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來了新“工人”
機器人早已滲透到很多領域,而讓人為之驚嘆的是,它也已經與農業完美契合。聘請農業機器人當“工人”,它們能做好農業生產嗎?不要懷疑,它們做得到!
以下這些主角要么萌得不要不要的,要么秒戳你的笑點,要么讓人大驚失色……雖然外形各有千秋,但它們可都是農民的好幫手。

育苗機器人的優勢在于育苗周期短。它利用植物的一葉一芽作為載體,接入智能苗床,啟動相應的專家程序,3天至5天就能生根,15天至20天就能成苗,使育苗周期縮短一半,能有效解決人工控制復雜的勞動程序和無法精準控制的問題,且成苗率達98%以上。
這種機器人可以檢測土壤,計算出精確的施肥量,從而有效提升施肥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此外,應用施肥機器人后,以往由于過度施肥而造成的水質污染問題也會得到有效改善。

這臺機器人能在農場上替代傳統的放牧勞動力。它擁有先進的感應系統及全球定位系統,能自動檢測牛群的運動速度并驅趕它們移動。

番茄采摘機器人的小型鏡頭能拍攝7萬像素以上的彩色圖像。首先通過圖像傳感器檢測出紅色的成熟番茄,之后對其形狀和位置進行精準定位。機器人只會拉拽菜蒂部分,不會損傷果實。

蜜蜂機器人能取代蜜蜂完成植物的授粉工作。另外,它還能用于災后調查、搜救工作,其續航能力強、體積小的優勢使它可以在災后發揮出驚人的作用。


在法國,有一種為葡萄園服務的機器人Wall-Ye,它可取代絕大部分工人的工作,比如監測土壤、施肥、修剪枝蔓、去除嫩芽等。Wall-Ye只能在經過計算機設定好的特定葡萄園內工作。如果發生意外事件,它還能自動啟動安全系統,避免造成較大的損失。
德國農業專家研制出的除草機器人BoniRob可在農場的各種地塊間極速穿行,準確找到雜草并將其清除。它每分鐘可清除120根雜草,比人工和藥物除草都要快得多。

這種機器人通過攝像機與視覺圖像分析系統,可以統計蘑菇采摘量并對蘑菇的質量進行鑒定。由機器人的紅外線測距儀測算出蘑菇的高度及距離后,采摘裝置就會自動調整機械臂的彎度及長度,采摘后能自動
將蘑菇放至運輸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