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江蘇省沿海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效應

2017-08-01 10:01:26廉麗姝史洋洋
水土保持通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耕地價值生態

于 淼, 呂 曉, 廉麗姝, 史洋洋

(1.曲阜師范大學 地理與旅游學院, 山東 日照 276826; 2.國土資源部 海岸帶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 江蘇 南京 210024)

江蘇省沿海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效應

于 淼1,2, 呂 曉1,2, 廉麗姝1, 史洋洋1,2

(1.曲阜師范大學 地理與旅游學院, 山東 日照 276826; 2.國土資源部 海岸帶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 江蘇 南京 210024)

[目的] 分析江蘇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類型和空間變化,探討江蘇沿海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產生的生態效應,為土地利用規劃提供理論支持。[方法] 以江蘇沿海地區1990,2000和2010年3期土地利用類型數據為基礎,借助GIS技術和Costanza等的生態服務價值計算模型,求取土地利用動態度、綜合程度指數、質心變化和生態服務價值量等,并進行剖析。[結果] 1990—2010年,研究區內耕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積減少,水域、城鄉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積增加。城鄉建設用地的擴張占用了耕地,對耕地的補充主要是草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城鄉建設用地在空間位置上變化較大。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積的減少使得研究區生態服務價值降低,而水域的面積的增加帶來的生態效益彌補了因上述用地類型面積減少造成的損失。[結論] 1990—2010年研究區生態服務價值增加了24.34億元,但從空間上來看,生態增值區分布范圍小,主要集中在鹽城的東部沿海,而生態減值區分布范圍較廣且有擴大的趨勢,有待通過規劃等措施強化土地利用變化的綜合調控。

土地利用變化;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江蘇沿海地區

文獻參數: 于淼, 呂曉, 廉麗姝, 等.江蘇省沿海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效應[J].水土保持通報,2017,37(3):131-139.DOI:10.13961/j.cnki.stbctb.20170607.001; Yu Miao, Lü Xiao, Lian Lishu, et al.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ecology effects in coastal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7,37(3):131-139.DOI:10.13961/j.cnki.stbctb.20170607.001

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系統產生影響的最直接的信號,它對水資源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凈初級生產力、環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食物安全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影響[1]。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指的是由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所形成和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2]。并且由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導致的生態系統價值變化可以作為反映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環境效應的一個重要量化指標,因此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情況下的生態服務價值變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3]。自1997年Costanza等[4]從科學意義上明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估算原理和方法后,該原理和方法迅速被世界各國借鑒和使用,估算各地的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4-6]。同時中國相關專家學者對于Costanza的方法在中國的適用性也進行了探討,加之近些年來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快速推進,人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過于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使得生態系統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在此背景下中國專家學者利用不同的方法對中國三江源地區、黃河三角洲濕地區、長江上游、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江平原、黃土高塬溝壑區、喀斯特地區以及風沙過渡區等典型地區的生態系統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7-11]。從空間尺度來看,不同的專家學者對全國、全省、市、縣等不同空間尺度的生態系統也進行了研究,同時也有一些專家學者對江蘇沿海地區、渤海沿岸、福建、廣東、廈門等中國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變化與生態服務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可以說中國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研究趨于完善[12-13]。由于沿海地區位置的特殊性,受海平面變化影響較大,加之近些年來根據國家發展戰略,江蘇省沿海大開發項目進一步實施,在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結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人地矛盾進一步激化,對沿海區域的生態系統產生了重大的影響[14],。因此本文擬從土地利用變化的視角,借助土地利用動態模型和一種基于單位面積價值當量因子的生態價值核算方法,對江蘇沿海地區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產生的生態效應進行探究,以期為土地利用規劃提供理論支撐。

1 數據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江蘇省沿海地區包括連云港、鹽城和南通3市的所有行政轄區,是江蘇省以及長江三角洲的一塊重要區域。該地區處于中國沿隴海蘭新線、沿海和沿長江3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交會區域,北接山東臨沂,南至長江入海口,東側瀕鄰黃海,海岸線長954 km,位于東經118°10′—120°57′,北緯31°40′—35°10′,陸域面積3.20×104km2,土地資源豐富。氣候屬于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分明。

