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_希聲貍 編輯_風火輪 供圖_視覺中國 設計_杜亞娜
觀察家
特朗普時代在美就業成難題?中國留學生去留存疑
記者_希聲貍 編輯_風火輪 供圖_視覺中國 設計_杜亞娜
很多媒體通常把特朗普當選解讀為精英與草根、城市與鄉村的割裂。自其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社會內部的爭議和分裂不免讓外界疑慮重重:自稱為“大熔爐”的美國是否正在走向封閉?部分美國人的排外情緒又是否會干擾中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當地時間2017年6月26日,美國華盛頓,民眾在美國最高法院外抗議。據美聯社報道,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級法院的判決,同意受理特朗普就六國旅行禁令的上訴。這意味著禁穆令部分生效。
猶記得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之前,以及其擔任總統初期,美國公民舉行過很多大規模的反對其的運動。各路媒體以及知名人士更是對其十分的不看好,認為其會將美國原有的的精神與民主制度,進行一定程度的“民粹主義”式的割裂。但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特朗普雖在競選期間表現得激進,但其出任總統之后,必會因為美國政治以及社會各界的約束力而有所中和,最終依然會走上美國原有政治類型的“康莊大道”。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說,目前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改革,不管是“禁穆令”還是H-1B簽證改革,都讓很多有意向留美的學生憂心忡忡。然而,最不幸的是,他們所憂心的事情正在逐步發生。
自擔任美國總統一職以來,特朗普及美國政府的排外情緒有增無減,且動作頻頻。
2017年1月27日,唐納德·特朗普簽署一項總統行政令,凍結美國難民收容項目。此外,特朗普還暫停了免面簽的遞簽服務。
2017年3月2日,民主黨和共和黨眾議員共同提出議案,呼吁改革H-1B簽證,并要求企業盡力優先雇傭美國籍員工。盡管奧巴馬政府時期也有議員提出過這樣的議案,但美國媒體分析稱,由于特朗普總體采取“美國優先”的政策,這份議案如今更有可能被通 過。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6日新簽訂的行政令中,美國將在120天內暫停所有難民入境,在90天內暫停中東六國公民入境。唯一從原有名單中被移除的國家是伊拉克,擁有美國綠卡、簽證的人員也被豁免。
4月18日,總統特朗普簽署了“買美國貨,雇美國人(Buy American, Hire Ameircan)”的行政令。其中,最引起移民和留學生矚目的是在“雇美國人”方面,具體而言,就是H-1B 的改革。
在這一行政令中,特朗普要求盡快提出H-1B工作簽證項目改革方案,以確保H-1B被授予技能最高、報酬最高的受益人。這一改革,關乎到數以十萬計的留學生的“美國夢”,關乎科技之都硅谷的人才結構,甚至關乎到美國科技產業的未來,因此其改革的方向、內容,關系重大。
而在中國留學生內部,特朗普時代同樣給這個不同背景、不同利益的群體帶來了矛盾。人生規劃的分歧同樣會造成分裂。對于希望在美國長期生活的留學生來講,美國社會發生的變化和他未來的人生息息相關。然而,不少中國學生日后并不打算長留美國,對美國政治并沒有太多參與感。
工作簽證問題則是最切實的分歧點。H-1B是一種針對擁有大學學位及專業技能的外國專業人員的簽證。這一簽證對全世界開放,但通常被認為是從美國大學畢業的國際學生留在美國的必經之路。
每年美國政府向外國人發放共8.5萬個H-1B工作簽證,其中2萬個面向擁有美國大學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外國人。大學、醫院和其他非盈利機構還可以申請額外簽證。
據估計,如今美國大約有65-90萬人都是通過 H-1B簽證的方式留在美國工作。拿到這一簽證后,3-4年內就能拿到綠卡(永久居住許可證)。
盡管每財年H-1B申請數量持續攀高,然而移民局對H-1B的配額仍是雷打不動的8.5萬,并且繼續持續殘酷的靠比拼運氣的抽簽制度。在最新的2018財年,共有19.9萬人爭奪H-1B簽證名額,意味著超過10萬的申請人淪為“陪跑”,“去留”將成為他們需面臨的棘手問題。
H-1B也因此被看作是實現美國夢的一張船票。但最近幾年,這張船票愈發一票難求。由于簽證需求量猛增,從2013年起,H-1B每年都通過抽簽方式抽選。包括2017年在內,美國政府已經連續5年在5天內收到了超過配額的8.5萬份申請。
