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宴平 /文
鐵路貨物裝卸技術規章修訂工作研究
王宴平 /文
修訂完善鐵路貨物裝卸規章制度,對確保裝卸生產安全、提高裝卸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原鐵路裝卸規章數量多,部分內容與法律法規不一致,與裝卸人員、設備、工藝、管理等狀況不相適應等問題,本文研究鐵路裝卸規章修訂工作思路及內容。
鐵路裝卸、物流作業、規章制度
原鐵路裝卸技術規章是原鐵道部時期頒布的,存在規章數量較多,部分內容與法律法規和發展政策不一致,與裝卸人員、技術、工藝、設備、管理等狀況不相適應,不符合“強基達標、提質增效”要求等問題。因此,需要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基本技術規章和鐵路裝卸管理的實踐探索,對既有規章提煉整合,總結提升,制定新的技術規章,以進一步提高鐵路裝卸管理和服務水平,指導鐵路裝卸安全、高效、有序發展。
原鐵路裝卸技術規章體系,由《鐵路裝卸作業安全技術管理規則》(鐵運字[1983]1668號)、《鐵路裝卸作業組織管理規則(試行)》(鐵運(86)717號)、《鐵路裝卸工作統計規則》(鐵運[1994]33號)和《鐵路運輸裝卸機械管理規則》(鐵運[2006]35號)等技術規章組成。隨著國家法律法規健全、鐵路技術進步、現代物流發展,裝卸技術規章不適應問題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部分內容不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
《安全生產法》、《勞動法》、《特種設備安全法》、《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頒布實施后,突出對安全生產依法規范管理,將起重機、叉車等裝卸機械納入特種設備依法管理。而原鐵道部裝卸技術規章均在上述法律法規出臺前頒布,有的已實施30多年,未能體現現行法律法規的相關精神和要求。
2.部分內容不符合鐵路相關規章制度要求
近些年來,《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行車組織規則》等鐵路基本技術規章和貨運系統專業技術規章已經過多次修改,鐵路貨運組織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求裝卸技術、標準、工藝相應調整。而鐵路裝卸規章長期未作修訂,技術標準低,內容不完善,無法滿足鐵路運輸安全、優質、高效的要求。
3.部分內容不符合鐵路裝卸生產及管理實際
(1)《鐵路裝卸作業安全技術管理規則》,關于裝卸安全管理的思路、方法不符合現行安全風險管理要求;關于裝卸作業安全防護、貨物裝載、電氣化條件下裝卸作業安全等內容,與現行《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電氣化鐵路有關人員電氣安全規則》等規章有出入;甚至部分內容不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2)《鐵路裝卸作業組織管理規則(試行)》,內容過于寬泛,指導性、操作性不強。其中關于“鐵路裝卸是鐵路內部的工附業”、“ 裝卸部門實行經濟承包責任制”等規定,不符合裝卸經營管理現狀;關于裝卸生產組織的原則、程序也不適應現行鐵路調度指揮要求;且缺少關于裝卸工藝、流程、質量的控制措施。
(3)《鐵路裝卸工作統計規則》,將裝卸統計游離于鐵路運輸生產統計工作之外,不僅破壞了運輸統計工作的完整性,還使裝卸統計指標難以與其他運輸指標比較聯系,且原規章中部分條款不符合現行管理規定。
(4)《鐵路運輸裝卸機械管理規則》,缺少關于集裝箱門吊、正面吊、挖掘機、抓料機、扒料機等新設備運用、維修、管理內容;關于蒸汽起重機相關規定不符合國家節能環保政策,且該類設備全路均已淘汰,不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4.不符合鐵路創新發展要求
近年來,衛星定位、智能控制、遙感檢測等新技術逐漸應用于鐵路裝卸生產,而原鐵路裝卸規章制度缺少這方面的管理規定和技術要求;機械設備“狀態修”已被廣泛應用,而鐵路裝卸機械仍采用“計劃修”方式,造成維修成本較高。
5.不符合精簡、實用的要求
原鐵路裝卸規章體系是按照安全、設備、生產組織、業務統計等單項工作分則編寫,各自獨立成冊,且不同時期編寫的規章用語、條文解釋差別較大,造成整個鐵路裝卸規章體系內容零散、繁雜,有些規章內容空洞,對裝卸生產的指導性不強。如《鐵路裝卸作業組織管理規則(試行)》,自1986年以來一直試行。