1.2 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所需的數據來自于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項目: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臺——長江三角洲數據共享平臺(http:∥nnu.geodata.cn)提供的江蘇沿海1∶10萬土地利用數據。選擇1980年代末(為了方便表述,統一界定為1990),2000,2010年3個時點,數據底圖數據源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Landsat數據、航片資料并輔以歷史資料,采用了數據融合、數據增強處理、目視解譯、精度校驗和圖幅拼接等方法,使數據不僅有邏輯的統一性和數據的完整性,同時滿足1∶10萬比例尺的制圖精度要求[15]。糧食產量等社會經濟統計數據來源于歷年江蘇省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

1.3 研究方法

1.3.1 土地利用動態度 土地利用動態度反映了土地利用變化速率的區域差異[16]。

(1)

式中:S——研究時段某一土地利用類型變化率; Si,Sj——研究時段開始與結束時該土地類型的面積(hm2); t——研究時段。

1.3.2 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 該指數是對區域不同時期的土地利用程度的反映。區域土地利用程度變化可通過不同時期指數的變化來反映[7]。

(2)

式中:L——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 A——區域土地利用程度分級指數; P——區域內土地利用程度分級面積百分比; i——土地利用程度分級數。與其他分類系統保持相對一致,該分類主要參照劉紀遠[17]、陳曦[18]的分類方法,未利用地或難以利用地的分級指數為1,草地和水域的指數為2,林地和耕地的指數為3,城鎮、居民點、工礦用地指數為4。

1.3.3 土地利用結構信息熵與均衡度 信息熵(H)可用來測量土地利用系統的復雜程度和有序度[19]。信息熵低,表明土地利用系統的有序度高;反之,有序度則低。

(3)

式中:Pi——第i類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比例。

為了能夠更好的反映區域土地利用結構與規模特征,本文引入了均衡度的概念,基于信息熵函數,可構建區域土地利用結構的均衡度(E)計算模型[20-21]:

(4)

式中:E——土地利用結構的均衡度,其數值變化在0~1,E值越大,表明均質性越強, E=1為土地利用結構處于理想平衡狀態; m——土地利用類型的數量。

1.3.4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方法 當前盡管Costanza等對生態系統價值的研究方法仍然有些缺點,但該方法體系仍然是迄今為止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4,22]。因此本文借用Costanza等的模型計算研究區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ESV=∑Ak×VCk

(5)

式中:ESV——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Ak——土地利用類型k的分布面積(hm2);VCk——該類型土地單位面積的生態價值系數。

1.3.5 敏感性分析 為了驗證生態服務功能評價的結果,引入彈性系數的概念來計算生態服務價值的敏感性指數(CS)。文中將各類土地類型的價值指數分別調整50%,來衡量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變化[9]。若CS>1,說明ESV相當于VC是富有彈性的;若CS<1,ESV則被認為是缺少彈性的,比值越大,說明生態價值系數的準確性越關鍵。敏感性計算公式如下:

(6)

式中:VC——生態價值系數;i和j——初始總價值和調整后總價值;k——土地利用類型。

2 土地利用變化分析

2.1 土地利用變化趨勢

2.1.1 區域總體變化 1990—2010年,研究區內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積減少,水域、城鄉建設用地、未利用地面積增加。分時間段觀察可發現2000—2010年比1990—2000年各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劇烈。1990—2000年耕地減少13 301 hm2;林地減少156 hm2;草地減少12 903 hm2,2000—2010年同種用地類型分別減少112 154,3 277,44 725 hm2。1990—2000年水域增加12 903 hm2;城鄉建設用地增加28 487 hm2;未利用地基本未變,而2000—2010年同種用地類型分別增加114 168,102 958,12 471 hm2。

對于各地市而言,各地市土地利用變化趨勢與研究區基本類似。其耕地、林地、草地明顯減少,其中2000—2010年減少的面積明顯大于1990—2000年減少的面積。建設用地面積增加明顯,2000年后的增長速度大于2000年前的增長速度。三地市水域面積都有所增加,其中以鹽城市增加的最為明顯,特別是在2000—2010年增加了43 084 hm2,增加量是2000年水域面積的0.63倍。連云港市未利用地面積略微減少,南通市和鹽城市未利用地的面積增加,1990—2000年南通市沒有未利用地,2000—2010年南通市出現了1 774 hm2的未利用地;鹽城市2000年前未利用地面積基本未變,2000—2010年卻由13 hm2激增至10 615 hm2,未利用地的增長十分迅速。

