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熠
從今年初以來,以上證50指數為代表的“漂亮50”給了上半年A股投資者們莫大的希望。在一些絕對龍頭股的身上,甚至演繹出了牛市思維。
但“漂亮50”并沒能解決A股投資者根本的困擾。一方面,除少數個股上漲之外,更多“要命3000”股票波瀾不驚,龍頭股牛市和非龍頭股熊市的結構化反差明顯。而另一方面,如何將“漂亮50”上半年的出色表現延續或者復制,以及中小創會不會卷土重來等,都成為市場熱議但卻無果的難題。
事實上,在熱議與分歧的背后,一個更重要的市場變化在不斷強化。在前幾年“神創板”的暴漲中,“講故事”與“炒概念”當道,市場更戲言“看業績就輸在起跑線上”。
作為估值與盈利匹配度最高的一組股票,“漂亮50”今年的上漲,已充分呈現了市場對確定性和價值的追求,對企業基本面和價值投資的回歸。
面對震蕩延續的下半年,更多投資機構都給出了趨同的信號:下半年A股投資可能更難做,但請認準“業績為王”。這也是安度股市“苦夏”的良方。
“漂亮50”之辯
從今年初以來,以白酒、家電等傳統企業為代表的白馬股崛起,持續領漲大盤。從特點上來看,這些備受市場追捧的少數個股以藍籌為主,與此前備受追捧的中小創形成了行情的鮮明對比。若以上證50指數代表“漂亮50”來統計,自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上半年底,漲幅達14%。而同期,以創業板指數為代表的中小盤個股,則下跌了17%。對于這部分少數上漲的個股,市場稱之為“漂亮50”。
具體的個股表現則更為明顯。海通證券曾做過統計,以上半年漲幅超20%、總市值超300億元的行業龍頭、去年凈資產收益率(ROE)超15%為標準做篩選,可視為“漂亮50”的標的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格力電器、索菲亞、恒瑞醫藥、中國平安等行業龍頭。其中,包括食品飲料、家電、汽車等在內的大消費類個股占到一半;而這些個股今年以來漲跌幅中位數為42%,如果從去年1月底算起更是高達85%。
“其實,2016年2月之后A股市場就已經是結構性牛市了。到2017年,結構牛更集中的體現就是‘漂亮50。”申萬宏源策略高級分析師傅靜濤表示,今年上半年,“漂亮50”景氣向上、全年確定性高,并已經成為全球消費品和信息技術板塊業績牛市的一部分。
伴隨著“漂亮50”的上漲,市場有多個版本的解讀和預判。但深究根源,諸多觀點仍值得商榷,爭議與分歧也逐漸顯現。比如,對于上漲動力的解讀中,頗受關注的一種觀點即,“漂亮50”是機構抱團的結果。
而從不同資金的持倉變化來看,也一定程度驗證了這種看法。海通證券就曾統計,對比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數據,在上述“漂亮50”組合的投資者結構中,散戶占比保持不變,險資和QFII的占比略降,但公募基金重倉股持有的市值已經翻番。除了公募基金之外,陸港通北上資金也是買入主力。
但市場觀點對此并不完全認同。寬遠資產合伙人、研究總監兼基金經理梁力就直言,機構所呈現的“抱團”僅僅是“漂亮50”行情的結果。當前,傳統企業恢復了較快的增長,自2013年起以來高估值、高成長和外延并購也暴漲的“神創板”基本面發生了逆轉,這才是觸發上半年行情分化的根本原因。
“‘漂亮50是一個現象的概括,目前并沒有固定的標的、嚴格的標準,可以視為是一批業績增長比較強、競爭力較強的傳統行業公司,這些企業的價值重新被市場發現。”梁力表示,與“漂亮50”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2013年起神創板的暴漲,當時行情的支撐邏輯在于“講故事”“炒概念”。市場彼時還曾有戲言,“看業績就輸在起跑線上”。
當市場行情發生逆轉,當題材股、投機股悉數破滅,而“漂亮50”行情崛起,市場開始重新審視業績和估值。在梁力看來,這是市場回歸理性的開始。
數據亦能證明“漂亮50”身上的這種信號。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就指出,“漂亮50”的興起主要是因為其估值和盈利匹配度更好。截至上半年底,“漂亮50”組合PE(TTM整體法)為24.8倍,而上證綜指、中小板、創業板、全部A股的同類指標分別為15.7倍、41.6倍、51.4倍、20.2倍;經過大幅上漲后漂亮50估值處于中等水平。但從盈利來看,“漂亮50”組合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增速高達32.6%,遠高于上證綜指、中小板、創業板、全部A股的同類指標。“‘漂亮50可以說是A股中估值和盈利匹配度最好的一組股票。”
