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寒
2017年4月14日,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委會腦積水學組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同期舉行的還有屬于國家醫學繼續教育項目的航空總醫院第九屆神經病學論壇及第二屆(2017)可逆性癡呆:聚焦正常壓力腦積水(NPH)國際高級研修班。在學組成立大會上,還舉行了腦積水門診授牌儀式,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被首家授牌。來自全國各大醫院的150余名神經內外科等相關學科專家共同見證了腦積水學組的成立盛況。
據記者了解,這次會議由李延峰教授、王文標教授和來自美國的 Norman Relkin教授共同出任大會主席;陳國強教授、邢巖教授、肖慶教授共同出任大會執行主席。另據記者了解,在4月14日當天舉行的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委會腦積水學組成立大會上,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神經系統疑難病例會診中心主任兼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邢巖教授當選為該學組首屆主任委員。
這是我國第一個跨學科、跨地區研究腦積水的專業學組,在中國腦積水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學界普遍認為,這一學組的成立暨腦積水門診的掛牌,標志著中國腦積水規范診療的推廣工作正式啟動,同時也標志著我國腦積水研究發展邁開了與國際接軌的重要一步。
這次會議閉幕后不久,本刊記者就腦積水學組的成立背景、這次會議的舉辦情況,以及我國神經學科的諸多熱點話題,深入采訪了邢巖教授。
臨床缺少關注,目前亞洲尚無大型腦積水研究學術組織
采訪一開始,邢巖教授解釋說,由于圍繞腦積水的臨床診療工作涉及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影像科、康復科等諸多學科,目前國內各學科間均缺乏有效溝通,沒有形成內科評估、外科手術的規范合作模式,存在大量的漏診誤診現象。比如說,老年人特發性正常壓力腦積水(iNPH)與某些老年神經退變性疾病在臨床癥狀和影像學資料上極為相似,因而造成了診治上的困難。iNPH 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步態不穩、癡呆和尿失禁,腰穿壓力正常。CT 或 MRI 顯示為交通性腦積水,主要采取分流手術治療;但iNPH 患者由于記憶力下降、運動失調等癥狀,容易被誤診為阿爾茨海默病或腦血管性癡呆等;步態紊亂也需要與周圍神經病變、頸椎或腰椎管狹窄、關節炎、前庭性疾病和帕金森病等相鑒別。但對于此類問題,醫師們在臨床診療中往往缺乏關注,因此造成大量的漏診或誤診,這不僅影響了神經學科的健康發展,也容易給患者帶來不應有的損害。
邢巖教授指出:“目前的各種情況表明,相較于歐美國家有關NPH的長期研究成果,我們中國無疑是落后的,甚至國內很多神經內外科醫生對NPH的名字都很陌生,更談不到規范化診療。同時,在4月14日舉行的那次會議上,國際成人腦積水臨床研究網絡項目負責人Norman Relkin教授曾經表示,目前亞洲尚沒有大型的腦積水研究學術組織,相關臨床數據更是十分缺乏。”
從四個角度發力,讓世界聽到中國腦積水研究者的聲音
在采訪中邢巖教授介紹說:“鑒于中國腦積水診療現狀,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委會獨辟蹊徑,在其旗下成立了中國腦積水學組,其宗旨在于專注于NPH的規范化診療與研究,目的是為了推動中國腦積水的規范診療工作,促進我國的腦積水研究盡快健康發展,繼而與國際接軌。”
據記者了解,在4月14日舉行的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委會腦積水學組成立大會上,中國微循環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院士和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于普林教授到會致辭并對學組成立表示祝賀。該學組由國際成人腦積水臨床研究網絡項目創始人及目前負責人Rekin教授、Hamilton教授及國際腦積水著名專家Malm擔任國際顧問。幾位外籍學者在學組成立大會上致辭時強調,由于目前亞洲尚沒有大型的腦積水研究學術組織,國外專家看好中國未來腦積水研究的發展。希望新成立的腦積水學組能夠實現與國際接軌,成為國際成人腦積水臨床研究網絡的亞洲分中心。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委會主任委員李延峰教授、神經病學老前輩北京協和醫院李舜偉教授對學組成立寄予殷切希望。北京醫院許賢豪教授、北大醫院孫相如教授、湘雅醫院唐北沙教授、安貞醫院馮立群教授、北京協和醫院李曉光教授、宣武醫院韓瓔教授、天津環湖醫院紀勇教授等專家學者共同見證了學組成立儀式。
據悉,腦積水學組成員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影像、神經心理、神經康復等腦積水相關學科國內外知名專家團隊組成,組織架構按照學會模式建立,同時聘請國內外相關專家擔任顧問并設立主委、副主任、常委、委員。