總體來看,城鄉建設用地的變化較為劇烈,城鄉建設用地的快速擴張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其他用地類型的空間,同時2000—2010年各種用地類型的變化速度要比1990—2000年劇烈,這是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建設用地面積的快速擴張,影響其他用地類型的變化。

2.1.2 土地利用動態度 1990—2010年研究區土地利用動態度最大值出現在未利用地中,表明未利用地呈現出急速擴張的趨勢;城鄉建設用地的土地利用動態度呈現出次大值,表明城鄉建設用地也在快速的擴張。而草地的土地利用動態度出現最大的負值,表明草地在快速的減少。各個地類的土地利用動態度以連云港市比較小,南通市和鹽城市各個地類的土地利用動態度較大,表明連云港市的土地利用類型變化比較穩定,而南通市和鹽城市的土地利用類型變化比較的劇烈(表1)。

表1 1990-2010年江蘇省沿海地區土地利用動態度

2.2 土地利用空間變化

2.2.1 類型變化 如表2所示,2010年研究區新增耕地面積24 437.84 hm2,其中62.82%的新增耕地是由草地轉化而來的,1990—2010年研究區內有15 352.35 hm2的草地被開墾為耕地。而耕地減少的主要去向是轉變為城鄉建設用地,1990—2010年研究區內有132 535.48 hm2的耕地被城鄉建設用地占用,占城鄉建設用地增加面積的87.67%,這表明江蘇省沿海地區城鄉建設用地的擴張主要占用的是耕地。

表2 江蘇省沿海地區土地利用轉移矩 hm2

分地市來看,耕地減少的主要去向是轉變為城鄉建設用地,1990—2010年連云港市、南通市和鹽城市分別有31 118.95,56 332.66,62 558.25 hm2的耕地轉變為其他的用地類型,而在此期間3地市分別有27 864.26,54 583.18,50 088.04 hm2的耕地轉變成了城鄉建設用地,分別占轉變為其他用地類型的耕地面積的89.54%,96.89%和80.07%。耕地的主要補充來源是對草地的開墾,1990—2010年連云港市、南通市和鹽城市通過對草地的開墾補充的耕地分別占耕地補充總量的32.96%,58.77%和70.39%。這一現象與研究區總體狀況基本類似。1990—2010年鹽城市的水域和未利用地呈現出急速擴張的趨勢,水域面積的擴張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的草地和城鄉建設用地轉變為水域,研究時間段內草地和城鄉建設用地轉變為水域的面積分別占新增水域面積的48.09%和33.70%。未利用地擴張的主要原因是草地轉變為了未利用地,在研究時間段內草地轉變為未利用地的面積占新增未利用地面積的74.70%。可以看出草地多作為其他用地類型新增用地面積的補充,但其他用地類型對草地的補充很少,這與草地的土地利用動態度出現最大的負值相吻合。

2.2.2 質心變化 1990—2010年,研究區內耕地和水域分別向東北方向偏移0.74和11.60 km,草地和林地分別向西北方向偏移40.86和3.28 km,未利用地和城鄉建設用地分別向東南方向偏移249.38和28.08 km。同期連云港市耕地向西南方向偏移了0.41 km,草地向南偏移了2.03 km,林地向北偏移了0.42 km,水域和城鄉建設用地分別向西北方向偏移了1.37和1.27 km,未利用地向西南偏移了69.62 km。鹽城市耕地向東偏移了0.94 km,林地向南偏移了5.05 km,草地向西北方向偏移了31.72 km,水域向東北方向偏移了22.95 km,城鄉建設用地向西南方向偏移了7.94 km,未利用地向東南方向偏移了129.07 km。南通市耕地和水域分別向東北方向偏移了1.03和3.70 km,草地向東南方向偏移了29.77 km,林地和城鄉建設用地分別向西北方向偏移了1.90和6.12 km,在1990—2000年南通市沒有未利用地,2010年在南通市的北部出現了未利用地。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無論是整個地區還是局部地區的草地、未利用地和城鄉建設用地的質心在空間上變化都較為劇烈,對土地利用系統的穩定性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

