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借鑒SPARK課程 助力學生體能發展
王 勇
體能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育學科素養中的運動能力模塊對學生的體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SPARK課程在美國開展得比較好,學生的體能狀況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具有密度大、強度高、興趣濃等特點,體育教師可以從SPARK課程中得到一些啟示。
學科核心素養;SPARK;體能
當下,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熱門話題。有論者認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應包括三個方面: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1]其中,運動能力是指體能、技戰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是人類身體活動的基礎。這里的運動能力既包括了體能,又包括了技能,是一個綜合概念。本文我們探討學生的體能發展。鑒于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反映出的學生體能水平在下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推進校園陽光體育運動,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體育課堂作為提高學生體能的“主戰場”,更應該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學生體能發展中的作用。
根據業界討論,目前將學生體能、運動技能和健康知識并列為課堂學習的三大模塊,體能模塊包括體能發展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測量和評價體能發展水平的方法、制訂體能鍛煉計劃的程序與方法、有效控制體重和改善形體四部分內容。四部分內容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其具體的學習標準如下表1。

表1 體能教學模塊學習標準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中體能的教學目標如何達成是廣大教師所必須考慮的事情,采用何種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體能發展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僅僅使用簡單的體能鍛煉如跳繩、單足跳、有氧跑、耐久跑等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那么學生勢必會在枯燥無味的鍛煉中喪失興趣,學習的效果也必定不會太好?!八街梢怨ビ瘛?,筆者以為,我們可以從美國SPARK課程項目中得到啟發。
SPARK是單詞The Sports 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兒童的運動、游戲和體育活動的課程)的首字母縮寫,該項目的提出是為了改變學生肥胖的狀況,對小學的體育教學進行改革、實施和評價。SPARK課程分為三大板塊,學校體育、教師培訓和課外體育,其中對學校體育提出的改革目標是將學校體育從“溫和狀態”提升到“活躍狀態”,將學生的中等強度至劇烈強度的體育活動時間提高到50%以上。[2]
SPARK課程明確規定了學生通過學習將要達到以下具體目標:積極投入和選擇體育活動,發展各種有助于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運動技能,發展和保持理想的體能水平,增強運動中與他人交往的能力。SPARK課程的標準課時計劃包含兩個部分:(1)與健康有關的體能活動,主要集中于強調如何增強心血管健康和上肢、腹部肌肉力量;(2)與運動技能有關的體能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堅持中等強度至劇烈的高水平體育活動中學習和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2]
由此可以看出,SPARK課程將學生的體能訓練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那么該課程是如何實現這個教學目標的,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教學案例探討一番。
案例1:在一節教學內容為跳繩和籃球兩個運動模塊的課上,該課的組織由兩位教師共同完成,一位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帶領所有的學生進行準備活動的練習,另外一位教師則負責器材的準備,等到準備活動結束后兩位教師分別組織不同的學生進行自己負責的教學內容,跳繩模塊的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自由跳繩、左腳單跳、右腳單跳、帶繩慢跑跳、模仿滑雪跳、跳繩挑戰等不同的跳繩方式,籃球模塊的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胸前傳球、擊地傳球、頭上傳球、對傳球的挑戰等練習,12到15分鐘后兩組學生互換,最后一位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放松活動練習,另外一位教師負責回收器材。[3]
案例2:在一節由美國教師John執教的SPARK展示課上,John在課的開始就帶領學生進行滑步、交叉步、跑跳步等腳步動作和各種手臂動作的練習,過了一會,他把剛才學到的這些動作進行串聯,就直接進入到了健美操教學。其中有個環節John邀請聽課教師參與體驗,跟著教師體驗課堂,筆者有幸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做了一回學生,短短二十幾分鐘一直在練習各種健美操動作,讓筆者滿頭大汗。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SPARK課程對待學生體能訓練至少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練習的密度大。
