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陳文 馮國川

近些年能被觀眾“點名”的國產軍事題材電影,少之又少。27日上映的《戰狼2》卻正在叫好叫座的道路上“飛奔”:首日提前場4小時票房近億,上映第二天單日票房破2億,第三天單日票房破3億……截至30日晚11時,該片總票房已達9.5億元人民幣。再加上國內外影評網站上收獲的高評分(豆瓣7.5分和IMDb8.3分),《戰狼2》獲得票房口碑雙贏,也打破國內軍事題材影片近年來爆款稀少的局面。“《戰狼2》是中國愛國主義的銀幕展示”,《洛杉磯時報》29日報道稱,這是一部極其接近好萊塢大制作的戰爭電影,“幾乎每5分鐘就會有一場精彩的動作場景。雖然數字技術和視覺特效不夠成熟,但水下功夫的橋段足以彌補缺憾”。
“為何不能有吳京拯救非洲人民?”
《戰狼2》故事背景發生在非洲,講的是吳京飾演的主人公冷鋒在一場非洲國家叛亂中,孤身犯險重回淪陷區,為保護身陷屠殺中的同胞和難民而戰斗的故事。導演兼主演的吳京曾“預告”,第二部中有很多重型軍用裝備首次亮相,整個劇組共有26個國家的工作人員一起工作,還邀請到《美國隊長》系列的動作指導薩姆·哈格里夫、《加勒比海盜》的水下攝影團隊為電影“護航”。此外,劇組還炸了100輛車、兩輛20噸的等比例坦克模型和一架飛機模型。這些都證明影片已經接近甚至達到好萊塢工業水準。
在《戰狼2》之前,今年六七月的國產影片《逆時營救》《京城81號2》《絕世高手》《喵星人》《悟空傳》《青禾男高》《繡春刀2》《父子雄兵》都未能取得超過10億的票房。有評論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的觀眾,都被游戲王者榮耀搶走了”。《戰狼2》的市場表現,顯然是對這種說法最好的回擊。
根據院線工作人員反饋,在《戰狼2》的觀影過程中,多個影院出現觀眾集體喝彩的情景。當冷鋒高舉國旗穿過交戰區、我軍艦隊發射導彈援救華僑和難民之時,以及影片結尾處出現一張中國護照頁,旁邊配上文字“無論你在海外遇到怎樣的危險,請你記住,你的背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時,影院里掌聲喝彩聲不斷。
有影評人認為,這樣的共鳴正是國產軍事動作片相對于好萊塢大片的優勢。“香港01”網站報道稱,雖然有人認為電影太過中國式愛國主義,但既然英國有007邦德單挑整個國家,美國有《獨立日》中的總統大戰外星人,日本有鐵甲萬能俠打怪獸,中國為何不能有吳京拯救非洲人民?
被吐槽“打不死的吳京”
加拿大娛樂雜志《TheGate》表示,《戰狼2》電影主角,呈現出中國版蘭博(《第一滴血》男主角)和查克·諾里斯(《猛龍過江》《敢死隊》演員)的風格。影評人肥羅君認為,從類型劃分上看,《戰狼2》是軍事題材電影中的一個亞類型——軍事動作片。這類影片以軍旅為題材,但出現在這類影片中的不是大規模戰爭場景,而是個體被置身于戰場環境下為戰勝邪惡而展開的格斗與搏擊。在兩個小時的影片中,男主角吳京有超過2/3的時間在表演槍戰、飆車、潛水和格斗等各種動作戲,影片過于依賴動作場面制造張力,導致故事本身張力不強。影評人“桃桃淘”認為,《戰狼》第一部的問題基本還在——套路的故事、臉譜化的角色,還有臺詞。
網民的批評則集中在情節邏輯和細節方面。有網友指出,“影片應叫《戰狼之打不死的吳京》”,還有評論稱,“從吳京用鋼絲床接住火箭彈那一幕,就定下本片尷尬的主調”。
差距不在制作,而是故事
其實在好萊塢,由史泰龍、施瓦辛格等動作明星出演的軍事動作片也不乏有突出視覺奇觀而忽視邏輯的情況出現。但任何電影都需要能讓觀眾看懂故事,能理解角色的動機和邏輯,能帶動觀眾的情緒和節奏——從這幾點來看,《第一滴血》《敢死隊》等經典作品還是比《戰狼2》更加成熟老到。
這些同樣以動作場面作為主要看點的好萊塢電影,盡管仍然是老一套正邪對決的劇情,但人物動機明確,故事也沒有明顯破綻,在大篇幅的打斗場面同時也完成角色塑造。相比之下,盡管導演給《戰狼》系列中的主角冷鋒設置了性格和特長,但并沒有通過故事完成對于人物成長的塑造——冷鋒的性格始終如一,并沒有太大變化,而影片的大段愛情戲對于推動情節與人物塑造也意義不大。
目前某些行業專家和影評人提出的國產電影重工業升級,也可能造成某種誤解——即把好萊塢的工業水準等同于視覺奇觀的制造能力。實際上,編劇工業同樣是好萊塢電影工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成功的商業片背后,往往是一整條編劇生產線對劇本的精心打造。如何讓國產軍事動作片的故事也完成工業化升級?這是《戰狼》系列和同類影片接下來必須解決的問題。▲
環球時報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