采訪前記者還了解到,邢巖教授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工作20余年,擅長帕金森病及其相關運動障礙疾病、運動神經元病、認知障礙等神經系統變性病、正常壓力腦積水及腦血管病、頭暈失眠等的診療;神經肌肉電生理分析評定、經顱磁刺激治療、慢性偏頭痛肉毒素注射治療。她曾于2010年赴新加坡遠洋干部管理創新學院研修干部創新管理,2015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醫學院認知障礙中心訪問學習認知障礙管理、紐約頭痛中心學習慢性偏頭痛肉毒素注射治療;近幾年專注于正常壓力腦積水研究,舉辦了兩屆正常壓力腦積水國際高級研修班、建立了正常壓力腦積水數據登記庫。她多次參研國家級及省市級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獨立主持北京市首都醫學發展基金資助及朝陽區科委基金資助項目各1項,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作為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多次參加國家精準醫學大型科研課題評審。擔任多家國內外專業期刊審稿專家;并參編、參譯《現代神經病學》、《DeJong神經系統檢查》等著作。
鑒于邢巖教授在神經學科的影響及前期在正常壓力腦積水方面的突出工作,在腦積水學組成立大會上,她眾望所歸地獲選為第一屆主任委員;此外,宣武醫院韓瓔教授、中日友好醫院彭丹濤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三博腦科醫院宋明教授、西京醫院劉衛平教授、上海仁濟醫院鄭彥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羅巍教授、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彭玉平教授、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劉洪教授及航空總醫院肖慶教授9位業界知名專家獲選為副主任委員。航空總醫院副院長、神經醫學中心主任陳國強教授等被聘為學組顧問。
在腦積水學組的成立儀式上,新當選的首任主任委員邢巖教授在談到該學組未來的工作規劃時表示,學組成立后將專注于正常壓力腦積水研究,通過加入國際成人腦積水臨床研究網絡,建立國際成人腦積水研究聯盟及國內成人腦積水診療協作中心等,共同促進我國腦積水規范診療工作。
邢巖教授進一步表示:未來,剛剛誕生的腦積水學組將在以下四個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學術交流。腦積水學組成立后,將大力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與合作,將中國專家的研究結果分享到世界,讓世界聽到中國腦積水研究者的聲音;在國內舉辦多層次腦積水學術會議,多學科廣泛深入交流,分享腦積水診療及研究的經驗,促進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是基層及青年骨干醫師培訓。學組將有步驟有程序地進行基層醫師及青年骨干醫師腦積水診療培訓,介紹國際國內前沿知識,規范國內腦積水診療,讓更多的腦積水患者得到及早識別和有效診療;讓更多的青年骨干醫師能夠得以快速成長。
三是科學研究。學組將以北京為中心,聯合全國多區域腦積水研究分部,建立國內NPH多中心研究數據庫,精準登記中國NPH資料、總結中國NPH流行病學及臨床特點、尋找中國NPH敏感的診斷及內外科治療方法。計劃通過半年數據積累,在2017年10月份神經變性病年會時舉辦腦積水論壇,對初步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報告,進一步申請國家重點科研專項課題,深入NPH研究,形成中國NPH專家共識和診療指南,不斷將科研成果向國際同行分享。
四是推動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引進國際先進的多學科NPH診療門診模式,建立中國的首家NPH多學科診療門診,并在全國推廣,全力推動中國NPH多學科規范化診療步伐。
邢巖教授在接受采訪時還表示,腦積水學組的成立,為蓬勃發展的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委會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為 NPH同仁搭建了合作交流的寬廣平臺,必將推動NPH診療邁上新臺階,最終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內外”融合協作,致力成為學科診治和研究的典范
另據記者了解,第二屆“可逆性癡呆:聚焦正常壓力腦積水(NPH)國際高級研修班”是由國際成人腦積水臨床研究網絡和國際腦積水腦脊液病學會發起,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業委員會、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聯合主辦的。
對此邢巖教授介紹說,目前,治療NPH的標準方法便是分流手術。但事實上,2015年在美國僅有約0.008%的患者接受了治療,我國的情況可想而知;對于分流手術之后癥狀改善程度以及手術并發癥的擔憂,也使一些醫生不愿意推薦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而且,其手術并發癥,諸如硬膜下血腫、感染和分流失敗等,在所有分流手術患者中也占到了10%至15%的概率。所以說,并非所有的NPH患者對分流手術都有響應,并且一些NPH患者有其他如阿爾茨海默病的合并癥,因而影響療效。很多時候,醫生要想準確預測哪些患者可以從分流手術中獲益,確實是很困難的。
