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明云
彝族是一個崇火尚火的民族。
彝族也是一個視朋友如親人、視親人如生命的民族……
在這樣的氛圍下,凝聚著創造者心血與智慧的火把液酒應運而生顯得那樣的靜謚而合時宜,讓血液里流淌著高貴而厚重的彝族人更彰顯了熱情與豪邁……在大小涼山,火把液酒被親切地譽為“涼山的‘五糧液。”
火把液公司地處成昆鐵路中段的喜德縣,火把液系列酒精選高粱、大米、小麥、糯米、玉米五種糧食為主要原料,采用老窖濃香型生產工藝,經白酒專家、國家級白酒評委精心研制釀制而成。
火把液公司建立于1958年,原名為國有涼山州曲酒廠。
1981年獲得省優產品稱號。
1984年獲得部優產品稱號。
1998年改制為公司制。
1999年與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設計院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2006年5月與綿陽豐谷酒業實現強強聯手。
2007年通過ISO9000質量認證體系。
2008年擁有自己的省級白酒專家和省級白酒評委。
2009年獲得“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標”稱號,榮獲“四川名牌”和“四川省著名商標”……從此,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品質卓越的民族品牌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識和認同;一個定位準確、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開始以全新的姿態開拓市場,以無與倫比的魅力品牌樹立于大涼山之巔。
品質,讓火把液豪氣十足
1958年,喜德縣根據發展需要,喜德綜合食品加工廠開始生產白酒,并于上世紀80年代末正式更名為涼山州曲酒廠。
也就是在這個小型的白酒企業里,孕育出了喜德火把液的前身——“沁泉”酒。現已55歲的原酒廠老員工郭建云還清楚的記得,當工人們掀開酒壇時,那頓時溢滿廠房的甘洌香醇,就像一股清澈的山泉,沁人心脾。
品質過硬的“沁泉”酒曾經走過一段非常光輝的歷程,獲得過“部優”、“省優”等6個獎項,一度也是涼山州委、州政府的“宴賓酒”。
但是,由于當時的涼山州曲酒廠自身聚積能力有限,銷售網絡受市場和資金、人才等因素限制,一直沒有拓展開,再加上自身體制和管理上的落后,“沁泉”的影響范圍漸漸萎縮。
1999年,在喜德縣委、縣政府的積極支持下,涼山州曲酒廠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改革,并在廣泛征集民意的基礎上,將“沁泉”酒更名為“火把液”。2000年初春,酒廠也正式更名為喜德火把液酒業公司,正式成為涼山人自己的品牌。
大小涼山千年的火文化,賦予了“火把液”火的靈魂和生機,在企業自身實力依然薄弱的當時,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火把液酒業公司又比較穩定地生存了一段時間,但是,“火把液”這個品牌始終沒有有效盤活它的市場。隨著白酒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喜德火把液再次走入低谷,到了2005年,企業連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都不能保證,每年上繳的稅金只有二三十萬元。
面對一個生產、經營都舉步維艱的企業,是任其倒閉還是助其發展?喜德縣委、縣政府的領導陷入了沉思。
回憶起當時的抉擇,喜德縣委書記曲木伍牛(時任縣人民政府縣長)說:“我們始終認為,‘火把液不僅僅是一個地方品牌,還是一個民族品牌。縣上召開了多次專題會議經過研究,最后大家都達成了共識,明確這個有文化底蘊的品牌,有繼續發展下去的必要和空間,而我們也有責任幫助它發展。”
如何實現這個發展?曲木伍牛說:“在州委、州政府的幫助下,喜德縣開始用全新的視角審視火把液酒業的失利,分析新形勢下的發展,響亮地提出了新的戰略思路——招商引資,招大引強。”
2006年5月29日,是火把液公司永遠值得銘記的一個日子!這天,喜德縣展開了一場尋找合作伙伴、盤活存量、做大增量的攻堅戰役,經過多方參與,多次商榷,喜德火把液酒業公司與綿陽豐谷酒業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合作開發喜德火把液系列酒的協議,實現了火把液與綿陽豐谷酒業有限公司的“強強聯手”,并將喜德火把液酒業有限公司更名為“豐谷火把液酒業有限公司”,也實現了火把液與豐谷酒業的同工藝、同品質。
重組,讓火把液涅槃重生
