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陸愛
湖南科技學院傳媒學院湖南永州425000
廣播電視學專業畢業論文多元化探索與實踐
丁陸愛
湖南科技學院傳媒學院湖南永州425000
為適應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需要,在培養廣播電視學專業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以湖南科技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為例,闡述了該專業畢業論文多元化的方式,包括撰寫學術論文、進行節目策劃、新聞節目拍攝制作、微電影、專題片、紀錄片的創作、影集創作及調查報告撰寫等。畢業論文多元化的實施,對于畢業論文的質量提升有一定促進作用。
廣播電視學專業;多元化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我國高校的轉型發展,實質上是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后,由于高校趨同發展導致高等教育結構不合理,學科專業結構不合理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高校為了適應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這一新的發展形勢,不得不做出被動轉變。同時,這也是高校為了破解趨同發展難題、獲得更好發展,在積極尋求特色發展強烈動機下主動作為的一種自覺選擇。
1920年11月2日美國成立了家廣播電臺KDKA,從此廣播開始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36年英國BBC作為家正式的電視臺開始播出節目。隨著廣播電視業的逐漸完善發展,并成為一個新興行業,對這一行業的理論研究,專業人才的培養也被逐漸納入大學教研范圍。1985年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開始招收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本科生,湖南科技學院自2005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學生。目前,全國有近200所高等院校開辦廣播電視學專業。該專業是應用型專業,實踐操作性非常強,著重培養學生新聞采訪寫作、電視節目編導、影視拍攝錄、后期制作、播音主持目的基本能力,以及社會調查、社會活動、廣播電視節目策劃、評論和分析的能力。
本文以湖南科技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為研究對象,在分析畢業論文多元化概念的基礎上,闡述了畢業論文多元化的必要性,畢業論文多元化的方式,以及畢業論文多元化在湖南科技學院實踐所取得的成果。
多元化即特性不同的對象組合。20世紀中期美國學者安索夫提出了多元化經營理論,世界范圍內的企業多元化經營實踐運應而生。畢業論文多元化是相對于以往畢業生在畢業時提交一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的論文的單一模式而言的。有的高校教師和專家認為,多元化的形式主要包括時間的多元化、指導方式的多元化、指導教師的多元化、選題來源多元化、論文形式多元化和質量評價多元化。[1]而本人討論的僅限于畢業論文形式的多元化,也就是說畢業論文的表現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學術論文、節目策劃、學科競賽、節目制作、微電影創作、影集拍攝制作、調研報告等。
(一)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需要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方興未艾,加快人才發展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重大戰略選擇”。[2]人才發展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高級專門人才,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科技文化的高度發展。
《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引導和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大力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引導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政策措施,積極探索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發展有效途徑,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湖南科技學院是一所地方應用型高校,要服務于地方,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必須適應高校轉型發展多元化的需要,廣播電視學專業,為湖南科技學院的一份子,必須加強教學改革,不是適應,更要積極主動進行轉型發展的教學改革,改變單一的論文撰寫進行畢業考核的方式。
(二)廣播電視學專業定位使然
我國高校職業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研究型、教學型和職業型,其中研究型大學主要培養研究性人才,即專家、學者,教學型高校主要培養應用性人才,而職業型高校主要培養技能型人才。湖南科技學院屬于公辦二本院校,經過7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現已成為一所綜合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秉承“德才兼備、自強不息”的校訓精神,努力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湖南科技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本著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學科素養和廣播電視新聞專業技能,能在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社、出版社、網站、文化傳播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采編、影視編導、節目主持等傳媒工作的新型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該自2005年第一次招生以來,已經陸續為地方乃至全國其他地方輸送了約700余傳媒人才。這些昔日的學子們在不同的崗位,充分發揮著他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與應用技能,為國家的經濟與傳媒發展做著應有的貢獻。
(三)學生興趣愛好所向
據調查,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選擇來湖南學習傳媒業相關專業,得益于湖南的衛視的影響力,從《超級女聲》、《超級男聲》、《我是歌手》到《爸爸去哪兒》影響著70后到00后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們,吸引著他們有朝一日像汪涵何炅他們一樣從事電視媒體相關工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子們在大學期間,一會有興趣進行一些節目策劃、創作一些電視節目、拍攝青春愛情劇。湖南科技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有同學用一年的時間先后拍攝了《遺失在青春的哨子》、《致青春》、《情有獨鐘》等電影,每年用半年的時間,組織團隊拉贊助,已經完美開展了兩屆《科院歌手》活動。這些花費學生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完成的實踐活動,沒有強烈的興趣愛好和堅強的意志是無法完成的。
經過大學期間的學習,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同學們寒暑假的小實習,他們逐漸找準了自己的發展方向,興趣愛好也有所側重,有的喜歡寫作,有的喜歡拍攝、有的喜歡策劃、有的喜歡創作等,這樣造就了他們在實習時,會依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崗位進行實習,以進一步了解以及實現理論向能力的遷移。
(四)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傳播地方文化
地方所屬高校(省屬高校)是指隸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港澳特區,大多數靠地方財政供養,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的普通高等學校,目前我國有2500多所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著力為地方培養高素質人才。湖南科技學院作為一所地處永州市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應該以服務永州市乃至湖南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著力為永州乃至湖南培養地方高素質人才。
永州,是湖南14市州之一,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雅稱“瀟湘”。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國以來,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是懷素、黃蓋、周敦頤、李達、陶鑄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貶至永州時,留下了《永州八記》。還有“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為零陵”的舜帝遺跡,中國唯一“江永女書”,零陵花鼓戲、祁陽小調、木偶戲等地方戲曲。2016年12月26日,國務院同意將永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科技學院這所永州市唯一的公辦本科院校,承載著為永州經濟發展服務,為永州歷史文化傳播的重任。廣播電視學專業的同學,畢業論文多元化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題材,可以進行相關專題片、微電影、紀錄片等創作,為永州的文化傳播、旅游發展做出貢獻。
(一)撰寫專業學術論文
該專業學生可以撰寫廣播電視學相關學術論文,包括相關專業知識對社會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解答,大的如“廣播電視的發展戰略研究”、“廣播電視的體制改革研究”、“廣播電視的可持續發展研究”等等;較小的如“湖南廣播電視事業集團化改革研究”、“一帶一路”對廣播電視事業帶來的機遇、挑戰及對策研究”等。也可以探討基礎理論方面的問題,如節目分類的科學性問題。根深才可能枝葉繁茂,果實累累,只有學科自身建設的基礎理論深厚扎實,這門學科才有生命力,這門學科指導實踐的應用理論才可能碩果累累。所以,在高校轉型發展,突出學生應用型能力培養的同時,我們不能放棄一些學生的基礎理論研究,多元化的同時,既要進行基礎理論探究,又要重視應用理論研究。
(二)進行節目策劃
同學們在進行節目策劃的時候,可以遵循兩個原則:熟悉原則與興趣原則。可以針對自己熟悉的內容或就近方便調研的對象在進行相應策劃。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廣播節目策劃、電視節目策劃甚至自拍電影的校園公映活動策劃,也可以依據電視節目制作方式進行直播節目的策劃如主持人節目的策劃、參與性節目的策劃、合作節目的策劃、大型節目的策劃。還可依據電視節目傳播形態欄目的策劃,如頻道的策劃、特別節目的策劃、節目包裝的策劃、節目經營的策劃等。
(三)新聞節目拍攝制作
廣播電視學專業開設了《電視作品分析》、《新聞攝影與攝像》、《非線性編輯》等課程,同時進行了電視節目拍攝制作的相關專業訓練,完全有能力獨立完成電視新聞節目的拍攝與制作。同學們可以對校園內發生的一些有意義、有影響的事情進行電視新聞拍攝與制作,以消息、專題、評論、連續等報道方式進行報道,以此來完成畢業論文。
(四)微電影、專題片、紀錄片的創作
同學們可以選取在實習期間發現的自己感興趣的題材或者永州市的歷史文化相關題材,如江永女書、永州八記、零陵古城等進行微電影、專題片、紀錄片的創作。創作過程不僅可以促進同學們對永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刻認識,還能提高同學們的創新實踐能力,促進他們將理論知識向應用能力的遷移。
(五)影集創作
鼓勵同學們用發現的視角進行影集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作品的創作靈感、作品名字的由來、作品的拍攝技術都在影集中一一體現。
(六)調研報告
針對一些社會現象,如農村的留守兒童、老人問題、手機上網問題等,大學生就業問題、上網問題、新媒體使用問題等進行專業調查,發現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問題解決辦法。
(七)其它多元化形式
以第一作者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等。可以規定凡是在省級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的名義公開發表專業學術論文的同學、學科競賽獲省級以上等級獎的同學可以免做畢業論文。
湖南科技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畢業論文多元化連續在2011屆-2013屆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試行畢業論文多元化工作,在2014屆-2017屆畢業生中進行所有專業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畢業論文多元化體現了教學過程循序的、系統的、連貫的原則,是將畢業論文的考核真正納入到整個培養體系的充分體現,由理論到實踐的真正轉型,是對畢業生的一次綜合性考核,是向社會初次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是結束大學學習生活走向社會的一個中介和橋梁。
2011屆廣播電視學專業共99位同學畢業,有87位同學撰寫論文,其余12位同學以策劃、影集、微電影的方式完成畢業考核。

