑(圖9)。

圖8

圖9
(7)山體邊坡綠化
山體邊坡綠化主要采用客土噴播技術,是將客土(生育基礎材料)、纖維(生育基礎材料)、侵蝕防止劑、緩效性肥料和種子等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專用設備中充分混合后,通過泵、壓縮空氣噴射到坡面上形成所需的1~10cm基層厚度。從而形成一定厚度的具有耐雨水、風侵蝕,牢固透氣,與自然表土相似或更好的穩定結構,建立植物生長的基礎(圖10)。
公路建設中坡面的開挖,擾動了地表結構,割斷了山體的連續性,既給生態環境造成損害,也給公路的安全埋下隱患,這些負面影響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山體邊坡綠化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景觀,最大程度地恢復自然植被,再造景觀,以達到穩定邊坡、保護環境和美化公路之目的。

圖10
園林設計中的道路綠化,不僅具有防塵吸毒、凈化空氣、降低噪聲、調節小氣候,抗災防災等生態功能,達到為城市居民提供優美、安全、舒適生活環境的目的,還有助于提高行車安全,引導和控制人流車流,從而實現保護路面和行人的目的。對道路綠化進行科學、合理、生態設計十分必要。
[1]李安榮,張永強.淺析城市道路綠化設計幾點原則.廣東園林,2006(z1).
[2]《綠化方案設計說明》.
TU985
A
1005-7897(2017)04-0076-03
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