在全州各地都在傾力打造名優特產的品牌建設之年,喜德縣率先走到了聚光燈下。2009年4月22日,喜德縣委、縣政府在邛海賓館舉辦新聞發布會,熱烈慶祝喜德“火把液”系列白酒獲得“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標”稱號。這對于喜德縣來說,對于涼山州來說,都是一件值得驕傲的大事。
“場地不變、在職員工只要愿意統統可以回來上班。”簽署協議的第二個月,已有300多年歷史的豐谷酒業,就向新的酒廠注入了1000多萬元資金,新購置了產量達2噸的鍋爐、4個甑子和配套的散熱器、涼床等,同時,從總部調來16個20噸的不銹鋼貯酒罐,就連出酒時稍稍影響品質的鋁質出酒管,都全部換成了不銹鋼管,可以說是將老廠的設備、工藝等全部、全面進行了改造和更新。
2011年是喜德火把液酒業創業的又一里程碑,該公司引進一條全新生產白酒罐裝生產線,每小時生產白4500-5000瓶,徹底告別了手工操作,實現自動化流水線作業。
為什么火把液能夠在喜德迅速崛起?酒業公司總經理陳紅說:“水、土壤、氣候、環境、微生物等五個環節是白酒的生命之源。喜德的水和氣候都是十分獨特的,特別是水,它含有的多種礦物質元素,是其他地方所無法比擬的,這也是過去喜德的白酒為什么那么暢銷的原因之一。”
“但是僅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還遠遠不夠,在選料、加工釀造和調制等各個環節上,必須要嚴格把關、認真對待,精益求精,產品的競爭力就越強。”蔣朝勇,一個22歲就在綿陽豐谷酒業公司參加工作的人,親歷了綿陽豐谷酒業從僅有100多萬元的產值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擁有10多個億的全國知名品牌的白酒行業的發展歷程,他深諳白酒行業生產、經營、銷售之間的微妙關系,也深諳白酒行業要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所要面臨的艱辛和需要付出的努力。
在他們的帶動下,公司大搞宣傳、大膽拓展市場,從而使火把液酒迅速走進了涼山各地,走出了涼山,產品的廣告牌在重慶、成都、樂山、攀枝花等大中城市頻頻顯現,廣告在各地電視臺、各地主要報刊、媒體紛紛亮相。在技術上,他們要求職工認真工作、認真負責,精心培育自己的產品,把好了從購進原材料到形成產品的每一個環節,杜絕了“以次充好”等任何有損企業形象的行為。同時,從維護形象角度,聘請國家級白酒專家指導、培育自己的白酒專家,目前,該公司已擁有了自己的省級白酒專家和省級白酒評委委員。
高起點的基礎設施,現代化的生產設備,高科技的監控手段,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和推行,使火把液酒業的生產設備、技術水平、生產工藝等完全與總部并軌,內在品質與口感也能與豐谷相媲美,這一切,讓火把液底氣十足,開始“新”光閃爍。
新公司審時度勢,在原有品牌的基礎上,又積極而慎重地開展品牌延伸。至今已形成包括火神、液酒王、52度民俗酒典、阿惹妞民俗禮品酒、擁軍酒、火把液特曲、PK一曲等在內的多品種、多規格,高中低檔兼有、高中低度結合的產品體系。
號角,讓火把液更有方向
沖鋒的號角繼續高鳴,火把液人漸漸找準了自己的位置。那就是:依托涼山日照時間長、陽光充足、四季如春、糧食農作物、水質土壤等極適合釀酒的自然條件,和白酒市場潛力大的外在條件,大力發展白酒生產,讓火把液成為涼山州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產品之一,成為涼山經濟發展的一朵奇葩。
有了目標,就有了奮發的動力。火把液人不再滿足于僅有40多名工人、日產量約兩噸半的現狀。實現“強強聯手”后,僅兩個月后的2006年底,豐谷火把液公司就為喜德實現了稅收220萬元,公司被評為“四川省成長型中小企業”。到2009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個億,較重組前增長33倍;上繳稅收2500萬元,較重組前增長25倍,占全縣財政總收入的四分之一,成長為對縣域經濟支撐最強、貢獻最大、前景最好的龍頭企業。
經過努力,如今的火把液酒業在涼山漸漸有了“一枝獨秀”的氣魄,火把液的品牌也漸漸深入人心。
2008年7月5日,喜德縣遭遇了五十年難得一遇的特大洪災,災情特大、損失特多,面對災情,火把液公司向縣委政府做出承諾,將原計劃當年內上繳的稅金由1200萬元調整為1500萬元。
2012年8月30日,喜德遭遇300年難得一遇特大洪澇災害,災難史無前例、災害也是史無前例。火把液公司也是遭遇史無前例的洪澇災害,庫房、窖池等幾乎被淹沒,生產幾乎被迫停止。但是,通過一個多月全員職工上下齊心協力的災后恢復重建,火把液公司迅速恢復了生產,并讓當年預定的上繳稅金一分不少。
面對該公司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所做出的貢獻,州委、州政府也從政策、營銷等方面,全方位給予了火把液充足的“營養”,將火把液酒指定為涼山州唯一公務用酒,為火把液在涼山的茁壯成長,鋪平了道路。而喜德縣委、縣政府則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為該公司的發展壯大創造了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服務,先后累計投入1070萬元,對火把液酒業公司進行技改、擴容,為火把液迅速邁進民族新酒業品牌保好了駕、護好了航。
