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春 龔敏 康健
[摘要]目的 探討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在骨科圍術期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骨科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者16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圍術期處理,觀察組應用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各項指標、術后住院時間、術后焦慮、疼痛評分及術后1周內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兩組患者術中鼻咽部溫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心率、血壓、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術后SAS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在骨科圍術期中的應用能夠明顯改善患者應激狀態,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康復時間。
[關鍵詞]快速康復理念;圍術期;骨科;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6(a)-015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ast track surgery concept and technique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orthopedics.Methods 162 cases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perioperative period,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fast track surgery concept and technique,the intranperative indexes,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levels of anxiety and pain,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nasopharyngeal temperature in two groups (P>0.05),the intranperative heart rate,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toperation scores of SAS and pain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 week after operation,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lowe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concept and technique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orthopedic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tress state of patients,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patients.
[Key words]Fast track surgery;Perioperative period;Orthopedic;Effect evaluation
快速康復理念是一種通過減弱患者應激反應,維持患者生理功能穩定,降低并發癥與減緩器官功能下降,最終達到患者快速康復目的的一種多模式化的方案,是圍術期重要的康復模式[1]。隨著微創理念在外科的不斷深入,麻醉技術及藥物的不斷更新,規范化的圍術期護理管理,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日益受到臨床醫生和護士的重視。主要包括以下措施:術前進行健康教育;縮短術前禁食水時間;跳過腸道準備階段;術中保溫操作及選取合適的術式;針對性地進行藥物及液體管理;術后鎮痛;術后各種管道管理;鼓勵術后早期進食和早期活動等。目前大量文獻顯示[2-4],快速康復理念(FTS)在普通外科及婦科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認同。在骨科的研究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僅涉及關節置換、股骨頸骨折等骨科擇期手術,無嚴重營養不良和器官功能障礙的手術患者中實施,能否應用到急診、骨折和感染等手術中,既是臨床的需求,也是今后發展和研究的方向[5]。本研究對在我院實施擇期手術的骨科患者分別利用常規圍術期護理和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進行管理,觀察其對患者應激、恢復時間及并發癥的影響,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實施擇期手術患者162例,男103例,女59例,年齡22~63歲,平均(45.7±3.9)歲。納入標準:①擇期手術患者,包括上、下肢骨折、關節置換等患者;②ASA分級Ⅰ~Ⅱ級;③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及存在手術禁忌證者;④意識清楚、思維能力及判斷力正常,同意參與本研究者。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1例。對照組男57例,女24例;年齡(46.1±2.7)歲;上肢骨折23例,下肢骨折16例,關節置換者42例。觀察組男56例,女25例;年齡(44.8±5.9)歲;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17例,關節置換者4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折部位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圍術期處理,包括術前給予營養支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完善各項術前準備,指導患者進行床上大小便訓練;術中注意患者保溫;術后給予口服止痛片、幫助患者按摩健側肢體及教授患者床上進行自我鍛煉等。觀察組應用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進行護理,成立由外科醫生、麻醉師、護士、理療師以及患者共同參加的快速康復小組,具體方式如下。①術前2 d護理:給予患者講解快速康復理念及技術并觀看相關視頻,讓患者認識到術后早期進行鍛煉的優勢所在,進行術前呼吸功能、心功能儲備鍛煉;②術前12 h護理:區別于傳統理念的術前禁食12 h、禁水4 h,避免患者因極度口渴、饑餓造成術前焦慮應激,加劇手術風險,術前晚22:00予半流質宵夜,術前2 h根據患者飲水習慣給予進非碳酸飲料或溫開水150~200 ml;③術中護理:對于手術中不涉及的部位進行保暖,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2~24℃,避免環境溫度過低造成患者低體溫,術中應用的液體常規進行預熱至36℃,安裝鎮痛泵,術后指導患者根據疼痛評分正確自控鎮痛;不留置導尿,術前訓練患者在床上進行大、小便,術后評估患者情況后首次排尿護士協助下患者使用助行器床邊排尿;④術后護理:提前給予患者床鋪進行預熱處理,在保持必須的術后麻醉體位前提下盡量給予患者舒適體位,術后2 h對患者采用洼田飲水試驗評估后進100 ml溫開水,無胃腸道不適反應者可以滿足患者舒適要求可以每次200 ml逐漸恢復正常飲水,4 h后試進半流質飲食(如稀飯、蛋羹等),術后6 h恢復普通飲食;④在不影響手術部位前提下鼓勵患者床上做主動側身活動及患肢肌肉靜力收縮運動,醫生評估手術出血及創口情況采用棉墊加3M彈力繃帶加壓包扎48 h替代術區引流管留置,方便患者下床活動,減少術區創口感染。醫生根據手術出血及創口情況留置引流管根據引流量情況建議24~36 h內拔出;⑤術后當天由康復師介入給患者制定個案康復訓練指導計劃,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⑥給予肢體循環氣壓治療儀防止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⑦術后5 d若患者體溫、飲食正常,換藥未見切口感染,患者可自行活動且鎮痛效果滿意時即達出院標準,由骨科醫生、責任護士和康復師共同跟蹤患者的出院康復鍛煉。
