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彬霖
摘要:一般情況下,在展開工程地質勘查工作時,會由于對水文地質的重視度的不足,造成投入的資金、精力的局限性,嚴重制約著工程地質勘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水害類型、水文地質危害、工程地質勘察中治理水文地質危害的途徑以及融入工程地質勘察相關技術,以期確保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水文地質危害因素得到有效的處理。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危害;對策
一、工程水害類型
(一)裂縫。一般情況下,隨著樁基礎結構承載力的減小會發生一系列的病害情況,嚴重制約著工程結構性能。其中裂縫作為建筑混凝土結構作為常見的病害之一,導致裂縫最普遍的原因可謂多樣復雜,比如:受力、溫差、工藝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會造成裂縫情況的出現[1]。就目前來說,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工程建筑,起著承載作用的莫過于樁基礎結構,能夠有效緩解地面橋梁行車的情況下所造成的重力荷載。
(二)碳化。眾所周知,橋梁設施最為關鍵的構成部分就是樁基礎工程,比如在橋面這一工程而言,其交通的安全性與樁基礎結構狀態息息相關。“碳化”作為樁基礎結構存在的一般性病害問題,正是因為樁基礎結構物極易在空氣中得以暴露,難以防止碳化情況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碳化會對樁基礎結構結構的耐久性造成減弱,同時長期的碳化會致使混凝土粘合性的失效,對建筑物的整體性帶來一定的破壞性。
(三)滲漏。橋梁的核心構成其實就是樁基礎結構,區域交通運行效率與結構功能狀態有著直接的關系。現如今,我國地區橋梁正在快速的建設、發展,樁基礎結構病害問題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如果對區域交通出現不利的影響難以及時的處理,將嚴重影響實際的工程質量。另一方面,造成滲漏的原因其實就是樁基礎結構承載力的減小,通常在混凝土結構中極易出現極小的縫隙,致使一些混凝土結構會發生水流滲入情況,尤其是在水域橋梁工程中[2]。
二、水文地質危害
(一)地下水位波動造成的危害。導致地下水位發生波動的因素通常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即水庫氣壓的改變、水位的改變、降水量的改變等,按照實際的地質勘察實踐可以知道,地下水位出現波動極易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危害:其一就是伴隨著地下水位的波動,含鹽地層也會相應的發生溶解現象,最終影響著工程主體結構,從而發生位移[3]。其二就是隨著地下水位的波動而造成土體壓力的提高,也增加了土體的密實度,若是外界壓力大于實際的正常范圍,在一定程度上就會造成基坑的突涌以及管涌等不良情況的出現。其三就是地下水位的改變會造成一部分巖土出現收縮與膨脹等情況,造成水位的變化現象越來越頻繁,從而最終引起巖土收縮以及膨脹現象的出現。如果巖土脹縮幅度已經大于了實際的正常范圍,便會致使地基發生裂縫,造成建筑物遭的破壞。其四就是如果地下水位波動的幅度較大,建筑所需要的木樁就會在這樣嚴格干濕交替的環境中發生腐爛情況,特別是在一部分的泥炭土地區內。
(二)潛水位的提高帶來的危害。一般情況下,工程建設情況與地下潛水位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大部分的建設工程會因為對本地的河流、湖泊以及其他惡劣天氣等自然條件沒有充分的給予考慮,最終造成當地潛水位的激增,從而嚴重制約著實際工程的正常施工工作。一般情況下,潛水位對工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其一就是潛水位的激增通常是造成地基隆起或者側移的關鍵因素之一,若是出現地基隆起就會造成工程基礎穩固性的不斷減小,進而發生地基上浮等情況。若是出現地基隆起就會造成工程基礎穩固性的不斷減小,進而發生地基上浮等情況。如果是發生地基側移,就會造成工程主體的傾斜,更有甚者會發生墻體破裂情況的出現。其二就是潛水位的激增會造成建筑工程地基中粘性土質的實際含水量的提高,進而致使地基的穩固性不斷的下降,最終造成軟化現象的出現,從而給建筑工程主體結構帶來影響,發生沉降、變形等一系列的情況。其三就是潛水位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粉質土或沙質土的含水量增大的可能性,最終實現飽和狀態,進而就會出現流砂、管涌等不良現象的出現,更有甚者還會造成砂土的液化,嚴重制約著基礎工程施工風險的不斷上升。其四就是潛水位的激增到一定高度后就會造成地下室相應的發生漏水、滲水等不良情況,嚴重影響著地下室的順利使用。其五就是伴隨著潛水位的激增土壤的化學性質也會相應的出現變化,發生沼澤化等情況,嚴重腐蝕著工程地下結構。
三、工程地質勘察中治理水文地質危害的途徑