業績為王
“相比去年遍地都是機會,今年下半年的投資機會難很多。”梁力稱。盡管有上半年“漂亮50”的示范支撐,市場對A股下半年的態度普遍趨于謹慎。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A股仍會延續結構市、震蕩市的行情;而在經過一輪上漲之后,部分藍籌的估值上漲到位。“又便宜又好”的漂亮股票越來越少。
從3000+中篩選出新“漂亮50”,不可謂難度不高。
“龍頭股的結構牛市和非龍頭的結構熊市并存,這是A股市場當前的市場特征。”傅靜濤稱,“漂亮50”與市場總體“底部區域”的格局對比鮮明,甚至有些格格不入。“漂亮50”之外的其他板塊各有各的問題。非龍頭仍受困于缺乏業績趨勢、金融監管法制化建設、利率高企等因素,風險偏好被抑制;周期、成長、大金融以及中小市值板塊,仍未擺脫大周期走熊的格局。
傅靜濤更表示,從今年5月上證綜指見底以來,“結構選擇困難癥”就一直困擾著市場。宏觀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卻很難找到景氣度尚可、且有明確安全邊際的錯殺方向。他把這種現象稱之為,“A股資產荒”。
而在此背景下,如何將“漂亮50”上半年的出色表現延續或者復制、“漂亮50”組合是否會擴散,以及中小創會不會卷土重來等,都成為備受市場熱議的話題。
一種思路是尋找替代品。銀河證券的中期策略報告就指出,目前市場迎來全面反彈的概率不大,A股下半年仍然將呈現出震蕩市、結構市的特征。中小創的反彈持續時間將不會太長,抱團取暖行情的坍塌時點也尚需等待。但重要的是,需要不斷尋找業績好、估值低的新“漂亮50”。
在傅靜濤看來,“漂亮50”賺錢效應已經在擴散。從路徑上看,一方面正向低估值板塊擴散,金融和地產因此受益,強周期的煤炭和鋼鐵也是受益方向。另一方面,則向成長龍頭擴散。蘋果產業鏈和手游的強勢表現都與此相關,近期有色金屬的上漲也是成長龍頭擴散的一部分。
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應提早做好應對“漂亮50”分化的準備。萬家基金投資研究部總監莫海波在接受采訪時就預計,“漂亮50”下半年橫盤整理的概率更大。其還表示,在三季度的反彈當中,中小創的彈性更大。
“4月以來,中小創板塊經歷了斷崖式的調整,短期內調整的幅度和速度都偏大。在‘一九行情過度演繹下,部分優質成長股被市場拖累而錯殺。同時5月底出臺的減持新規從制度上減輕了大股東、定增參與方等對市場的拋售壓力。此外,在短期大幅下挫后,這些成長股的股價處在相對低位,股價對新利空已經有了一定的抵御能力。”莫海波表示,未來看好電子、新能源汽車、傳媒和社會服務等板塊。
不管是尋找“新漂亮50”還是等待錯殺的個股機會,在具體投資策略的爭議與分歧背后,市場對于“業績為王”已經達成了共識,對價值股的青睞更趨主流。
在不少專業投資者看來,結構性牛市已是板上釘釘的了。
中信建投在中期策略報告中總結稱,上半年經濟走過高點,對確定性和價值的追求引發了市場風格的變化。隨著監管層的引導、機構投資者結構的進一步豐富、陸港通的開通和A股納入MSCI指數,海外投資者數量的逐步增加,市場風格還將進一步從高估值、高成長、外延并購,向低估值、高股息、內生成長的價值方向轉變。
梁力也強調,經過上半年的上漲之后,大部分藍籌回漲到了合理的估值范圍,估值回歸的行情已經結束了。“漂亮50”的估值優勢不再,未來可能會呈現震蕩的走勢。對于未來的投資策略,其表示,會更注重價值股的業績增長。成長股的趨勢性機會還未到,板塊整體仍有一定的回調空間;針對部分估值調整較早或調整充分的成長股,會謹慎布局。
資深基金經理馮耀東也同樣表示,“漂亮50”漲勢持續大半年,未來很難“一枝獨秀”;不用太去糾結風格的問題,估值合理或股價偏低的股票可能存在機會。下半年將主要關注投資標的的業績,精選業績好的、持續增長的股票;而部分估值跌至合理水平的成長股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