2014年因為配額已滿而遭拒的申請達到將近一半;2015年,政府在7天內收到了23.3萬份申請,其中2/3因為配額已滿被拒絕;2016年政府收到的簽證申請數量幾乎是發放簽證數量的3倍。
到了2017年,政府在接受申請的前5天就收到了19.9萬份申請,之后便停止接收任何申請。
美國最高法院6月26日決定,允許總統特朗普簽署的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并將于2017年10月對移民限制令進行聽證。根據美國最高法院公布的決定,除非一個外國人“與一個美國人或實體確有可信的真實善意的關系”,否則移民限制令將對其生效。最高法院亦舉例稱,移民限制令不會對已被美國大學錄取的學生或已被美國公司雇傭的職員生效。
盡管“禁穆令”部分生效,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講并不會有實際的約束力量,但是其背后顯示的移民政策收緊趨勢,卻足以讓中國留學生提高警惕。“禁穆令”的出臺從側面反映了美國國內穆斯林群體遭受排斥歧視的現實,而這一政策背后卻是整個穆斯林群體的邊緣化與污名化的縮影。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努力營造著種族多樣、文化多元、包容開放的國際形象。然而無論從內政還是外交上來看,美國骨子里依然是一個白人優先的國家,白人基督徒的利益被視作這個國家的根本所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美國種族上、文化上、宗教上的少數群體面臨權利危機的根源所 在。
除了移民政策的變化外,中美關系的大局仍然牽動著在美學子的中國心。在美國社會發生重大變局、中美兩國互相試探的背景下,留學生們的經歷構成了中美關系的日常體驗。據美國商務部統計,中國留美學生在2015年為美國經濟貢獻了114.3億美元,其中包括學費和其他生活開支。奧巴馬時期的財政部官員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表示,高等教育是美國對中國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如果中美發生貿易沖突,特朗普拒絕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大學并不是沒有可 能。
據美國媒體報道,赴美留學如今早已從潮流變成現象。美國多年來穩居中國學生海外留學的首選,但是學業完成之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留學生留美就業之路似乎并不太樂觀。2017年6月,由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聯合蔓藤教育與騰訊合作調研撰寫的《中國留學生美國就業白皮書》正式發布。根據白皮書,中國留學生學成即回國占到的比例高達到80%,創歷史最高,其中80%是“裸歸”。
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發布的《2016年門戶開放報告》,2015-2016學年在美高等教育機構注冊的中國學生人數近33萬人,中國在留美學生輸出國中連續七年保持第一,占國際學生總數的31.5%。然而由于工作簽證和身份問題的限制、英語語言及交流能力、不清楚招聘信息、缺少美國職場人脈推薦、GPA和專業能力不足等原因的存在,絕大多數的中國留學生在校期間沒有美國實習經歷,導致在就業市場難以實現自身價值。
而這些原因之中,首先,便是H-1B抽簽時運氣的成分太大。由于簽證需求量猛增,從2013年起,H-1B每年都通過抽簽方式抽選。包括2017年在內,美國政府已經連續5年在5天內收到了超過配額的8.5萬份申請。最近的數據顯示,8.5萬個簽證里,69%發放給了印度人,12%給了中國人(約19963人),剩下的分發給了德國、日本、西班牙、菲律賓等國家的公民。
與此同時,2 017年開始,移民局對H-1B中簽者的審查也進一步嚴格,將通過加強實地考察和申請人調查、提供欺詐舉報途徑等主要措施打擊H-1B欺詐,以確保美國工作的合格就業崗位不會被取代。尤其是針對H-1B雇主和外籍勞工的實地考察,以及要求雇主關于H-1B的公共文件一定要隨時都可展示等一系列高標準要求,均提高了企業成為H-1B雇主的門檻;此外,2017年的H-1B申請也暫停了加急處理服務,體現了移民局細致嚴格審核申請材料的決心。
有的學生連續抽了3年,也不一定能抽到,有的人一次就能中簽,他們之間唯一的差別就是“運氣”。OPT(學生簽證畢業后的實習期)有效期一旦過期,沒有中簽的人只能選擇回國或者再次申請大學讀書獲得學生身份。
H-1B簽證:
美國簽證的一種,指得是特殊專業人員/臨時工作簽證Specialty Occupations/ Temporary Worker Visas (H-1B)。H-1B簽證系美國最主要的工作簽證類別,發放給美國公司雇傭的外國籍有專業技能的員工,屬于非移民簽證的一種。持有H-1B簽證者可以在美國工作3年,然后可以再延長3年,6年期滿后如果簽證持有者的身份還沒有轉化,就必須離開美國。
