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 徐國根
摘要:互動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雙方的分為是民主、平等和坦誠的,并在問答和辯論等方式中進行探討和學習的過程,能夠有效激發出雙方的創造和創新能力,是一種能夠讓教學效益達到最大的新型教學方式。而運動解剖學作為人體解剖學基礎上的一門,研究體育運動對人體結構和生長發育所造成影響的學科,是運動人體學科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課程和先導課程。本文探討了實施互動式教學中所需要遵循的幾條原則,并研究了互動式教學法在體育專業《運動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法;體育專業;《運動解剖學》
體育院校的學生在入學后開設的第一門基礎專業課程就是運動解剖學,而該課程因為是在普通人體解剖學基礎上涉及到了人體構造在體育運動下所產生的影響和規律,,所以蘊含了大量機械運動和體育運動的知識,也就是說包含了諸多專業性的術語和知識點,內容不僅抽象乏味,而且極其枯燥難懂,因此對學生的要求也就更加嚴格。加上現代教學方式多媒體技術的引入,課堂教學逐漸轉變成為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授課的的方式,學生的課堂筆記大大減少,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極易讓學生產生怠倦感,雖然教學內容更加容易完成,代價卻是教學效果和考試結果的不滿意。而互動式教學法是一種能夠讓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充分發揮出自身主觀能動性,并在相互促進中完成教學任務的新型教學理念和思路。
一、互動式教學法需要遵循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人才的培養方向逐漸轉向更加具有主體性人才的培養,甚至認為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發展和生活中去,才能夠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從某一方面來說,現代教育又可以稱之為主體性教育。而要想落實主體性教育,就需要尋找出主體性和教育間的結合點,即在充分尊重受教者的主體性發展,培養出主體性人才。目前由于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對教育事業提出了主體性教育的新型要求,因此現有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性。
(二)民主性原則
互動式教學法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要創建民主性的課堂氛圍,其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決定著教學結果的成敗,而活躍的課堂氣氛、積極的學習氣氛和競爭機制都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互動式教學法中只有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和構建競爭合作的人際關系,才能讓互動式教學法有發揮的空間,一方面,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應當是自由、開放以及不受約束的,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對與學生的開放性和創新性思維訓練,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轉變適當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教材的內容應該囊括更廣的知識,和實際社會情況相結合,不可拘泥于教師的知識視野。
(三)問題性原則
思維都是從好奇和疑問開始的,問題即思維,疑問能夠產生認知的矛盾,從而促進學生對問題發起積極的思考,而創設問題情景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愛好,還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的能力。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只充當引導者,為學生創建合適的情景,并不為學生提供現成的知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和探究者,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以教材為基礎,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在問題中不斷的探索新知識。
二、互動式教學法在體育專業《運動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轉變教學模式
互動式教學是一種極具創意性的教學方式,教師必須不斷的利用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跟緊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在長久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下,體育教師往往都形成了自身的教育模式,然而正是這種模式制約了體育教師的思維方式,將教師框進了特定的框架中,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通過學習不斷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專業技術水平,才能夠將自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二)創建民主氛圍
互動是體育教學中師生間的重要關系,師生雙方即是互動的主體又是受體。構建活躍的教學氛圍和民主的師生關系,不僅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在互動式教學法中,教師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指導者,更是參與者,只有在師生間形成良好的民主和諧關系才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加民主、自由和溫暖的學習氛圍,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尊重學生差異
學生因生活環境和自身因素的影響,相互間的智力、體力和心理等方面都有所差異,這些因素都是客觀存在的,往往會通過他們的學習動機、能力、方法和習慣等方面表現出來。而互動式教學強調的就是要追求個性、寬容待人的教學觀念,因此就需要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形成和發展,才能夠運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將學生依據不同的特點給予最適宜的教導。
(四)發揮主體作用
互動式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自主學習并積極主動的思考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逐漸轉變為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自我學習和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作為練習的主體,應該掌握練習的主動權,才能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能力。
三、結論
互動式教學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能夠有效的激發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參與及學習興趣,讓教師和學生產生共同學習的意識。而將運動解剖學和互動式教學相結合,能夠有效的改善現有的體育課堂教學環境,從而促進體育教學的效果和效率。不過在實際的運用和實踐中,可以發現,將互動式教學運用到運動解剖學中并不是教學關系的簡單構建,而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和發展的項目。
參考文獻:
[1]曹國慶.體育教學分組教學模式的運用探討[J].孩子天地,2016(8):202.
[2]王志海.淺談體育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J].孩子天地,2016(7):197.
[3]吳瓊先.新時代下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J].教師,2016(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