依據《中國鐵路總公司鐵路技術規章制度管理辦法》,按照“精簡、實用”的原則,打破原鐵路裝卸技術規章體系按工作內容分則的做法,改按鐵路貨物裝卸作業人員、鐵路貨物裝卸管理人員分別應該遵守的規章進行分則,對原有技術規章進行重組,同步對相關條款進行修訂,同時在規章名稱上強調鐵路貨物裝卸工作人員應該遵守的規章制度,而非工程施工、體育競技等其它裝卸工作。鐵路貨物裝卸技術規章體系修訂后,由《鐵路貨物裝卸安全技術規則》(以下簡稱“裝安規”)和《鐵路貨物裝卸管理規則》(以下簡稱“裝管規”)兩本規章構成。鐵路貨物裝卸技術規章修訂重組示意圖如圖1。
《裝安規》作為貨物裝卸作業人員必須準確掌握、嚴格執行的基本技術規章,是在《鐵路裝卸作業安全技術管理規則》(安全技術部分)基礎上進行修訂、完善,按照法律法規、相關技術規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對相關內容進行補充、細化,增加新技術、新設備、新業務的安全操作要求,刪除部分不符合現行規定的內容。
《裝管規》作為鐵路貨物裝卸管理人員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是對《鐵路裝卸作業安全技術管理規則》(安全管理部分)、《鐵路運輸裝卸機械管理規則》、《鐵路裝卸作業組織管理規則》、《鐵路裝卸工作統計規則》、《關于加強鐵路裝卸工作的通知》等規章制度進行整合,按照安全管理、機械設備、隊伍建設、生產組織、質量管理、業務外包等進行章節重組,同步對部分條款進行修訂、完善。
修訂后的《裝安規》、《裝管規》,作為鐵路貨物裝卸專業技術規章,既要符合法律法規、標準規范、鐵路基本技術規章要求,又要符合鐵路貨物裝卸生產及管理實際,還要與鐵路貨運其它技術規章協調一致,是指導鐵路貨物裝卸生產實踐的基本規章依據。
1.《裝安規》主編寫要求及主要內容
《裝安規》作為裝卸作業人員必須掌握、遵守的規章制度,其操作性、指導性必須強,規章語言務必簡潔、準確、清晰明了,避免岐義。內容應包括裝卸作業通用要求,還包括機械作業、人力作業、主要貨物品類裝卸作業要求及應急處置等內容,同時還要對裝卸作業人員技術資格、設備設施技術條件有明確規定。條款內容應符合下列要求:

圖1 : 鐵路貨物裝卸技術規章修訂重組示意圖
(1)落實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落實《安全生產法》、《鐵路法》等法律法規,將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職工個人崗位安全職責融入規章條款內容。按照《特種設備安全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條例》,細化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及持證上崗規定,嚴格起重機、叉車等特種設備的安全操作要求;落實《環境保護法》相關精神,刪除有關蒸汽起重機內容。
(2)銜接相關鐵路技術規章。在《鐵路技術管理規程》基礎上,細化手推調車作業批準程序、推車人數、車輛制動及電氣化區段手段調車作業要求;細化各種不同條件下裝卸作業線路防護措施和防護信號安設、撤除規定,統一防護信號牌的技術參數和安全性能,嚴格防護信號請領、使用、保管、維護、銷毀制度;在《貨物裝載加固規則》基礎上,補充裝卸前后三檢具體內容,按裝車前、卸車前、裝車后、卸車后四個作業環節,分別細化對貨物、車輛、裝卸機具必須檢查確認的內容,便于現場作業人員操作。
(3)保障勞動者生命安全健康。細化裝卸作業線路防護、開關車門、登高作業、起重作業、電氣設備操作等安全措施。強調人體搬運重量限值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刪除原“裝卸工人的個人負重最大不得超過80公斤,女工個人負重量不超過40公斤”規定。為保障勞動者冬夏季作業安全,從作業環境和生產組織上作出規定。
(4)提高科技及設備安全水平。借鑒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經驗,加大新技術、新裝備在裝卸生產中的推廣應用。流動式裝卸機械安裝倒車雷達或聲光警示裝置,高站臺作業的牽引車、叉車安裝限速裝置或超速報警裝置,大型流動式裝卸機械安裝衛星定位和安全監控系統,集裝箱正面吊配有稱重顯示器和超載報警裝置,吊具旋鎖配備機械、電子互聯鎖雙重保護系統等。為保障裝卸作業過程中的貨車裝備安全,設專門章節,規范細化操作規定。
(5)細化主要貨物品類裝卸作業規定。根據鐵路物流發展實際需要,增加了上門接取送達裝卸、零散貨物快運裝卸作業相關規定;針對集裝箱裝卸過程中,曾發生多起因裝卸人員操作不當造成車輛脫軌事故的教訓,制定集裝箱平車裝卸作業規定。修訂包裝成件貨物、散堆貨物、笨重貨物的裝卸作業要求,細化集裝箱、卷鋼、料石、混裝貨物等貨物裝卸作業安全措施。
(6)細化各類裝卸機械安全操作要求。根據機械行業標準和各類裝卸機械操作要求,制定裝卸機械安全操作要點,既有對各類裝卸機械的通用操作要求,又有對橋門吊、叉車、裝載機、裝卸車機等各種類型機械和夾抱機、電磁鐵等各類工索具的分類操作要求;針對近年來大量使用的集裝箱專用門吊、普通門吊加裝減搖吊具、正面吊和抓(扒)料機,分別制定詳細的操作規定。增加裝卸機械檢修作業的安全操作要點。