1.3評價指標
①分別于麻醉誘導后、術中1 h、術中2 h、術后即刻監測患者鼻咽部溫度、心率、血壓、血糖,取其均值進行比較;②于術前、術后1 d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術后疼痛評分標準[6]對患者進行評分;③觀察患者術后住院時間;④觀察患者術后1周發生壓瘡、關節功能障礙、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中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術中鼻咽部溫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心率、血壓、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焦慮及疼痛程度、術后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在術后SAS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術后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些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術后1周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Kehlet教授作為快速康復理念的先創者,認為快速康復具有以下優勢:①促進腸蠕動回復,縮短腸麻痹時間;②增強患者運動能力,促進患者營養吸收;③理念要求飲食方面提倡經口進食與高蛋白飲食;④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⑤縮短住院時間,加快床位周轉率,促進患者術后康復;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大量文獻研究發現[7-10],快速康復理念在臨床外科應用過程中能夠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患者依從性高,術后并發癥少,同時針對手術本身可以明顯縮短手術時間,降低用藥成本,避免過度醫療。從患者角度出發,快速康復理念可以加快患者術后恢復,盡早回歸社會,減輕患者家庭負擔,盡可能維持患者術前生活質量。對于整個國家而言,快速康復理念能夠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和過度使用,緩解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20世紀末,外科醫生已經意識到許多術后并發癥與圍術期患者機體存在應激狀態相關,快速康復模式能夠通過一系列手段有效控制機體的應激反應,進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預后[11]。應激在外科學被定義為各種內外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全身非特異性急性反應,是機體適應環境的一種突出表現[12-13],嚴重的應激可以引發機體多臟器功能障礙。術后引起的疼痛、胃腸道反應、疲勞、代謝增加等都可通過激活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引發炎性應激反應。快速康復理念通過縮短禁食水時間、阻滯傳入神經、多模式鎮痛、微創手術、注意術中保溫、限制術中液體入量等多種方式,能夠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應激反應,快速康復理念提出的初衷正是基于改善手術的應激反應[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術后住院時間、術中各項指標、術后疼痛評分及SAS評分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柳倩[14]報道相一致;在術后1周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理念和技術在骨科圍術期中應用能夠明顯改善骨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患者經濟負擔,對醫院來說可以提高病床周轉率及醫療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何凌霄,寧寧,王雅琴,等.我國快速康復外科臨床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醫學研究所學報,2014,27(8):895-897.
[2]蘇超,劉偉峰.快速康復理念在胃腸外科圍術期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2015,28(4):877-879.
[3]郭素華,梁小如,莊海靜,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普外科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6,6(8):135-138.
[4]林海燕,李晰,陳秀瓊,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腰椎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7):187-189.
[5]廖春容.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髖關節置換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6):154.
[6]張焱輝.快速康復理念在胃腸道腫瘤圍手術期的應用[J].淮海醫藥,2016,34(6):666-668.
[7]李瓊,曾巧紅,饒文仙,等.肝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進行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5):119-121,125.
[8]郭莉萍,謝麗娟.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外科腹外疝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18):168-170.
[9]羅艷卓,曹勁松,宣兆博,等.快速康復理念在肋骨骨折手術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6,39(4):114-115.
[10]陶春芬.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2(3):113-115.
[11]岑彩虹,鐘向萍,李蝶蓉,等.快速康復理念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13(34):3490-3492.
[12]單葵順,鄧晨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4,35(4):637-639.
[13]王娜娜,薛佳,曹正圓,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后腹腔鏡腎腫瘤剜除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6):518-520.
[14]柳倩.快速康復護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圍術期中的臨床使用體會[J].西南國防醫藥,2016,26(10):1213-1215.
[15]張龍秋.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7):873.
[16]韓崇真,任紅,曲硯青,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高齡患者結直腸癌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3):114-116.
(收稿日期:2017-03-21 本文編輯:馬 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