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潮+祝兵+覃金寧
摘要:本文結合礦區地質特質、礦體特征、礦石礦物特征等方面進行分析,認為礦床是受構造、熱液、地層聯合控制,其成因屬中溫熱液充填型。闡述了該類銅多金屬礦床的找礦標志。
關鍵詞:銅多金屬礦;找礦標志;鹽田橋;衡陽
1 區域地質概況
礦區位于上揚子陸塊武陵——雪峰斷隆與下揚子陸塊湘中基底殘塊帶交匯之衡陽盆地北緣,白石峰-石牛峰隆起帶與渣江沉降帶的結合部位,區域性長壽――衡陽――觀音閣深大斷裂穿越礦區中部;沿此斷裂往北,有南岳白石峰燕山早期花崗巖體,往南有堰堪、龍秀橋、泉湖、雞籠街等花崗巖體。
白石峰-石牛峰隆起帶位于衡陽盆地中部,屬北北東向構造隆起帶,是前白堊系及花崗巖巖基分布區,北北東向壓扭性斷層非常發育。白石峰分布有燕山早期的二云母花崗巖基,受北北東向構造控制;位于巖體南西側的冷家溪群地層分布區,北北東向斷裂極發育。隆起帶斷層走向20°~30°,具壓扭性,區域構造活動強烈,地層缺失多,巖漿活動頻繁,多期次構造巖漿活動為多金屬元素富集成礦創造了良好的地質條件。
區域出露的地層有冷家溪群、板溪群、震旦系、泥盆系、白堊系。在地層分區上屬湘中分區。區域巖漿活動具多期性,有西部的關帝廟巖體、北西部的紫云山巖體及東部的吳集巖體,燕山早期巖漿活動強烈,沿北北東向分布了一系列串珠狀的巖體,其中規模較大的南岳白石峰巖體出露于礦區東北部。
2 礦區地質特征
2.1地層。礦區出露地層有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小木坪組,白堊系上統戴家坪組。冷家溪群小木坪組(Pt2x)巖性為灰綠色、青灰色厚-巨厚層千枚狀板巖、絹云母粉砂質板巖,含云母變質砂巖;厚1500 m。受區域變質影響巖石普遍絹云母化。白堊系上統戴家坪組(K2d ) 底部為紫紅色礫巖、砂礫巖、長石石英砂巖、粉砂巖,夾透鏡狀礫巖;往上為一套粉砂巖、泥巖,夾薄層細砂巖。厚度大于400 m,與小木坪組呈斷層接觸。
2.2巖漿巖。礦區招兵山地段見花崗巖枝出露,為燕山晚期(γ53)侵入。產于區域斷裂構造帶下盤,分布于苦竹山-招兵山一帶,長2800m,寬70m~200m,巖性為灰白色中?;◢弾r,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斜長石,少量黑云母。
2.3構造。福里庵-招兵山斷裂(F1)為區域性長壽——衡陽——觀音閣深大斷裂的一部分,寬20m~100m不等,為一張扭性斷裂構造。燕山早期以擠壓為主,燕山中晚期以伸展為主,在伸展作用下,轉變為正斷層,控制盆地一側的邊界。
3 礦體特征
3.1銅礦體特征。CuⅠ礦體是區內已控制的最大的銅礦體,位于福里庵地段,礦體賦存于F1硅化角礫巖帶內。礦體規模中型,礦體厚度較大,厚度變化系數78%,厚度較穩定。礦體品位中等,品位變化系數78%,組分分布較均勻。局部共生有鎢礦體,普遍伴生銀礦,礦體呈脈狀。
3.2鉛礦體特征。PbⅡ礦體位于招兵山地段,礦體規模中型;礦體厚度中等,厚度變化系數95%,厚度較穩定;礦體品位較低,品位變化系數32%,組分分布均勻。局部共生銅礦,普遍伴生銀礦。礦體賦存于F1硅化角礫巖帶內,方鉛礦在構造角礫巖中呈粒狀分布。
