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周良臣 本報記者 倪浩 ●盧戈
中國與斯里蘭卡29日正式簽署協議,由中方租賃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預計雙方政府將于近日批準該協議。中斯在漢班托塔港的合作一波三折,協議內容幾經調整,最終照顧斯里蘭卡方面各種關切,同時也為雙方經濟合作創造了空間。
中資獲得港口主導權
英國《金融時報》30日稱,中國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與斯里蘭卡港務局上周六在科倫坡簽署關于漢班托塔港的特許經營協議。根據協議,中斯將聯合成立漢班托塔國際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和漢班托塔國際港口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中資在兩家合資公司中的總占股比例為70%。10年后雙方將逐步調整股權比例,最終各占50%。
《印度時報》稱,中資向斯方支付約11.2億美元,這筆錢的大部分將用于斯方償還中方港口建設的所需貸款。協議有效期為99年,根據雙方約定,協議生效日期起前15年內,斯方不得發起有關該港的新項目投標或授予第三方任何權利,不得在漢班托塔港周邊100公里范圍內發展與該港業務構成直接競爭的港口業務。這意味著,在接下來很長時間里,中方獲得該港的主導權。
路透社稱,與過去約定相比,雙方持股比例發生變化,中方的總持股比例從80%降至70%,且斯里蘭卡將負責港口的安全,港口將不會用于軍事活動。斯政府官員對外界反復承諾,不會讓漢班托塔港成為中國的海軍基地。
北京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30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稱,招商局集團在港口和工業園區的開發上有著非常成功的經驗,包括深圳蛇口和福建漳州等經典案例。招商局在科倫坡港口已有成功運營經驗,加上漢班托塔港兩港協同,斯里蘭卡全球航運中心的潛力將得到釋放,不僅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而且會為當地人民帶來大量就業機會。
“斯里蘭卡減輕很大負擔”
《日本經濟新聞》稱,漢班托塔港位于斯里蘭卡南部,地處印度洋航線樞紐。2007年,中資開始援建曾被印度洋海嘯嚴重摧毀的漢班托塔港。目前已經完成總體規劃三期工程中的兩期。但圍繞土地權益等問題,當地民眾曾數次發動罷工。另外,港口開發建設周期較長,斯政府及其債權人因大量貸款建設而承受越來越大的財政壓力。
路透社稱,基于地緣政治平衡的考慮,中國在斯里蘭卡港口的權益擴張受到各國關注,印度和日本等國尤其關注中國行動。特別是一直將南亞作為自己勢力范圍的印度,印度政府正計劃投資斯里蘭卡東海岸的亭可馬里港口,在當地開發儲油設施,可以說,印度的危機感基本上來自于中國。
對于這些質疑,斯里蘭卡發展部長薩馬拉維克拉馬稱,這筆交易能給“斯里蘭卡減輕很大負擔”,“是實現國家經濟增長的宏偉任務”,中方可以讓“這些新建項目產生經濟效益”。
姜景奎表示,與中國簽訂長達99年的合作協議,斯里蘭卡開始肯定充滿顧慮。“斯方有過被殖民歷史,心理上有所擔憂。而且項目剛開始還未見到收益,斯方對項目的前景也有些疑慮。”他認為,斯里蘭卡接受中國、與中國長期合作最大的心理忌憚來自于印度,“印度是南亞各國內政外交一只看不見的手,而印度又長期視中國為其‘對手。”但姜景奎認為,漢班托塔港的發展將彌補印度次大陸和東非港口生產能力不足的局面。“對‘一帶一路而言,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這都是關鍵一站”。
中企面臨“信任”風險
《金融時報》稱,斯里蘭卡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投資環境和回報率并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對于中企而言,在斯經營除了要謹慎面對風險,穩健開拓市場外,也面臨著如何充分獲得當地政府與民眾信任的問題。
姜景奎提醒,中方一定要認真履行已簽訂的協議,遵守合同。在項目實施時要尊重當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社會習俗。另外,一定要充分了解并遵守斯里蘭卡的法律和法規,并認真做好項目前期的各種評估和準備。▲
環球時報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