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麒麟
【摘要】近幾年,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向已明確,隴西縣結合實際在公共衛生及基本醫療服務、校車公共服務、城區綠化和道路清潔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償試,但還存在著問題需待解決。
【關鍵詞】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出發點 范圍 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隴西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基本動力
政府作為公共行政機構,其基本職能就是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在市場環境下,政府必須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規則制定者和執行監管者,但不一定是直接生產者。明確了政府的這種定位,做為社會管理者的政府,不僅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場力量來提高公共服務質量,降低公共服務成本,還可以抑制政府規模的擴張,促進市場主體的發育與競爭。但是多年來,一些本來可由社會生產的公共服務政府都大包纜,這種政府壟斷生產不但導致資金使用低效,而且產生了機構人員膨脹和公共服務質量下降等諸多問題。因此,隴西縣政府充分抓住國家大力推動政府通過社會購買公共服務這一契機,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各種社會公共服務,力求通過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場力量來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二、隴西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范圍
(一)積極開展村衛生室工作,建設重點村衛生室,提供公共衛生及基本醫療服務
隴西縣共有19個鄉鎮衛生院,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單位在職人數724人,讓724人承擔全縣43萬農業人口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工作量大任務重。近幾年,隴西縣探索鄉村一體化的醫療管理模式,把全縣216個村衛生室、271位村醫納入公共服務管理范圍。村衛生室協助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在鄉鎮開展疾病預防、健康教育知識普及及講解、婦幼保健知識宣傳、老年人保健、慢性病保健及建檔隨訪、新農合知識宣傳等一系列公共衛生服務,給每一位居民建立健康檔案。重點管理孕產婦、0~6歲兒童、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并進行了登記管理和定期隨訪。每年組織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到衛生院進行免費體檢,登記并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衛生室還設立了健康知識教育宣傳欄,并做到每2個月更新一次宣傳內容。他們分擔了基層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部分工作,常見疾病預防工作在村衛生室就能解決,緩解了縣級醫療甚至省級醫療機構資源。為了開展這項工作,國家投入的專項公共衛生經費從2010年979萬逐年增加到2014年1530萬,保障了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的提供。
(二)開拓思路,解放思想,探索校車公共服務購買
截止2015年9月,隴西縣全縣共有學生75727人,除去寄宿高中和職校17271人外,其他初中、小學和幼兒園(含附設)共58456人都可以實施校車接送服務。前兩年隴西縣在城區試點了以出租車和公交車相結合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解決了家離學校遠、父母親都上班的這部分孩子的需求。在城區一段時間的試點問題也不少,主要是因為這些車輛不是專門的校車,接送孩子只是他們主要業務中附帶部分,所以準點沒辦法保障。另外,安全問題也比較突出,出租車和公交車接送學生上下車都在城區主干道邊停車,離主干道遠且年幼的一部分孩子的安全問題家長也比較擔心,因此,試點工作開展不久后暫停。所以目前隴西縣在政府購買校車公共服務這方面雖然探索一些方法,但存在的客觀因素制約了其開展,可是現實情況是學生要安全上學這一需求存在,校車的需求就有市場。所以政府應再更進取地探索一些辦法,把校車這一政府購買的公共服務落到實處,普惠廣大學生。
(三)城區綠化和道路清潔實行政府購買服務
隴西縣近幾年在城區綠化和環衛上下了功夫,城市市容面貌極大改進,城區主干道大面積綠化,養護工作也比較得力。綠化由城建局市政管理所負責,人員主要由本單位職工和公益性崗位兩部分構成。從2013年至2015年,隴西縣安排綠化預算經費分別是158萬,170萬,和170萬。自管綠化金額分別是40萬,50萬,和70萬,招標委托綠化金額分別是118萬,120萬和100萬。從上面數字可以看出,招標部分逐年減少,究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市政管理所解決大量公益性崗位人員,這些人員主要從事城市綠化、管護等工作,這樣使得已經讓政府購買的公共綠化服務又退回由政府管理。
三、政府購買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實施公共服務購買的動力不足,而不是優先考慮向市場購買
一方面由于慣性思維的認識誤區,想當然公共服務就是由政府提供,所以每當有新的公共服務任務時,首先求助于行政權力而不是市場機制,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門擁有強有力的社會管理權,因此它借助于行政壟斷能夠更直接更迅速地調動社會資源,實現政府意圖,于是動不動就新增機構,增加編制,聘請人員,追加開支,使得政府無法走出精簡—膨脹—再精簡—在膨脹的怪圈。
(二)市場缺乏有實力的購買公共服務的組織
能承擔公共服務的,必須是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市場組織,由于長期以來對公共服務認識偏差即公共服務就是由政府提供,所以市場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理念沒有熱情,這也阻礙了能夠提供公共服務組織的發展。
(三)購買公共服務后的監督評價機制不完善
政府在與社會組織簽署合同時,也包含了服務的質量及過程的監督及評價,加之缺乏信息公開,老百姓對此不能監督,所以政府每年為公共服務所花的預算和實際達到的效果老百姓切身感受不到。社會組織對公共服務認為以次充好,有機可乘,所以提供的公共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尋找各種理由任意改變合同內容,最后不了了之。
四、解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問題的辦法
首先,政府要分析實際,轉變思維,創新思維,強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觀念,能交給市場的公共服務政府再不能大包大攬,借此擴充機構,安排人事,滋生腐敗。其次,政府應大力推動市場組織進入公共服務領域,支持有資格的組織之間充分競爭,讓他們提供最優良的服務。市場是契約精神集中表現,對隨意甚至惡意篡改合同內容、提供質次價高的組織不允許進入公共服務購買的市場。第三,健全采購機制,完善購買程序。對每一項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從項目的申報到評審招標,每個環節都要公開透明,更不能暗箱操作,簡言之政府要管住自己的手。最后,政府要加強監管。政府要做到對社會公共服務購買的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同時要加強購買政府公共服務的信息公開透明,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