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楨舜
歷史之輪緩緩滾入二十世紀,命運之神給中華民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從八國聯軍侵華到一戰受辱,從民國軍閥割據再到日寇侵我國土,長達半個世紀里,中華民族飽受戰爭之苦,刀兵之災。
一次次的戰爭傷痛,猶如一次次的鞭撻,鞭在因飽受封建制度迫害而變得愚昧麻木的國人身上,國人亦在痛楚中逐漸覺醒。1937年7月7日,日寇實施了精心策劃的盧溝橋事件,借口有兩個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這“無理取鬧”被中國守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興師問罪”,大舉進攻中國,肆無忌憚地蹂躪中華國土。面對日軍強大的攻勢,中國軍隊一開始難以抵擋,節節敗退,日軍嬌氣日盛,妄圖“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國家羸弱,必遭強鄰覬覦。日本政府之所以敢于發動這場戰爭,事前是做過精心計算的:中國雖大,人口雖眾,資源雖豐,但充其量是個嬴弱的農業國,而且軍閥割據,國共內戰,一盤散沙。而日本,則是工業大國,世界強國。當時日本的鋼鐵年產量將近中國的200倍;飛機年產量近萬架,而中國幾乎為零;軍隊士兵素質而言,中國士兵往往缺乏教育,缺乏訓練,而日本士兵普遍有小學以上的文憑,且訓練有素。種種因素“輸入”到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計算程式”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必敗無疑”。
“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中華民族歷經千難萬苦,最終還是戰勝了日寇。為何此結果與日本人計算的結果完全相反呢?因為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日本人忽視了一點:人心向背。
“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我們四萬萬同胞!強虜入寇逞兇暴,快一致持久抵抗將仇報!家可破,國須保!身可殺,志不撓……”抗戰時期,這首《抗敵歌》響遍大江南北,不甘當亡國奴的中華兒女們奮勇爭先,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以血肉之軀頑強地阻擊日寇前進的步伐,書寫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戰史。正如毛主席所言:“決定戰爭勝利并不是一兩件武器,而是人”。日本人或許不解:沒讀過書的文盲,卻不愿透露半點關于我軍的線索;割據一方的軍閥,竟能一夜間團結起來聯手抗日;平日里打家劫舍的土匪,竟也調轉槍頭,打擊日寇……這就是中國人的氣節,日寇必定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如今,80年過去了,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綜合國力已非80年前可比,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各種武器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不再是80年前那個可任由別國欺負欺凌的中國了。
但國際上,叢林法則依然適用,對比80年前,不難發現其實當下中國的處境和當年是有驚人的相似的。首先是中國要直面應對國際環境反華勢力的挑戰,如韓國薩德系統的部署、南海爭端、中日釣魚島問題、中美關系的較量、中印邊界問題等等,都要求須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這都是我們需要時刻警惕的。
除此之外,中國還須面對國內分裂勢力的挑戰,如疆獨,藏獨,臺獨,港獨等,不容忽視,不能讓它成氣候。臺灣地區現任領導人蔡英文,一直回避九二共識,分裂中國之心不死,我們要時刻警惕,若有分裂企圖,絕不予姑息忍讓。中央政府要強勢鐵腕對待分裂分子,歷史證明,中華民族這個統一的整體,不容分裂,一旦分裂,國家的實力將會削弱,甚至內戰連綿,生靈涂炭。
最后是文化滲透與反滲透的斗爭依然存在。鴉片戰爭以后,帝國主義國家除了從經濟、政治、軍事等硬實力方面上對中國實施滲透外,還積極對華進行各種軟實力方面的滲透活動,其中,文化滲透是一種最為慣用,也是最早最主要的滲透形式。帝國主義國家打著諸如親善、援華、宗教等幌子,積極實施對華文化滲透,而實際上是為其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全面控制中國做準備的。今天,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滲透也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了擴展和延伸。現在互聯網的普及,更有“提速”的勢頭,外國勢力利用互聯網來進行“普世價值”的傳播,已經在很多國家得逞,如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家前些年的“阿拉伯之春”,曾被西方媒體鼓吹為“民主的勝利”,但今天呢?“阿拉伯之春”早已成為“阿拉伯之冬”,內戰不止、恐怖組織橫行,生靈涂炭。前車之鑒,中國絕不能重蹈覆轍!
正如下圍棋,即使被對方團團圍住,但只要棋眼還在,整盤棋還是活的,甚至可等候時機,一舉翻盤。當下中國的“棋眼”,是“經濟”和“穩定”。國家好比一輛自行車,經濟發展猶如自行車的動力,車子只有向前走著,才不會倒下。經濟發展能帶動一系列的進步,國防、民生、教育等都能隨之發展,人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形成良性循環。中國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當下中國經濟呈現為“新常態”,增長進入轉型發展時期,逐漸擺脫了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再加上經濟基數大了,經濟的增速自然就降了下來,這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不少人看著放緩的經濟增長速度,便對中國的經濟悲觀了,這種看法是片面的。
對于當前中國來說,穩定是至關重要的。穩定這好比踩自行車的方向,要是左搖右擺,把持不住,往往就“車倒人摔”了。中國,面積人口都如此龐大的國家,若發生內亂,勢必出現“破窗效應”,國外反華勢力也會乘機“摻一腳”進來,那么,國家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毀滅性的沖擊,后果是不堪設想的。據數據統計,中國的內亂所造成的損失,遠遠大于外敵入侵,如晚清的太平天國運動,足足使中國的人口減少了1億,本為中國經濟中心的兩江地區受到毀滅性打擊,外國勢力也打著“幫助清廷平定內亂”的幌子乘機攫取中國的利益。可見,我們必須牢牢地把“穩定”這顆棋眼守住。雖然如今中國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不能操之過急,牢牢緊握著“穩定”這一棋眼下,逐漸改良,是最好的路。
在盧溝橋事變80周年的今天,大凡中國人都必須謹記歷史,勿忘國恥。古人說:“知恥而后勇”。而一個國家的人民敢于正視自己民族歷史的創痛,并且時時以此鞭策、激勵后人,這樣的國家才能真正巍然屹立,且雄厲無前。當今中國的發展之路和當年的抗戰之路,有所相似,都需要克服重重困難。雖然現在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我們不僅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而且要保持“戰略定力”,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有頑強的精神意志,且信心不逆,團結一致,克紹箕裘,踵武賡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