2.2.3 系統穩定性 1990—2010年研究區內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呈上升的趨勢。同期,連云港市和南通市和研究區基本相似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呈上升趨勢,并且連云港市和南通市1990—2000年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上升的速度比2000—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上升的速度慢,鹽城市1990—2000年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呈上升的趨勢,但2000—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綜合指數呈下降的趨勢。

1990—2000年,研究區內以及連云港市、鹽城市、南通市的土地利用結構信息熵呈上升的趨勢,表明土地利用系統有序程度在逐漸的降低。同期,研究區內以及連云港市、南通市土地利用結構均衡度上升,均質性增強。鹽城市的土地利用結構均衡度降低,均質性下降(圖1)。同時均衡度的最大值也僅僅在0.5左右,表明無論是研究區整體還是各個地市的土地利用結構,都處于不均衡的狀態,使系統穩定性變差。

圖1 江蘇省沿海地區信息熵和均衡度變化

3 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效應

3.1 對生態服務價值當量基于農田的區域修訂

考慮到江蘇省沿海的實際情況,本文在決定采用謝高地的生態服務價值當量表的同時,將其劃分的生態系統與研究區的土地利用類型之間進行對照[23]。由于本文將濕地劃分到水域下的二級地類,所以將濕地的生態服務價值計算在了水域中。因為在謝高地的當量表中農田的當量是1,是其他生態系統當量的重要參考和區域修訂的基本依據,所以在假定不同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當量比例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可采用徐麗芬等[24]的方法以農田為基準進行修訂,使得謝高地的生態服務價值當量表更加的符合研究區的實際情況。

將土地利用類型生產的凈利潤看做是該土地利用類型所能提供的生產價值,將單位面積耕地糧食生產的凈利潤看做是1個標準當量因子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量[25]。

根據南京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江蘇糧油商品交易市場統計數據估算出2010年末左右的糧食價格為2.58元/kg。沒有人力投入的自然生態系統提供的經濟價值約為現有單位面積農田提供的糧食經濟價值的1/7,計算得一個標準生態服務價值當量因子經濟價值量的值約為2 234.02元/hm2[22]。由此計算校正后的各類生態系統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如表3所示。

表3 江蘇省沿海地區修正后生態系統單位面積生態服務價值 元/(hm2·a)

注:因城鄉建設用地的生態服務價值系數為0,未在表中列出。

3.2 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變化

如表4所示,20 a來研究區內生態服務價值呈現出增加的趨勢,并且后10 a的增加速度比前10 a的增加速度更快。1990—2000年研究區內生態服務價值增加了4.17億元,2000—2010年間研究區內生態服務價值增加了18.73億元。從各生態服務價值的比例構成來看耕地和水域的價值占總價值的90%以上,可以看出耕地和水域對本研究區的生態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研究期內耕地的面積有所減少,造成了27.26億元的生態價值損失。但同期水域面積急速增長給研究區帶來了72.56億元的生態價值增加額,使得研究區內生態環境保持在一個穩中有升的狀態。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區內耕地、林地和草地生態服務價值都處于一直減少的狀態,在研究期內對研究區生態服務價值造成的損失僅次于耕地的就是草地,20 a間由于草地面積的減少給研究區造成了20.23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損失。因此耕地和草地面積的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危害不能忽視,否則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從各個地市來看,除鹽城市生態服務價值處于增長狀態外,連云港市和南通市的生態服務價值一直處于減少的趨勢,并且減少的速度越來越快,1990—2000年連云港市和南通市的生態服務價值分別減少了0.72和2.87億元,2000—2010年減少的生態服務價值分別增加到6.87和9億元,20 a間兩地的生態服務價值的損失值達到7.60和11.87億元。從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比例構成來看3地市的情況和研究區總體情況基本一致,耕地和水域兩種土地利用類型的價值占到總價值的90%以上,其中耕地的生態服務價值又占到總價值的65%左右,處于優勢地位。