(一)進一步重視對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工作。要想工程地質勘察中要想治理水文地質危害,這就需要相關的施工企業進一步強化對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重視程度,尤其是針對水文地質而言,全方位的掌握國家出臺的有關規章制度,同時嚴格按照這些規范性文件的實際要求完善出一份切實有效的勘察計劃, 另一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強調對相關勘察工作者實際專業知識與技術的考核,要求勘察工作者充分的掌握基本的數據分析的能力以及勘探技術,以期促進地質勘察工作的成功高效的開展,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有效防止各類水文地質問題的發生。
(二)工程地質勘察監理。針對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來說,本質上就是一類周期性、階段性的工作,鑒于此,這就需要在實際的勘察監理工作中,分階段來開展。很大程度上勘察監理工作主要是向大眾提供相關的智力型的技術服務,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中經常發生的問題主要是勘察流程的不規范,鑒于此,這就需要相關的施工企業把實際的治理重點放于勘察流程監理環節上。而從本質層面上看,它本來就是一類技術咨詢型的工作類型。這就需要從事工程地質勘察的相關監理工作者鍛煉出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掌握全面的專業技能與知識。
(三)更新、完善勘察技術。在大部分的國內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中,勘察技術落后儼然已經被作為主要的問題之一, 要想進一步強化勘察結果的有效性,就需要對勘察技術進一步改進、更新。首先需要進一步強化對勘察工作者的思想教育,幫助相關工作者樹立科學先進的勘察技術理念,有效的轉變落后傳統的觀念。其次還需要進一步強調對傳統技術方法與設備的更新,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技術設備,主動借鑒科學先進的勘察技術與方法,最大程度上強化實際的勘察質量。
(四)切記工程地質勘查中對水文地質評價。在實際的工程勘查的工作中,需要和建筑物的實際情況與具體需求有機的進行結合,給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所需要的水文地質資料,以期對各類水文地質問題充分進行查明。首先需要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與建筑物的實際作用,針對各種巖土工程危害,尋求行之有效的防治對策。其次就是需要站在工程的角度上,按照地下水對工程的不同作用與影響,充分的對不同條件下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比如,若是地基基礎壓縮層范圍中出現飽和、粉土、松散粉細砂的情況下,需要對其引起管涌、 流砂或者潛蝕的可能性進行預測。另一方面,現代工程建造中,樁基礎結構作為水文勘察的危害處理技術關鍵的環節之一,利用樁基礎能夠對橋梁結構的穩定性進行實時調控。與此同時,加上時間的推移,樁基礎結構出現病害的幾率在不斷的增大,就會給工程的內外結構帶來不同程度的耗損,嚴重危害者工程的使用安全性。
四、融入工程地質勘察相關技術
(一)裂縫處理技術。首當其沖的就是灌漿法,并且能夠大力的適用于對深層裂縫的貫穿裂縫的處理中,尤其是在大型或者中小型樁基礎結構的裂縫處理中效果更為突出。再其次就是充填法,充填技術可以在裂縫較深的建筑物中進行適用,填充物就需要需要配制特殊砂漿材料,在短期內進行凝固,強化建筑的粘合力。充填材料其實就是依據裂縫的性質展開選取,針對死縫而言,需要選取剛性充填材料。
(二)碳化處理技術。眾所周知,施工工作者需要選取高性能的防碳化材料,在工程正式進行投入使用前,需要多次涂刷,以期最好的起著防碳化效果。一般情況下,工程建筑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沾國家財政支出較大的比重,而在橋梁改擴建中,在運用之前,尤其是針對新建樁基礎結構物需要選取涂料展開全面、封閉的保護,對混凝土建筑物碳化現象進行綜合防范。
(三)滲漏處理技術。橋梁建設的規劃階段其實就是設計,后期施工作業流程與設計方案息息相關,鑒于此,設計工作被作為工程單位的關鍵事務之一。現如今,灌漿法仍然是基礎滲漏的處理方式之一,該技術的防滲加固效果可以達到一定的要求。相關的施工工作者能夠依據實際的滲漏位置、滲漏程度等方面,選取適當的灌漿材料對滲漏進行填充,應用相應的修補方式。
結語:綜上所述,一般情況下,工程施工得以成功進行的基礎其實就是對工程地質的勘察,只有在保證勘察結果準確性的前提下,才可以真正提供給工程施工方案的制定合理科學的參考依據,以期給工程建設的成功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大程度上滿足實際的工程建設需要。
參考文獻
[1]夏清. 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的重要性與危害研究[J]. 工程技術:全文版, 2016(7):00214-00215.
[2]趙軍. 淺談工程地質勘察中常見水文地質問題的分析與研究[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5(4):22-22.
[3]石化波, 李紅忠. 關于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及措施研究[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3(10):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