邢巖教授接著介紹說,國際成人腦積水臨床研究網絡負責人Relkin教授和國際腦積水和腦脊液病學會Hamilton教授率領的NPH國際診療研究團隊,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影像、神經心理、神經康復多位國際知名專家組成。第二屆“可逆性癡呆:聚焦正常壓力腦積水(NPH)國際高級研修班”,不僅由Relkin教授和Hamilton教授率領歐美頂級的NPH專家執教,更有國內多位知名專家應邀襄助,圍繞特發性正常壓力腦積水的臨床診治及研究進展、高標準的腦積水門診建設等進行了高端、前沿的專題學術研討和培訓,為國內同道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高端學習和交流平臺。
邢巖教授還介紹說,在同步舉行的航空總醫院第九屆神經病學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重點圍繞NPH與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運動及認知障礙相關神經變性病的臨床診斷、影像鑒別及抑郁焦慮睡眠障礙等伴隨癥狀診療等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會議邀請到的國內外從事神經內外科、神經影像、神經心理、神經康復及預防等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作了多場精彩的專題報告和學術講座。
更為令人矚目的是,由陳國強教授和邢巖教授共同領銜的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是中航醫療及航空總醫院的重點學科。該中心擁有床位近250張,目前僅收治腦積水的床位就達65張。2016年手術治療各種腦積水達550例次;2017年預計將會有更多腦積水患者在該中心得到治療。由于這個卓越的團隊前期對正常壓力腦積水的規范化診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被業界所廣泛認可,因此,在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委會腦積水學組成立的同時,還舉行了腦積水協作組暨腦積水門診授牌儀式;這也標志著航空總醫院成為該學組的首家授牌腦積水門診單位。
談及首家腦積水門診的掛牌舉措,邢巖教授闡述說:“疾病譜的演變迅速推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而我們要把握好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大局,就必須從宏觀和微觀上去預測、預防及治療各種疾病,并使其系統化、規范化和可操作化;因此,傳統醫院門診按專科分類的模式,已經越來越無法全方位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所以,開展多學科聯合門診,已經成為醫院門診診療模式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這兩個‘血緣最近的學科而言,學科協作更是學科發展的大趨勢,我們既無法回避,更不能狹隘地對此采取無視的態度。神經內科、外科,乃至其他相關學科的團結協作,相互有效地配合乃至融合,科學有效地拓展各自學科的學術外延,必將能夠有效推進相關學科的綜合發展。”
鑒于以上認識,邢巖教授在采訪即將結束時充滿信心地表示:“首家腦積水門診在我們醫院掛牌,我本人認為這是我國神經變性病腦積水領域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盛事。作為腦積水學組授牌的國內第一家腦積水門診,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國內神經內外科互相借鑒融合治療腦積水的典范!對于NPH的診治,我們將致力于盡快形成由神經內科診斷及鑒別診斷,神經內外科共同評估并探討治療方法的規范化模式,從而推進學科的健康發展,為患者帶來更多的益處!”
專家簡介
邢巖,女,主任醫師,副教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博士,現任航空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神經系統疑難病例會診中心主任,兼任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內科黨總支書記。學術任職及社會兼職: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常委及常務副秘書長、青委會主任委員;中國老年保健醫學會抗衰老分會常委;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眩暈專業委員會常委兼副秘書長;中國卒中學會腦血流與代謝分會委員;第一屆中國女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醫學會老年腦血管病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腦電與神經電生理分會委員;中航工業醫院協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科技專家庫專家;北京市醫學會醫療技術鑒定專家,北京市朝陽區醫學會醫療技術鑒定專家,中航健康管理中心特聘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