在研究期內3地市的耕地面積一直處于減少的趨勢,對研究區內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使得研究區內的生態服務價值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同期連云港市的水域面積有略微的減少,使得連云港市的生態服務價值損失量更大。南通市的水域面積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較慢,所帶來的生態價值的增加也難以抵消其他地類所造成的生態價值的損失。鹽城市的水域面積增加的速度較快,特別是在2000—2010年水域面積增加的十分明顯,水域面積增加帶來的生態服務價值的增加抵消了該市因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積減少所造成的生態服務價值的損失,使得鹽城市的生態服務價值總體處于增加的趨勢,保持了該市生態系統的穩定。就造成鹽城市生態服務價值減少的幾類土地利用類型來看,草地的減少造成的生態服務價值損失較大,20 a間造成的損失值達到了16.67億元,這主要是因為城鄉建設用地的增加占用了耕地的面積,而對耕地面積的補充來源主要是對草地的開發,又因為單位面積耕地的生態服務價值要小于單位面積草地的生態服務價值,如此造成了重大的生態價值損失。

表4 江蘇省沿海地區及各地市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 108元

3.3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變化圖譜

江蘇省沿海土地利用類型變化所造成的生態服務價值變化及其對生態環境的貢獻率如表5所示。對生態環境的作用有2種:提高(貢獻率為正)和降低(貢獻率為負)生態系統服務功能[10]。提升研究區內生態環境服務價值的主要是耕地、林地和城鄉建設用地轉為水域,其中草地轉水域的作用最大,其貢獻率為22.99%,使得生態服務價值增加了28 203.85萬元。對研究區內的生態服務價值造成損失最大的是耕地轉為城鄉建設用地,其貢獻率為23.46%,對生態環境價值造成了28 770.76萬元的損失,主要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城鎮化過程的加快以及對單一、短期經濟的盲目追求對土地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表5 1990-2000年江蘇省沿海地區土地 利用變化類型及其對生態環境的貢獻率

將江蘇省沿海1990,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類型數據進行柵格化處理,然后將兩期的數據按照此模型進行地圖運算:value(change)=value(i)×10+value(j)這樣生成的像元值本身包含變化的類型,其中value(i)和value(j)分別代表研究時段開始和結束的土地利用類型,再乘以研究區土地利用類型轉移后的單位面積生態價值的差值可得到生態價值變化圖譜[11]。根據研究的需要把生態服務價值沒有發生變化的區域定義為生態保值區,把生態服務價值提高的區域定義為生態增值區,反之定義為生態減值區[26]。從圖2可以看出在20 a間研究區內生態增值區主要集中在鹽城市的東部地區,生態減值區主要集中在連云港市的東部和南通市的東南部地區,這一分布情況也與土地利用類型質心的變化相適應。

分時段來看1990—2000年研究區內生態增值區范圍較小,主要集中在鹽城市的東部沿海地區,生態減值區的范圍相比較大,主要分布在連云港的東部沿海、南通市的東南部,鹽城市的東部沿海地區也有少量的生態減值區。2000—2010年鹽城市東部沿海地區生態增值區范圍增加,生態減值區范圍縮小,連云港市東部沿海地區和南通市的東南部地區生態減值區范圍增加,而且在鹽城市的中部和南通市的南部地區生態減值區有擴張的趨勢。并且1990—2000年生態增值區和生態減值區的變化不如2000—2010年劇烈。鹽城市東部沿海地帶生態服務價值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各種用地類型向水域的轉變,而水域對生態環境的作用十分的重要,使得生態服務價值增加,而這種作用在2000—2010年表現的更加的強烈。連云港市東部沿海地帶生態服務價值減少的原因主要是港口經濟及旅游業的發展,對沿海地帶進行過度開發,破壞了環境的整體性使得該地區生態服務功能下降。南通市東南部屬于長江三角洲,經濟高度發達,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對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了破壞。鹽城市的中部和南通市的南部地區主要是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對土地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居民點的擴張占用了耕地等其他類型的用地,使得生態服務價值下降。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研究區內總體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提升是由于研究區內的少數區域的生態環境改善造成的,但若依靠少數區域的生態環境的改善來實現研究區內生態服務價值的長久提升是不現實的,且研究發現生態減值區的面積有逐步擴大的趨勢,這一現象勢必對生態保值區和生態增值區產生威脅,并影響研究區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變化,對研究區內的生態環境穩定產生不良影響。

圖2 江蘇省沿海地區不同時段生態價值變化

3.4 生態系統服務的敏感性分析

根據公式(6),本文把各土地利用類型的生態價值系數分別向上調整50%,計算研究區1990,2000和2010年各種土地利用類型的敏感性指數。結果表明,修正后的敏感性指數均小于1,且各年份之間的差別不大(圖3)。其中敏感性最高的土地利用類型是耕地,為0.62~0.67,表明耕地的生態價值系數增加1%時,生態系統服務總價值將增加0.62%~0.67%。這表明研究區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缺乏彈性,研究結果具有可信性。所以本文選用的修訂方法是有效的。

