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縣伍市中心學校(栗山學區) 向芝媛
激活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
◆湖南省平江縣伍市中心學校(栗山學區) 向芝媛
維占優勢,形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動作思維。教師在教學時要多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充分調動眼、耳、手、口等器官,感知數學問題,理解數學概念。
1.畫一畫
教完“認識物體和圖形”后,我讓學生用學過的平面圖形畫一些圖案,學生積極性非常高,畫出了房子、機器人、火箭、花兒等圖案。在畫的過程中,他們加深了對所學圖形的認識,又培養了想象力和創造力。
2.擺一擺
學生學習“數的組成和分解、加與減”時,我讓學生用學具在桌上擺一擺數字,加強感性認識,促進知識內化。
3.搭一搭
在教授“立體圖形”這一知識時,為了讓學生體驗立體圖形的特點和區別,我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隨意搭一些圖形,加深對4種圖形的理解。
4.分一分
學生學習了分類的作用后,可以來一次“小鬼當家”:整理自己的書房、衣柜、鞋柜等,提高生活技能和審美情趣。
實踐證明,教師重視實際操作,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自體驗探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動手的能力,實現用動促思、以思促言,學以致用。
組建學習小組,是分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教師可以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知識、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和心理素質等,組建若干異質學習小組。
小組成員以4~6人為宜。每個人都要有明確的分工,擔任具體的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者、記錄員、匯報員。一段時間后,角色互換,小組成員都能體驗不同的角色,增強合作意識,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
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是合作學習有效進行的關鍵。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言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合作學習,主動探究新知識,并把探究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在組內進行交流。其次,教師要教導學生在討論時認真傾聽,這也是人際交往必備的素質。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傾聽他人的評價,是學生們的通病。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影響討論結果,還無法使討論深入。教師要引導學生尊重他人,打好合作學習的基礎。
著名思想家盧梭曾說過:“兒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熱情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取代,那簡直是愚蠢的事。”有的教師教了幾十年書,上過幾千節課,似乎覺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學模式,但要問自己的教學特色有哪些,卻說不出來。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特色意識,形成個性化教學,也就是說,教師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敢于突破教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1.活用教材
在教材處理上,教師要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即針對教材、學生心理特點對知識進行科學的藝術處理,從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學思路。
如在教學“比較數的大小”一課時,我往兩個大容器里裝入許多小玻璃球,然后要求兩個學生在2~3分鐘內進行撿玻璃球比賽,最后讓他們說說自己撿了多少個,比一比誰撿的多。
我采用比賽的形式呈現學習內容,不僅讓學生知道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了解了“為什么”,發現了事物之間的聯系。
另外,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想象世界這三個方面選取素材,活用教材。例如,數數全班學生人數,計算爸爸比自己大幾歲,為媽媽折生日千紙鶴等。
2.開放空間
也許有的教師會擔心:一個問題,你說你的,我講我的,這能學到知識嗎?當然可以,學生在這種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難題,能最大程度開發自身潛能,發展個性,學到更多知識。
如教學“乘加乘減”時,展示主題圖后,我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算出一共有多少條金魚的。有的學生說把4個魚缸里的金魚相加:4+4+4+3,便得出了結果15;有的學生說,列算式:4× 3+3=15;還有的學生把4個魚缸里的金魚都看成是4條,這樣第4個魚缸多了一條金魚,所以減去一條,4×4-1=15;甚至有學生說把第4個魚缸里的3條金魚平均分到前面3個魚缸里,列算式5×3=15,得出結果。
看,這是學生們個性的展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多一些引導、點撥,少一些講解,讓學生擁有更大的創造空間。
總之,教師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課堂充滿活力,才能讓學生自主快樂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