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昌縣國土資源局
夯實基礎 科學防御 果斷處置遂昌縣強力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御工作
□ 遂昌縣國土資源局
6月22日強降雨以來,遂昌縣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御工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進一步夯實工作基礎、加強科學防御、完善應急處置,堅決做到“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將地質災害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據不完全統計,自6月22日以來,全縣雖己累計發生滑坡、塌方等地質災害200余起,但未發生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事件。特別是6月29日10時30分,遂昌縣妙高街道水閣路381號房屋后側發生一起滑坡,因提前采取果斷措施,3戶14名受威脅群眾成功避險。
1.注重機制體系建設完善
完善應急體系,推進12345服務平臺建設,同時依托110緊急熱線,確保第一時間掌握突發地質災害信息,提高處置效率。健全完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體系,縣委縣政府及時修訂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及應急預案,各鄉鎮(街道)逐點編制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預案。健全群測群防體系,部門、鄉鎮(街道)卡實責任、配合聯動,形成抓好防汛抗災的工作合力,加強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隊伍建設,將村級監測員報酬補助由原來每人每年500-800元提高道1500-2000元,切實提高監測員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建立巡查獎勵制度,對發現重大地質災害隱患及時上報避免人員傷亡的優秀群測群防員實行公開表彰和獎勵。
2.注重地質災害“大搬快治”
今年以來,遂昌縣堅持以“從快、從嚴、從高”為標準,全面推進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大搬快治”。5月初,全縣47個地質災害隱患點669戶2299名受威脅群眾實現全部撤離。其中,22處地質災害隱患點438戶1483人以避讓搬遷方式安置,人員撤離、房屋騰空、拆除、安置協議簽訂100%完成,安置小區同步開建;其余列入工程治理的25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按照項目輕重緩急及工程大小,科學設定完成時限,并堅持倒排時序加快推進工程建設,目前共完成8個治理工程。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大搬快治”的強勢推進有效保障了地質災害隱患點受威脅群眾的汛期安全。6月22日強降雨后,列入避讓搬遷的柘岱口鄉張坑口地質災害隱患點發生多處大面積塌方,原住房位置被塌方體掩埋,所幸“大搬快治” 4月底已完成人員撤離及房屋騰空、拆除等工作,未造成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3.注重宣傳引導提高意識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農民信箱等媒介,通過現場擺攤設點、發放宣傳資料、開展教育培訓等方式,重點面向農村、學校、廠礦企業和建設工地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切實加強各級地質災害責任人及群眾在識災、防災、災情報告和避險自救等方面知識。上半年,舉辦“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災減災日、“6·25”全國土地日等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地質災害隱患點縣鄉村三級責任人員80余人次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專題培訓。5月24-25日,全省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三年行動現場推進會在遂昌成功召開,進一步濃厚了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氛圍。
1.人員到位積極應對
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懈怠情緒,發揚“不怕十防九空”“不怕興師動眾”“不怕勞民傷財”三不怕精神,把地質災害防御作為重中之重工作來抓。6·22強降雨以來,遂昌縣領導第一時間蹲點一線坐鎮指揮、全程督導,聯系部門深入聯系鄉鎮(街道)指導協助,鄉鎮(街道)和村日夜堅守陣地,縣鄉村三級聯動、協同作戰、全民參戰,確保地質災害防御工作責任落到實處。6月29日上午8時許,妙高街道北街村主任兼地災巡查員在巡查時發現水閣路381號屋后存在隱患便及時報告;接到報告后,國土資源部門迅速會同妙高街道實地排查,及時采取應急措施,組織人員撤離,并拉設警戒線;10時30分左右,該區域發生滑坡,方量約250立方米,邊坡殘留隱患2200立方米,受威脅的3戶14人成功避險。因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順暢,工作人員盡心盡職,確保了受威脅群眾的安全。
2.巡查到位不留死角
降雨期間,鄉鎮(街道)、國土資源所及村級群測群防員三方聯動,加大對地質災害隱患點、不穩定斜坡、削坡建房、隱患點治理項目在建工程、避讓搬遷安置點、土地整治在建項目及礦山、尾礦庫等重要區域開展排查、巡查,切實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留空白”,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一旦發現險情,及時預警并采取有效措施。自6月22日以來,全縣累計巡查各類重要點位200余個。
3.值守到位預警及時
強化應急值守,21日起,相關部門、各鄉鎮(街道)實行24小時應急值守;23日起,相關部門、各鄉鎮(街道)全部在崗在位,國土資源部門成立3組地質災害應急小分隊,做好應急搶險各項準備工作,確保一旦發生災險情,以最快速度趕赴現場參與搶險救災工作。國土資源、水利、氣象等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建立完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同時加強聯動及會商,及時掌握分析水雨情變化情況,并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及打電話、發送短信、微信等形式,及時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報預警信息,確保縣、鄉鎮(街道)、村三級防災責任人及地質災害易發區內群眾第一時間接到預警信息。據不完全統計,自6月 22日強降雨以來,全縣發布地質災害預警預報手機短信4000余條。

▲▲國土資源局、地礦專家實地踏勘王村口橋西村塔潭自然村新發泥石流災害現場
1.突出科學排查
強降雨發生后,國土資源部門第一時間邀請省地質礦產研究所、省第七地質大隊專家來遂昌,加強地質災害隱患勘查等方面的技術支撐。連日來,國土資源部門會同地質專家分成3個調查組,分赴各相關鄉鎮(街道)對已發生山洪、滑坡的點位進行重點排查鑒定,為下步避讓搬遷或治理提供支撐,并及時提出應急處置意見。近一周時間,國土資源部門及專家組共排查鑒定全縣17個鄉鎮(街道)97處點位,均當場提出應急處置措施,同時出具書面《應急調查及處置意見》12份。
2.突出快速避險
按照“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的目標,一旦發現地質災害險情,堅決、及時、果斷地轉移所有受威脅群眾。6月24日,國土資源部門會同省地質專家對王村口鎮橋西村塔潭泥石流現場進行勘察,發現該區域存在再次滑塌的可能,便立即要求當地政府迅速組織受威脅群眾撤離,并提出應急防范措施。從國土資源部門提出意見,到當地鄉鎮組織受威脅的18戶43人全部完成撤離,僅耗時2個小時,在此期間,該區域警戒線、警示牌均設置完成,并安排專門人員24小時值守,防止受威脅群眾返回。
3.突出妥善安置
一方面,堅持“不漏一戶”,積極做好受災群眾的人員清查,并全力做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確保每位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房住、病可醫;同時積極做好受災群眾的跟蹤管理,避免受災群眾擅自返回。另一方面,堅持“全力保障”,民政部門全力做好救災物資的組織、配送及調運,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部門全力做好交通、自來水、電力、通訊等方面的保障。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強降雨期間,全縣共啟動避災安置場所(點)75處,緊急調撥運輸救災物資20批,包括折疊床、行軍床、毛巾毯、棉被、大米、食用油、草席、枕頭、餅干、蠟燭、方便面、礦泉水等各類應急物資,轉移安置8522人(涉及地質災害威脅群眾674人),其中集中安置2008人,分散安置65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