3.3鎢礦體特征。WⅢ礦體位于苦竹壟地段,由1個探槽控制,礦體厚度較小,品位較低,礦體產于F1斷裂下部碎裂巖帶中。構造帶下盤有中?;◢弾r枝侵入,花崗巖侵入與成礦關系密切。
3.4礦石特征。銅礦體產于硅化角礫巖中,薄片鑒定:巖石由雜亂分布的棱角-次棱角狀砂質板巖角礫和膠結交代角礫的石英及黃鐵礦、黃銅礦、藍輝銅礦等不透明礦物組成,構成角礫結構。石英含量約40%,角礫含量約54%、多被硅化、顯砂質板巖殘留體特征;黃鐵礦呈它形-半自形,碎裂,浸染狀分布。黃銅礦呈它形,浸染狀分散分布,與黃鐵礦共生。藍輝銅礦微量,呈它形,膠狀,分布黃鐵礦裂隙中,交代黃鐵礦。
4 成礦地質條件
4.1礦源層。根據1∶20萬衡陽幅區域銅地球化學資料,南岳白石峰巖體銅含量低;銅高值暈(≥40*10-6)主要分布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層中,本區冷家溪群地層銅元素背景值高,為銅成礦提供了主要成礦物質來源。地球化學資料表明南岳白石峰巖體對應著區域上最大的鉛高值暈(≥40*10-6),白石坳-招兵山地段沿F1斷裂分布有鉛高值暈(≥40*10-6),構造熱液和招兵山花崗巖枝侵入為礦區鉛成礦提供了礦源。
4.2熱源。礦區南西部出露有招兵山中粗?;◢弾r枝,北東7km出露有南岳白石峰巖體,區域構造帶內含礦熱液脈體發育,具多期次活動特征,尤其是構造帶中硅化強、規模大。經以上分析,本區熱源屬構造動力熱和深部巖漿、脈體活動所形成的巖漿熱源。
4.3構造條件。礦體嚴格受北北東向深大斷裂構造控制,銅礦化與紫紅色玉髓脈等熱液脈體關系密切。構造膨脹部位礦化變富變厚,構造膨脹部位為成礦熱液匯聚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構造具多期活動,在成礦期含礦熱液具多階段充填的成礦特點。構造、熱液脈體活動對于礦床的形成起控制作用,其中構造是控制礦化的主要因素。
5 找礦遠景及找礦標志
5.1找礦遠景分析。礦區位于湘東北金銅礦帶,茶恩寺鉛鋅多金屬成礦區(Ⅴ-24),冷家溪群地層銅含量較高及深部熱液為成礦提供了物質來源。發育有區域深大斷裂,是一條區域控巖、控盆、控礦、含礦構造。區域斷裂沿線分布有黑石砣銅礦床、譚子山重晶石銅礦床、白鶴鋪銅鈷礦床,均受該斷裂控制。礦區內已控制一定規模的銅、鉛礦體,邊深部都還沒有工程控制,邊深部找礦潛力巨大。
5.2找礦標志。通過普查工作,初步總結出鹽田橋銅多金屬礦類型的找礦標志為:(1)北北東向斷裂構造沿走向膨脹部位及沿傾向延伸產狀變異部位礦化富集。(2)構造帶中硅化、黃鐵礦化、重晶石化等蝕變發育部位,其中硅化、黃鐵礦化與銅礦化關系密切,重晶石化、硅化與鉛礦成礦關系最為密切。(3)地表赤鐵礦脈、鐵質膠結角礫巖發育地段。(4)紫紅色玉髓脈、石英脈發育地段。
參考文獻
[1]湖南省地質局區調隊 1∶20萬衡陽幅區域地質報告
[2]湖南省區域地質志
[3]湖南省核工業地質局306大隊.王詩潮等.湖南省衡陽縣鹽田橋礦區銅多金屬礦普查報告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