H-1B簽證的定義是在美國短期工作的人士所發的臨時工作簽證。H-1B要解決的是美國公司急需但在其國內又招不到的人才。因此,它對申請人的學歷有一定要求,必須具備學士或以上學位。具有H-1B簽證的人通過在美國境內簽證延期,最長可以在美國工作6年。如果在此身份到期前365天沒有辦理綠卡申請,則此簽證申請人必須離開美國本土至少365天,然后才可以再次申請H-1B簽證。新的移民法規規定,具有H-1B身份的外國勞工,可以在H-1B到期前更換雇主。新的雇主可以將你已持有的H-1B身份從原雇主處直接轉出來。因此,這有利于H-1B持有人尋找更好的機會。但是,H-1B身份持有人可以呆在美國的唯一原因是其工作身份。一旦H-1B身份持有人失去工作,按規定,其必須在第二天離開美國。不過美國移民法也給出了180天的灰色期,即任何持簽證合法進入美國的外國人,其簽證或身份失效后,如果其在失效后180天內自動離境,則移民局一般不予追究其非法滯留。
H-1B簽證得到的艱難,如果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講,是留美的一個推力的話,那中國方面的各種利好政策,則充當了強有力的拉力。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愈發增強,顯示出強大的“人才磁鐵”效應。中高速的經濟增長(相較其他主要經濟體)、快速發展的高新產業、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以及海內外“項目、技術、市場、資本”全面對接的平臺,為留學生回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這也使得留學生不必留在海外才能學以致用,他們在中國同樣也能取得杰出成績。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還為留學生提供了多項福利,涵蓋生活起居、學術研究等方面。而隨著歸國創業越來越成為更多人青睞的發展方式,各部委近年來更合力“清障搭臺”,為留學生破解難題。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國家重點項目學科帶頭人中,逾七成是海歸,大量的“兩院”院士都是海歸。他們掌握著最新科技成果,擁有不少核心專利。
特朗普當選以來,美國社會的動蕩使“去還是留”這個留學生的終極問題顯得尤為迫切。于是,對于準備赴美的中國留學生而言,美國還有吸引力嗎?
在此,需要正視的一個問題是,由于2016-2017年大學申請季早在美國大選前就已開始,特朗普當選對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的影響目前可能還不大。據跨國教育公司Hotcourses,2016年12月發布的數據,在針對來自130個國家2700名學生的調查中,64%的學生仍認為美國是他們優先考慮的留學目的地。在參加這項調查的中國學生里,有30%的人表示自己在特朗普當選后肯定愿意去美國留學,有25%認為比以前更不愿去美國留學。有的同學考慮得比較實際,畢業后是工作還是深造、留美還是回國,更多的還是取決于是否能申請到理想的機會、是否能獲得工作簽證。
但大環境的變化確實可能影響留學生的抉擇。當美國不再是世界第一大國、國際影響力減弱時,留學生還會想待在美國嗎?如果特朗普要通過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來兌現“美國第一”的競選承諾,美國的國際“軟實力”便會下降。無疑,如果美國的大環境變了,不再那么包容、有吸引力了,而國內又有很多好機會,也許就會有更多海歸選擇回國。
中國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1978-2015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累計達404.21萬人,221.86萬人選擇學成回國。根據《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6)》藍皮書,2015年中國留學回國人數達40.91萬,較2014年增幅為12.14%。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2016年中國海歸就業調查報告》,海歸選擇回國就業主要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情感與文化因素的影響”,占43.7%。隨后分別是“國內整體經濟前景好,政治穩定”“國外形勢不利于外國學生就業”。然而,擔心是沒有用的,只要是人才,全世界都會來找你,用政策來吸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