(7)按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修訂有關內容。依據《工業企業廠內鐵路、道路運輸安全規程》(GB4387-2008),修改裝卸機械行駛速度相關規定;依據《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6067.1-2010),修改起重機械相關安全技術參數;依據《通用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93),修改電氣設備的安全要求。
(8)提高非正常情況應急處置能力。針對裝卸作業中容易發生人身傷害、車輛顛覆、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制定應急處置辦法,確保在發生安全事故時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針對作業過程中,裝卸機械突遇大風、突發故障、車輛溜逸、設備漏電等非正常情況,分別制定應急處置措施,將事故防止在萌牙狀態,提高作業人員的應急應變能力。
2.《裝管規》編寫要求及主要內容
《裝管規》作為裝卸管理的技術規章,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規章條文既要符合相關政策法規,符合鐵路總公司安全、計統、財務、勞資等專業管理規定,又要符合裝卸專業特點和工作實際。內容應包括安全管理、設備管理、生產組織、應急管理等內容,并符合下列要求:
(1)明確裝卸工作定位。客觀總結、分析二十多年來由于對裝卸工作定位不準,管理體制頻繁調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結合鐵路現代物流發展的現實需要,明確定位“貨物裝卸是鐵路現代物流的重要環節,應納入運輸業統一管理”。
(2)加強裝卸隊伍建設。按照既符合“集約用工、節約用工” 的原則,又要滿足裝卸關鍵技術崗位人員配置需要,提出裝卸生產人員及管理人員配備及培訓考核要求,促進裝卸隊伍健康發展。同時倡導一職多能,利用技術手段推進兼職并崗,提高勞動生產率。
(3)加快裝卸新技術推廣應用。加快裝卸機械自動化、智能化、輕量化、模塊化的研究、應用,加強裝卸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推進裝卸機械的遠程控制及管理,推廣應用機電液一體化、變頻調速、物聯網、智能控制、視頻監控等技術,提升裝卸安全技術水平。
(4)完善裝卸工藝。按照“一類一案”的要求,對不同特性貨物,分別制定裝卸工藝系列方案、裝卸機械及工索具配套使用方案。定期總結推廣優秀的裝卸工藝,提升裝卸服務質量和作業效率。
(5)規范裝卸生產組織管理。堅持集中統一指揮原則,推進“貨裝一體化”深度融合發展。按照“誰作業、誰負責”的原則,探索改進監裝卸制度,解決貨運人員監督裝卸作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充分利用視頻、作業記錄儀等技術手段,提升裝卸安全管理的效能和質量。
(6)加強裝卸質量管理。堅持問題導向,對由于裝卸作業責任造成的貨損、貨差,由責任單位(人)負責賠償。通過制定、完善裝卸文明服務標準,創建裝卸服務品牌,將裝卸納入“文明班組”、“服務標兵”創建活動,提升裝卸服務品質。
(7)推進裝卸機械“狀態修”。主動適應裝卸機械技術質量的提升發展,從提高質量、節約成本的角度出發,調整裝卸機械維修、保養方式,對于具備自診斷功能的裝卸機械,優先采用狀態修,推進裝卸機械修程修制改革。
(8)規范裝卸業務外包管理。在吸取前些年部分鐵路局因裝卸管理不規范造成諸多法律糾紛教訓的基礎上,按照依法、依規的要求,對裝卸業務外包的程序、條件、合同、法律關系及日常管理提出具體明確的規定。
(9)精簡裝卸統計內容。將裝卸統計指標融入鐵路運輸生產統計內容。將《鐵路裝卸生產業務報表》和《鐵路裝卸機械報表》及填寫說明作為《裝管規》附件,壓縮裝卸統計工作量。
(10)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鐵路局、站段建立裝卸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和在貨物集中到發、自然災害、搶險救災等情況下的裝卸生產組織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裝安規》、《裝管規》發布、實施后,原鐵道部《鐵路裝卸作業安全技術管理規則》、《鐵路裝卸作業組織管理規則》、《鐵路運輸裝卸機械管理規則》、《鐵路裝卸統計工作規則》同時停止執行。至此,鐵路貨物裝卸技術規章修訂工作告一段落。但隨著鐵路貨物裝卸技術的發展和貨運改革的不斷深入,鐵路貨物裝卸規章不適應的問題還會不斷顯現,需要動態修訂、完善,為鐵路現代物流發展提供標準依據和技術支持。
作者單位為上海鐵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