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玉琴
摘 要: 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應用互動反饋技術,構建了信息技術新環境,提高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知識匯聚、思維碰撞、思想交鋒、情感融合的效率,使課堂綻放智慧的光彩。
關鍵詞:互動反饋技術 智慧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101-01
現代教學信息技術中的互動反饋技術應用已日趨成熟,如果合理、恰當地應用這種互動反饋技術,就能更好地根據教學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促進教學生成,用一個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許多的智慧生命,用一個智慧的心靈去喚醒許多智慧的心靈。下面,我結合思想品德課的實踐,談一談互動反饋技術如何輔助教師實現智慧課堂。
一、互動反饋技術的作用
第一:互動反饋技術是在傳統的多媒體教室環境下,增加平臺軟件和教師遙控器、學生群組遙控器、遙控接收器等設備,利用群組紅外遙控技術所構成的系統。運用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媒體,教師可以通過互動反饋設備設問質疑,引發學生思維的深度參與,學生可以利用手中的遙控器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電子表態。系統通過接收器可以即時采集、收集、整理教學反饋信息,為教師提供各種教學過程中的統計和數據分析結果。為實現思維的互動提供有力的支持,從而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理性思辨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的發展。
第二:互動反饋技術系統中的挑人、挑組、搶答、搶權等功能不僅是對教學的一個反饋,也是對課堂氣氛的一個調整,這一技術的運用在實踐中非常受學生的歡迎,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主動參與課堂,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互動反饋技術如何輔助教師實現智慧課堂
智慧課堂是以培養學生的智慧為核心的一種課堂教學形態,目標是培養富有個性、崇尚智慧的靈動學生。總的來說,我認為“智慧課堂”至少體現高效性、共鳴性兩個基本特征。下面,我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課例,談談如何運用互動反饋技術使課堂達到高效性、共鳴性。
第一:高效性。智慧課堂的本質是高效,利用互動反饋系統優化教學環節,既強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反饋,又要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反饋的運用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具體的應用有:通過前饋測查、診斷測查、終結性測查等實時了解學生情況,及時調控教學進行針對性教學,可以避免現實教學中出現的教與學不同步的現象,既能克服傳統課堂滿堂灌、沉悶、消極的弊端,又能防止新課改后“從滿堂灌到滿堂問,形式上熱熱鬧鬧,本質上高耗低效”的弊端。
例如:在教學《中華傳統文化》的課例中,我運用了互動反饋設備先進行了前饋性測查。我設計了三個調查問題,具體如下:
(1)KFC和川菜,你更喜歡吃那個?
A、KFC B、川菜
(2)圣誕節與春節,你更喜歡過那個節日?
A、 圣誕節 B、春節
(3)韓國劇與大陸劇,你更喜歡看哪些?
A 、韓國劇 B、大陸劇
上課前,先出示這三個調查問題,學生根據設問進行電子表態。系統接收器即時將把采集到的信息反饋出來:65%的學生喜歡KFC,35%的學生喜歡川菜,60%的學生喜歡過圣誕節,40%的學生喜歡過春節,70%的學生喜歡看韓國劇,30%的學生喜歡看大陸劇。面對這個動態生成的調查結果,我繼續追問學生:“調查結果反映了我國的民族文化現狀如何呢?”大部分學生經過片刻思考就能說出:“中華傳統文化面臨外來文化的沖擊。”這時,我立刻追問:“面對如此狀況,作為中華兒女的你們,應該要強化一種什么觀念呢?學生不假思索第大聲回答:“要強化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由此可見,通過運用了互動反饋設備進行的前饋性測查,能夠高效地利用動態生成的信息巧妙地導入新課。而且,在新授知識的環節中,還可以運用形成性測查來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知識盲點,起到強化教學重點與難點的作用。在課堂練習的環節中,還可以利用終結性測查來檢查對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總體測查。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利用互動反饋技術中的“按按按”的操作模式參與教學內容,可以讓教師高效地優化教學環節,使課堂煥發新的生命!
第二:共鳴性。葉瀾教授曾經說過:“要從生命的高低,用動態生成的觀念去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產生共鳴性”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課堂境界,但課堂產生共鳴的瓶頸是及時的反饋,解決反饋瓶頸需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中的互動反饋技術。應用互動反饋技術,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處于一種相互促進、推動的狀態。互動參與行為和反饋差異也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從而產生教學共振、使課堂達到共鳴。在《中華傳統文化》這一課例中,我運用了“按按按”系統中的挑人、挑組、搶答和搶權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于是,我在本環節設計了一個具有生活性的問題:“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是如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對于這個問題,我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來爭得答題權,這一做法使課堂氣氛又掀起了一個新的小高潮,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搶答活動中來,迸發出許多智慧的亮點,豐富多彩的答案也使學生得到了一次積累知識的機會。有的學生說:“清明祭掃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其中,還有些同學說到:“我們在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燒香拜佛,祈求心安,也是在傳承傳統文化”。面對課堂上學生不同的價值取向,我沒有以權威結論妄下定論,而應通過多角度引導后,讓學生再利用“按按按”作自主選擇。結果發現,100%的同學都不認同傳承落后的文化,而是要傳承優秀文化,并要結合時代的特征,推陳出新,從而使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創造力。在互動反饋技術的輔助下,我創建了師生、學生之間平等交流的平臺,營造了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尊重了學生的差異,保護了學生靈動的思維并激起情感的陣陣波瀾,把課堂推向共鳴。
總之,課堂應該是教師和學生揮灑激情、彰顯個性的地方,而互動反饋術就猶如是舞臺的道具,在它的輔助下課堂可以迸發智慧、演繹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