2012屆廣播電視學專業有94位同學畢業,有78位同學撰寫論文,16位同學以策劃、影集、微電影完成畢業考核。

2013屆80位同學畢業,其中70位同學撰寫論文,10位同學以策劃、微電影、影集的形式完成畢業考核。

2014有70位同學畢業,其中58位同學撰寫論文,12位同學以策劃、微電影、調查報告的形式完成畢業考核。

2015屆有70位同學畢業,其中60位同學撰寫論文,10位同學以策劃、微電影、調查報告、公開發表論文的形式完成畢業考核。

2016屆畢業生,69為同學畢業,7位同學進行節目策劃,3位創作紀錄片,1位進行包裝設計,1位拍攝微電影。

從廣播電視學專業畢業論文多元化實踐的結果來看,每年選擇多元化的方式完成畢業考核的同學不是很多,集中在85%左右。選擇多元化方式的同學,畢業論文又多以節目策劃居多,公開發表論文或者學科競賽的幾乎沒有。這個結果表明畢業論文多元化向應用轉型,其實際增加了完成考核的難度,所以,大部分同學望而生畏,不敢觸及。從另一角度,也反映了我們在改革過程中還存在問題,需要想辦法解決,使其效果更加顯著。
不管怎樣,多元化的方式還是為這些同學提供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平臺,改變了他們以學術論文來完成畢業考核的敷衍了事態度,提高了他們完成畢業考核的積極性,這樣,提高了這些同學畢業論文的質量,進一步發揮了畢業論文環節在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1]朱義強.李靜等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多元化的研究與實踐[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12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的通知[Z].中共中央辦公廳
丁陸愛,1971-,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傳播,紀錄片創作。
【課題項目】2011年湖南省教育廳教改課題項目《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多元化研究與實踐》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