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摘要】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發展遇到諸多困難,如單筆業務金額較小、經濟資本占用較高、容易被偽造、操作流程復雜、基層信貸人員營銷意愿不強等問題。許多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停滯不前甚至萎縮。通過走訪和溝通,我們發現,為減少經營現金流出、充分利用財務杠桿,許多客戶對銀行承兌匯票、保函等表外信貸業務需求旺盛,與商業銀行停滯的表外業務形成矛盾。
目前,許多大型企業集團正在鼓勵成員單位使用財務公司開立的保函、承兌匯票等表外信貸產品。作為解決大型企業表外信貸業務需求的一種嘗試。
同時,眾多網絡支付機構也提出“讓信用當錢花”的口號,從個人信貸業務開始,逐步向小微企業滲透。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本文從商業銀行角度出發,探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將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
【關鍵詞】商業銀行 信貸業務
一、表外業務市場現狀
(一)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情況
近年來,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發展遇到諸多困難,如單筆業務金額較小、經濟資本占用較高、容易被偽造、操作流程復雜等問題。所以商業銀行中各業務管理部門各自為戰,單獨管理自己的表外業務。由于費時費力且收益較低,
由于經濟資本占用高,且業務費時費力,基層信貸人員營銷表外信貸業務意愿不強,停止辦理許多收益不高的表外業務被。同時,部分銀行提高了表外信貸業務收費,造成客戶辦理表外信貸業務的需求進一步被抑制。
目前,許多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特別是銀行承兌匯票停滯不前甚至萎縮。
(二)客戶表外業務需求情況
在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萎縮的情況下,客戶的表外信貸業務需求卻沒有消失,只是被抑制住了。
通過對客戶的走訪和溝通,我們發現,客戶辦理表外信貸業務的目的主要由三個。
1.保持資金流動性。如汽車制造等行業,經營性現金流出較大,為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大量開具銀行(商業)承兌匯票用于向供應商支付。且供應商收到承兌匯票后也會向其上游轉讓。
開具銀行(商業)承兌匯票還可以減少客戶經營現金流出,改善其經營現金流,達到美化報表的效果。
2.減少保證金占用。許多客戶希望充分利用銀行提供的財務杠桿,利用自身的信用開立保函等表外信貸業務,減少對保證金的占用。尤其是在加息預期之下,釋放被占用的保證金更是企業的迫切需求。
3.受行業慣例及甲方要求影響。部分從事建筑業、制造業的部分企業客戶,對保函的需求近乎剛性。
(三)目前市場中的解決方案
1.大型企業。近年來,許多大型企業集團紛紛成立了財務公司,其正在鼓勵成員單位使用財務公司開立的保函、承兌匯票等表外信貸產品。作為解決大型企業表外信貸業務需求的一種嘗試。
市場中的大型央企,正在鼓勵成員單位使用財務公司承兌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紙制)商業承兌匯票、成員單位承兌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支付,以減少經營現金流出。
我們深入拜訪了財務公司和成員單位后了解,目前市場上對成員單位承兌的商業承兌匯票并不認可,常遭到拒收或要求銷售回扣情況。而財務公司承兌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和(紙制)商業承兌匯票認可程度參差不齊,大型央企財務公司承兌的票據認可程度較高,其他企業財務公司承兌的票據認可程度則較低。而且財務公司的客戶資源集中在集團內部,規模較小,辦理承兌匯票業務的成本較高,且辦理意愿弱。
2.中型企業。對于沒有建立財務公司的大型企業和中等規模企業來說,更多的還是依靠商業銀行提供表外信貸業務,但面對商業銀行越來越高的價格以及較低的效率,許多中等規模企業在忍耐的同時也在嘗試使用自身承兌的商業承兌匯票進行支付。由于自身信用有限,以及監管和市場主體都無法準確獲知非金融機構的或有負債總額,目前市場中對此類票據并不認可,接受者寥寥無幾。一位從事機械零部件貿易的公司負責人表示,只接受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必須是長期合作的大型央企下屬單位承兌,才會勉強接受,同時還需要對方給與一定商業折扣或其他優惠條件。
3.小微企業。處于銀行信貸范圍邊緣的小微企業,絕大多數無法達到商業銀行對表外信貸業務的高門檻,只能用抵質押或交納100%保證金的形式來獲得表外信貸業務。如此進一步加劇了小微企業的資金緊張程度和經營成本。
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提出“讓信用當錢花”的口號,利用其大數據資源,從小微企業主個人信貸業務開始,逐步向小微企業滲透。
二、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解決方案的探討
為擴大表外信貸業務市場,商業銀行應該優化自身表外信貸業務的辦理和營銷方式,以集中處理的方式來擴大表外信貸規模,并降低運營成本。
(一)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的原因
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以及財務公司都可以辦理表外信貸業務。財務公司方面,通常信貸經營部門人員較少,大多數情況信貸人員下不超過10個人。且其組織形式多按客戶分類,每個信貸人員為自己負責的客戶辦理不同種類的信貸業務,所以更像是自我補給的游擊隊。
商業銀行在處理表外信貸業務時采用各基層機構信貸人員單兵作戰的方式,為自己所負責的客戶辦理各類信貸業務,了解各類信貸業務的辦理規則和業務流程,由于規模限制,無法形成分工,信貸人員多以網點為單位“參加戰斗”,在部分銀行甚至出現每個信貸人員單獨“作戰”的情況。在這種模式下,商業銀行相比財務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表外信貸業務并無優勢。
商業銀行應該抓住財務公司的劣勢,充分利用自己的規模優勢,將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并通過集中處理和專業分工來減少人員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單筆表外信貸業務人工成本,同時由專業人員嚴格把關,也可降低整體表外信貸業務操作風險,減少經濟資本占用。
(二)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的方法
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可將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流程進行分工。由基層經營機構核實貿易背景真實性后,交由集中處理機構進行業務受理、材料處理、業務申報、合同處理、貸后檢查、到期解付等程序,并對各階段分別控制,形成標準化流水線作業,通過擴大規模提高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在集中處理機構中,需要實行崗位分工制度,對同一業務多崗位復核,避免操作風險。同時在貸前、貸中、貸后環節建立防火墻,并實行人員輪崗制度,防范違規風險。
(三)商業銀行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的優勢
商業銀行將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將帶來如下優勢:
1.優化流程、提升效率。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可優化表外信貸業務處理流程,提高表外信貸業務處理效率。同時通過規模化處理表外信貸業務,可降低單筆業務處理效率。從而解放基層客戶經理生產力,增加營銷能力,促進轉型。
2.專業分工、防范風險。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可將各個信貸環節拆分,規范表外業務操作,避免客觀操作失誤。同時并建立防火墻,防范表外信貸業務操作風險,減少主管違規操作。
3.高標準化、成本降低。表外信貸業務集中處理,可提升表外信貸業務標準化程度,降低信貸業務辦理成本,通過標準化合同條款的推廣,也有助于降低銀行與客戶、客戶與客戶的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