無論是案例1還是案例2所體現出來的課堂練習的密度都很大,案例1中的雙教師協調完成一節課,減少了學生在進行不同運動模塊轉換時的場地、器材、隊形轉換需要的時間,案例2中教師將準備活動融入主體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上很少有等待或是聽教師講解的時間,他們把大量的時間用于動作的練習上,因此,學生課上練習的密度很高,這是SPARK課程“盡快運動”(Active soon as possible)原則的具體體現。
2.練習的方法多。
SPARK課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方法多樣,案例1中,對學生進行的跳繩訓練就包括了六七種之多,案例2中從對學生進行簡單步伐訓練再到動作的創編,也是花樣不斷,學生在不同的動作練習中得到體能的訓練。
3.練習的強度高。
從案例1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對學生進行的體能教學還是對學生進行的技能教學中,都安排了挑戰的小環節。當在教學中加入挑戰或是比賽環節之后,學生練習的強度就會提高很多,這也是SPARK課程理念中將學生體育課狀態提升到活躍狀態的具體體現。
4.練習的興趣濃。
雖然SPARK課上的運動負荷很高,但是學生不僅不覺得累,而且還很喜歡這樣的課,因為SPARK非常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SPARK課采用了以下幾個方法:第一,音樂的配合,幾乎所有的SPARK課都是伴隨著音樂的節奏去運動,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運動的激情;第二,語言的激勵,上課教師經常用鼓勵性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參與運動,提高他們參與運動的熱情;第三,成功的喜悅,上課教師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他們組織的運動競賽也很少與他人進行比較,而是進行自我的挑戰,使得每個人都能成為運動的贏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我國在體育教學中對待體能的態度可以從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待運動負荷的態度上直觀地反映出來,從最初的風靡一時到銷聲匿跡再到重整旗鼓;人們對體育課上的體能要求發生著不斷的變化,從過度追捧到淡化舍棄再到理性追求。有學者認為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學生將本學科所學習的所有的內容都忘記了的時候,所剩下的部分。從這個角度來看,體能絕對是屬于學生在學習了體育學科之后所“剩下”的東西,我們有義務讓學生在學習完體育之后在體能上得到提升。從SPARK課程提高學生體能的做法中,可以對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中體能素養的培養帶來一定的啟發。
1.重新認識體能與技能的關系。
重新認識體能與技能的關系是對傳統體能觀的一次突破。如果一節課包含了體能和技能兩個教學模塊,按照傳統的觀念都是將體能訓練安排在課的后半段,當學生學習了技能之后才去大強度地進行體能練習。這樣的教學設計是基于人在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之后會導致技能學習的效果下降的考慮。其實不然,體能與技能是相輔相成的,SPARK課程的教學模式告訴我們,高強度的體能練習不僅不會影響到學生的技能學習,而且還是強化技能學習的重要手段,學生需要在高強度的運動負荷下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如果單獨安排了體能訓練,沒有必要墨守成規,將其放置在課的后半部分,而是要根據教學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安排,讓體能訓練成為課的有機組成部分。
2.體育課上要有足夠的鍛煉強度。
體育課上的體能訓練應該能夠保持在中或者高的強度,以刺激學生的體能發展。對于學生來說,如果運動的強度達不到一定的水平,那么對其心血管系統的刺激是有限的,對提升學生的體能效果也不明顯。那么多高的運動強度才叫合適?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季瀏認為,體育課的運動心率應該不少于140~160次/min,也只有在這么高的強度之下的運動刺激,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體能發展。[4]
3.注重體能訓練項目的開發利用。
體能訓練對提升學生體能水平的效果雖好,但是需要我們不斷地拓展體能鍛煉項目,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設置多種體能訓練項目,將體能訓練項目結合音樂、多媒體等手段,以游戲、競賽的形式開展,拓展體育技能在體能訓練中的作用。如果僅僅使用簡單的體能訓練方法對學生加以訓練,那么這樣的訓練往往由于枯燥而不受學生歡迎,最終可能導致學生體能訓練的效果不好。例如,在初中階段的籃球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讓學生運球加投籃砸板加折返跑加跳起接球等綜合性的練習方法,這既是對學生技能的錘煉,也是提升其體能的好方法,避免學生對簡單枯燥的體能訓練產生反感。在學生進行體能練習的過程中,給學生播放節奏感強、學生喜聞樂見的流行音樂,也會很大程度上刺激學生運動的欲望,提高學生運動參與的程度。
[1]于素梅.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國學校體育,2016(07).
[2]HOUSNER L O,茅菲路.SPARK,與健康有關的體育課程[J].體育教學,2009(08).
[3]王國鵬,梁龍旭.對SPARK體育教學模式的分析與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08).
[4]季瀏.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思考與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09).
G633.95
A
1005-6009(2017)51-0054-03
王勇,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澄學校(江蘇蘇州,215122)教師,高級教師。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基于初中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表現性評價研究”(編號:C-c/2016/02/6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