圖3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敏感性指數變化(1990-2010年)

4 討論與結論

(1) 在1990—2010年研究區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積減少,水域、城鄉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積增加。分時段來看,1990—2000年的土地利用類型變化不如2000—2010年劇烈。城鄉建設用地的擴張占用了耕地,而對耕地的補充量最多的是對草地的開發,城鄉建設用地的質心向東南方向偏移,草地的質心向西北方向偏移,耕地的質心相比較變化不大。同時可以發現草地、未利用地和城鄉建設用地的質心在空間位置上變化較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利用綜合程度指數下降,土地利用結構均衡度差,系統不穩定,從而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造成危害。

(2) 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積的減少損害了研究區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然而水域面積的快速增長加之水域對保持生態系統穩定的作用較大,從而彌補了上述用地類型面積減少所造成的生態價值損失,使得研究區總體生態服務價值處于穩中有升的趨勢。但是從空間上來看,生態增值區主要集中在鹽城市東部沿海的一小塊地帶,而生態價值減值區分布面積較廣,在各個地區均有分布,且生態減值區的面積有擴大的趨勢,這與土地利用綜合程度指數下降,土地利用結構不均衡,系統不穩定有一定的關系。2000—2010年生態減值區的面積和分布范圍明顯比1990—2000年更大和更廣。所以由土地利用變化造成的生態服務價值變化不容忽視。

(3) 本文采用了一種基于單位面積價值當量因子的方法計算研究區內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因此選擇了謝高地等[22-23]提出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表,并運用徐麗芬等[24]的方法進行區域性修正,與其他方法相比,該方法具有數據需求少、計算過程簡便、評估全面、方法統一、廣泛適用和結果易于比較的優點。但該方法核算的結果主要為生態系統本身所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而影響生態系統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加之人類活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劇烈,使得計算結果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總之該方法實現了對生態系統服務時刻動態的快捷核算,但計算方法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1] 楊依天,鄭度,張雪芹,等.1980—2010年和田綠洲土地利用變化空間耦合及其環境效應[J].地理學報,2013,68(6):813-824.

[2] 歐陽志云,王如松,趙景柱.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1999,10(5):635-640.

[3] 王宗明,張樹清,張柏.土地利用變化對三江平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J].中國環境科學,2004,24(1):126-129.

[4]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 1997,387:253-260.

[5] Carpenter S R, Mooney H A, Agard J, et al. Science for managing ecosystem services: Beyond the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106(5):1305-1312.

[6]Turner R K, Paavola J, Cooper P, et al. Valuing nature: Lessons learn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46(3):493-510.

[7] 伍星,沈珍瑤,劉瑞民,等.土地利用變化對長江上游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8):236-241.

[8] 劉桂林.張落成,張倩.長三角地區土地利用時空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子[J].生態學報,2014,34(12):3311-3319.

[9] 岳書平,張樹文,閆業超.東北樣帶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服務價值的影響[J].地理學報,2007,62(8):879-886.

[10] 李志,劉文兆,楊勤科.黃土高塬溝壑區小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效應分析[J].應用生態學報,2007,18(6):1299-1304.

[11] 莫宏偉,任志遠,王秋賢.風沙過渡區土地利用變化及生態效應圖譜:以陜北榆陽區為例[J].地理科學,2008,28(6):770-775.

[12] 張興榆,黃賢金,趙小風.江蘇省沿海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1):252-256.

[13] 姚成勝,朱鶴鍵,呂晞,等.土地利用變化的社會經濟驅動因子對福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J].自然資源學報,2009,24(2):225-233.

[14] 呂曉,黃賢金,鐘太洋,等.土地利用規劃對建設用地擴張的管控效果分析:基于一致性與有效性的復合視角[J].自然資源學報,2015,30(2):177-187.

[15] 呂曉,史洋洋,黃賢金,等.江蘇省土地利用變化的圖譜特征[J].應用生態學報,2016,27(4):1077-1084.

[16] 于淼,呂曉,陳昌玲.江蘇省土地利用變化的基本特征與時空格局分析[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3(1):76-80.

