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向+王靜
【摘要】黃河經濟帶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發展戰略地帶,本文以黃河經濟帶各個省份為單元,從經濟結構、經濟效益、經濟總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四個方面選取了評價其經濟發展水平的9個指標,通過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計算各因子得分,最后通過計算綜合得分來將11個省自治區進行排名,并對黃河經濟帶的經濟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黃河經濟帶 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差異 變異系數 因子分析
一、黃河經濟帶發展概況
黃河經濟帶在中國的經濟地理研究中一直處于重要地位,而且是多門學科及經濟發展的研究熱點[1]。黃河經濟帶是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宏觀經濟布局的重要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業產業帶,具有豐富的煤炭、天然氣、水能、鋼鐵、有色金屬等資源,還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畜產品、奶產品等的重要產地。
二、指標體系的構建和因子分析
(一)指標體系的構建
為了全面了解黃河經濟帶各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結合黃河經濟帶的實際情況和具體問題,根據客觀性和可獲取性原則,分別從產業結構、經濟效益、經濟總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四個方面,共選取了九個指標,構建了黃河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二)因子分析與綜合評價
運用SPSS21.0軟件,首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由標準化數據得到相關系數矩陣,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主因子,特征值大于1或者累計貢獻率達到85%的即為主因子,在本文中主要選擇了2個主因子,這2個主因子的累積貢獻率達到了93.534%,這對于原始的各個指標都有較強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原始指標的絕大部分信息量,我們采用最大方差法進行因子轉換,則主因子和旋轉后的因子特征值和貢獻率如表一:
將原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因子旋轉,得到旋轉后的主因子矩陣(表二),旋轉因子載荷矩陣表示抽取的主因子與原始指標因子之間的關系,即二者之間的關聯程度。因子載荷的絕對值越大,表明兩者之間的相關程度越大,則主因子對原始指標的代表性就越強。
分析旋轉后的主因子,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對七個原指標因子的載荷都超過了0.9,這七個原指標因子分別是城市人口比重、第三產業比重、人均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說明第一主因子對產業結構、經濟效益和居民生活水平等指標的代表性很強。第二主因子對2個原指標因子的載荷超過了0.9,這兩個原始指標因子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說明第二主因子在經濟總量的代表性很強。
通過因子分析和主成分法抽取主因子,將各正交旋轉因子的貢獻率占主因子總累計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根據旋轉后的主因子的貢獻率和各個地區主因子的得分,可計算得出各個省的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得分,得出表三: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黃河經濟帶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且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因而必須盡快地對黃河經濟帶的經濟發展進行整頓:首先發達地區要繼續發展,更加完善其基礎設施,創造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不阻礙其自身發展的同時,以先富帶動后富,幫助其他地區的發展,特別是欠發達地區,這是減小區域差異的一種有效途徑。其次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再次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發達地區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兼顧欠發達地區的發展,為發展落后地區起帶頭作用。最后根據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同實施有差別的梯度區域稅收政策。需要構建有利于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小龍.黃河經濟帶經濟與人口時空格局演變及空間耦合研究[D].河南大學,2014.
[2]安祥生,張復明.黃河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構想[J].地理科學進展,2000,01:50-56.
作者簡介:郭向(1993-),河南省新安縣,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鄉發展與規劃,單位: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王靜(1991-),河南省新安縣,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業化與城鄉發展,單位: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