困境,讓火把液奮然前行
“高檔酒市場雖然有些疲軟,但中低檔酒還是很有市場的。”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火把液酒銷售收入有所下降,但是,喜德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白酒行業仍有市場、前景仍有潛力可挖的實際,全力支持火把液酒業公司擴容技改。同時,通過該公司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和獨善經營,火把液酒業公司還是走出了困境,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目前,該公司沒有一個職工下崗或轉崗,生產車間也沒有停止過生產,職工的福利和待遇還略有提高。
目前公司已成功開發出以濃香型產品“大涼山1952、升級版阿惹妞、火紅日子、火把液淡雅和火把液小酒,清香型產品“涼山好漢和大表哥”、苦蕎酒等為代表的高中低檔、高中低度10余款火把液系列產品,被確定為涼山州公務接待用酒。
為滿足市場需求,公司2009年投入1850萬元修建的包裝技術中心和罐裝建設,灌區工程能貯存1000噸以上曲酒,引進的全自動包裝生產線,可容納四條生產線同時進行工作。同時,公司投入財力物力,各科室崗位均已經實現辦公自動化,特別是財務采用的是先進K3財務系統,人力資源采用的是ERP中HR系統,公司已建立并實施OA辦公系統,實現無紙化辦公。
為降低成本,節約水資源,公司還投入一套循環水處理系統,確保成品包裝車間洗瓶水的循環利用。
為適應消費者需求,2016年6月全面停止濃香型大曲酒生產,定位全面轉為生產清香型小曲酒以及苦蕎酒生產為主。前期分兩次派人到江津等有名的小曲酒廠家考察學習,回來后對兩個車間進行試驗性的技改,摸索式的生產少量小曲酒。通過幾個月探索、實踐,小曲酒無論是出酒率、還是質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并趨于穩定,結合這一實際,公司在11月對第一車間進行了全面技改。目前,正對第二車間進行技改。
陳紅說“涼山苦蕎歷史厚重悠久,彝族苦蕎文化底蘊深厚,條件得天獨厚,優勢無與倫比。”利用喜德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苦蕎原料資源豐富優勢,該公司新增了“配制酒”項目,在去年12月對配制酒車間和工藝進行了技改建設,設立了原料間、脫料間、洗料池、更衣清潔室、晾曬架、操作室和泡酒貯存室,擴容放置了40個容量為500斤的陶壇……
曾經的低谷,曾經的掙扎,還有浴火重生的疼痛與割舍,襯托出火把液今天的榮譽分外厚重。回望來時路,龍頭昂首一路領先;描繪新篇章,品牌點睛氣勢磅礴,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一定會成為一個在全國都叫得響、具有較高品質和檔次的民族酒業新品牌。
如今的火把液酒業,已經占據了全州白酒市場的半壁江山,不僅成為涼山州的公務接待用酒,而且成為親友聚會、商務小宴、婚嫁喜慶等場合的最常用酒。在向鄰縣延伸的同時,正在向周邊地區的甘孜、攀枝花、樂山、成都等地區挺進。
對于火把液未來的市場走勢,喜德縣委書記曲木伍牛充滿了信心,他說:“火把液”這個民族品牌,凝結著全州各級領導、各界朋友的心血和付出,已深深鐫刻上大涼山古老文明的印記,傳承著彝民族奔放如歌的豪情,見證著美麗富饒文明和諧新涼山日新月異的深刻變化。“火把液”不僅是喜德的,更是大涼山500多萬父老鄉親的,是大涼山品牌的新成員。今后,喜德縣要以“火把液”品牌獲得“四川名牌和四川省著名商標”為契機,引導火把液酒業加強管理、提升品質,建設品牌文化,進一步做優做響火把液品牌,做大做強火把液酒業公司,不斷提升火把液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努力將火把液打造成為川滇結合部白酒第一品牌。
火把液已經扛起了涼山民族品牌大旗。
火把液公司總經理陳紅說:“我們立足涼山,走出涼山,輻射周邊,繼續將火把液酒業做大做強。同時,調研市場創新產品,開發適合中低消費群體的特色產品,把好質量關、技術關、品質關、安全關,致力將‘火把液酒業打造成為川滇白酒第一品牌和百年老店,努力創造成為優秀的民族酒業。”
一年銷售9000萬元,其中涼山州內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在酒類消費普遍下降的今天,以品質見長從而獲此佳績,火把液人面對未來自是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