[17] 劉紀遠.中國資源環境遙感宏觀調查與動態監測研究[M].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1996:158-188.

[18] 陳曦.中國干旱區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28-54.

[19] 林珍銘,夏斌,董武娟.基于信息熵的廣東省土地利用結構時空變化分析[J].熱帶地理,2011,31(3):266-271.

[20] 楊曉娟,楊永春,張理茜,等.基于信息熵的蘭州市用地結構動態演變及其驅動力[J].干旱區地理,2008,31(2):291-297.

[21] 許鳳嬌,田志強,呂曉,等.縣域耕地占補時空變化及其規劃管控效果分析[J].水土保持通報,2016,36(5):56-60.

[22] 謝高地,甄霖,魯春霞,等.一個基于專家知識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方法[J].自然資源學報,2008,23(5):911-919.

[23] 謝高地,張彩霞,張雷明,等.基于單位面積價值當量因子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方法改進[J].自然資源學報,2015,30(8):1243-1254.

[24] 徐麗芬,許學工,羅濤,等.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修訂方法:以渤海灣沿岸為例[J].地理研究,2012,31(10):1775-1784.

[25] 謝高地,張彩霞,張昌順.中國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J].資源科學,2015,37(9):1740-1746.

[26] 龔文峰,袁力.土地利用及生態服務價值變化的圖形信息特征分析:以松花江流域哈爾濱段為例[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33(8):200-205.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Ecology Effects in Coastal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YU Miao1,2, Lü Xiao1,2, LIAN Lishu1, SHI Yangyang1,2

(1.CollegeofGeographyandTourism,QufuNormalUniversity,Rizhao,Shandong276826,China; 2.TheKeyLaboratoryoftheCoastalZoneExploitationandProtection,M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Nanjing,Jiangsu210024,China)

[Objective]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typ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coastal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were demonstrated and the subsequent ecological effects were discuss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s for land use plann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land use data of the coastal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in 1990, 2000 and 2010, supported by GIS technology, dynamic degree of land use, comprehensive degree index, the gravity center and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service, etc, were calculated using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calculation model of Costanza. [Results] Areas of arable land,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were all reduced, while water area,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and unused land area increased in researched region during 1990 to 2010. The expansion of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occupied arable land, and the supplement of arable land was mainly about the exploitation of grassland. The grassland, unused land and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were highly changed in terms of their spatial position. Due to the reductions of farmland,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in the study area was reduced.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from the increase of water area made up for the loss caused by area reductions of the above land use types. [Conclusion] During 1990 to 2010, th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increased by 2.434 billion yuan in the study area. But ecological benefited area was small, mainly distribute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zone of Yancheng. Ecological damaged areas distribute widely, and the area has a tendency to expand.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land use planning and other measures to comprehensively control land use change.

land use change; ecological service value; coastal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

2016-08-13

2016-10-12

國土資源部海岸帶開發與保護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項目“江蘇沿海地區耕地占補時空過程及其生態環境效應研究”(2015CZEPK02)

于淼(1992—),男(漢族),山東省鄆城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土地利用變化。E-mail:qsdyumiao@163.com。

呂曉(1984—),男(漢族),山東省茌平縣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土地利用與鄉村發展研究。E-mail:lvxiao@qfnu.edu.cn。

A

1000-288X(2017)03-0131-09

F301.24

猜你喜歡
耕地價值生態
自然資源部: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今日農業(2022年13期)2022-11-10 01:05:49
保護耕地
北京測繪(2021年12期)2022-01-22 03:33:36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在线视频a|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在线国产| 高清码无在线看| 欧美在线一二区| 青青草原国产| 欧美性久久久久| 91丝袜乱伦|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基地| 伊人久久婷婷| 91热爆在线|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日韩AV无码一区|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第二页| 青青操国产视频| 亚洲天堂.com|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v| 久久午夜影院|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αv毛片|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尤物国产在线|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在线精品自拍|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草逼视频国产|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午夜啪啪网| 国产91导航|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国内精品视频区在线2021| 凹凸国产分类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一本色道久久88| 亚洲91在线精品|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久久性视频|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欧美在线一级片| 无码人妻免费| 欧美另类图片视频无弹跳第一页|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成人综合网址|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嫩草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