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曉
2016年9月,我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班上五六十個孩子,很多不懂上課的規矩,尤其是那些一刻也停不下來的“調皮小子”,更讓我想說“愛你不容易”。
開學不久,我們班召開第一次家長會。毫無例外,參會的家長除了寥寥無幾的“爸爸”“爺爺”外,是清一色的“娘子軍”。
會后,一個身材魁梧的家長走到我的面前:“潘老師,我是梁一多的爸爸。冒昧問一句,能否請您把剛才家長會上的PPT發到我郵箱?您剛剛講的內容,有些我還沒來得及記錄。”他揚了揚手中的記錄本,滿臉真誠地說。
“梁一多……”我腦海中浮現出那個虎頭虎腦的男孩。開學沒幾天,能讓我在蕓蕓眾“生”中記住他的名字,源于這孩子的與眾不同。
一天,我正埋頭批改孩子們的課堂作業,忽然,一個稚嫩的童聲在耳邊響起:“潘老師,您辛苦了!”我抬頭一看,一個男孩朝我鞠了一躬。我心生感動,仔細打量了他一番:“你叫什么名字?”他大大的眼睛里盛滿了真誠:“我叫梁一多。”后來,我不斷發現他的優點:思維敏捷、樂于助人、表達能力強,還頗具管理才能。“優秀的兒子背后一定有一位優秀的爸爸。”在見到他的爸爸之后,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看法。
一次,與一多媽媽聊天時,我驚奇地發現一多爸爸竟然常年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來。但他平時會借助微信跟一多視頻交流。一多會向爸爸傾訴學校發生的點點滴滴。爸爸不僅認真傾聽,還會耐心開導,與孩子共同尋找解決的辦法。每到周末,爸爸會帶著一多爬山、溜冰、打籃球……一到晚上,“家庭故事會”就拉開了序幕,爸爸、媽媽、一多,還有讀幼兒園的妹妹,輪流講故事。
空間的距離并沒有阻隔爸爸對兒子的愛,在一多心目中,這位遠距離爸爸是如此之“近”。
我不由得想起了班上的另一名男孩——小偉。開學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小偉的爸爸從未露面。小偉頭腦靈活,但控制力極差,課上經常做小動作,總是與同學發生摩擦。
有一次,小偉媽媽滿臉愁容地對我說:“老師,這孩子我管不了了。我說他一句,他就有十句在那等著我。”我回答:“不妨讓他的爸爸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小偉媽媽長嘆一聲之后,向我倒起了苦水:“哎,別提他爸爸了!整天忙工作,連我都見不著人影,何況孩子?說出來不怕您笑話,我們一家人連聚在一起吃頓晚飯都覺得奢侈。”我不禁為之唏噓,一個明明近在眼前的爸爸卻是那樣遙不可及!
“遠”爸爸乎?“近”爸爸乎?孩子心中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