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波
據澎湃新聞、騰訊財經等多家媒體報道,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于2017年6月26日發出的一份文件顯示,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川北支行于2017年6月26日,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該申請被法院裁定為符合法律規定。
該事件爆發后,消息顯示,賈躍亭于7月5日中午到達美國洛杉磯。他專門對外發布聲明承諾將承擔責任,表明此行不是要“跑路”。也是同一天,他還裸辭了樂視網的所有職務,轉任樂視汽車生態全球董事長專心造車。
從2012年,樂視在生態化反之路上開始蒙眼狂奔,到如今看似一切即將結束,五年時間中,賈躍亭或許創造了一個中國式財富故事的開始與結束。這個故事,規模空前。
起家之初
賈躍亭的出生地山西,是個容易讓人產生聯想的地方。樂視剛剛嶄露頭角時,賈躍亭曾被外界冠以“煤老板”“富二代”的標簽。
賈躍亭曾多次否認,稱因為坊間對他個人背景的猜測,導致公司被誤解,甚至被質疑。其實自己只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中學教師家庭,而從事互聯網行業,是為了圓自己的夢想。
公開資料顯示,1995年9月,大學畢業的賈躍亭在老家山西省垣曲縣地方稅務局任網絡技術管理員,工作不到一年便辭職離開。隨后,賈躍亭擔任山西垣曲縣卓越實業公司總經理,在此期間,賈躍亭還嘗試辦過一所計算機培訓學校。
直到200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賈躍亭了解了“基站配套設備”,開始了他早年創業的一次關鍵轉折。
在一次飯桌上,他對電信行業有了一定了解,當時中國電信業異軍突起,基站蓄電池市場空白。賈躍亭看到了其中的商業前景,這一年,他在山西注冊了自己的西貝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但他的這次創業在朋友看來,行業門檻太高、太過冒險,勸他放棄。不過,事后證明,賈躍亭賭對了市場,花了不到1年時間,拿到了當地一家運營商大半的份額。在隨后的2003年,他又創建了北京西伯爾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即新加坡主板上市的西伯爾科技的前身。
2007年西伯爾上市后,時任西伯爾執行董事的潘良曾對媒體表示,西伯爾已在全國400多個場所實現網絡覆蓋,其中包括北京火車站、中國大飯店等,“只要中國每天都在蓋樓,我們的業務就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這似乎已經展現出了賈躍亭的功力。
而西伯爾招股書也顯示,到2006年,西伯爾與中國聯通合作的業務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75.5%,其通過中國聯通在7省市(北京、山西、廣東、貴州、浙江、河南、河北)建立了90多個分銷方案辦公室。
正是憑借西伯爾上市時募資超過2億元,為賈躍亭的“樂視夢”積累了資本基礎。
成于視頻
拿下運營商不小的市場份額后,賈躍亭把公司遷到北京,認識了樂視網COO的劉弘。對3G時代的共同判斷,令二人一拍即合。賈躍亭開始了二次創業,在北京紫竹院附近租了一幢公寓,打算開始做手機視頻的生意。
劉弘曾評價,賈躍亭是個有著破釜沉舟魄力的人,“當他想做什么事的時候,能夠拋下自己過去所有的榮辱成敗,從零開始。”
不過,當時的賈躍亭和劉弘遲遲沒能等來3G,后來只好把目光轉向PC視頻,在2004年成立了樂視網。和當時的土豆、優酷、酷6燒錢融資圈用戶的做法相比,賈躍亭和他的樂視網在視頻行業低調得多。
樂視最早的VOD視頻網站,主要做聯通和電信的VOD點播業務,采取全站收費、頻道收費和單片收費的三種方式進行盈利,這讓它不同于其他視頻網站基本上是免費,并依靠廣告的盈利模式。
直到2010年8月樂視網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時,它還飽受質疑。其中一個質疑是:樂視在中國視頻網站行業排名連“前十”都不到的地位,卻獲取了超乎前十名視頻網站地位的廣告收入,2009年達到了驚人的3700萬元。
一位如今早已在互聯網風投領域風生水起的投資人曾在微博上說,“一個排名十七的視頻網站,卻有業內第一的財務指標,變戲法啊。”更有人暗指,“中國的創業板不是沒有機會成為中國的NASDAQ,但也有更多的機會被玩殘。”
一片質疑聲中的樂視,最終還是成功上市了。
此后,可以看到的是,賈躍亭對樂視的縱向產業鏈布局中,包括了視頻網站樂視網、影視發行和投資的樂視影業、紅酒電商網酒網、終端樂視盒子和樂視電視,以及通訊設備等。
然而,隨著國內視頻行業的正版化,版權價格一再攀高,樂視版權分銷收入難以為繼。如何通過流量驅動廣告收入,在資本與股價的壓力下,賈躍亭希望找到更多觸達用戶的路徑,也不得不開始了一系列資本運作與高調的造勢。
靦腆者的高調
如果不是因為超級電視,或許賈躍亭還是從前那個面對外界質疑,低調到鮮少露面的CEO。樂視內部多位人士表示,賈躍亭本身是一個不善言辭、不善溝通的人,但處于互聯網、汽車及電影、傳媒等多個領域,有時也需要站到臺前,搖旗吶喊。
幾乎是從2012年樂視宣布發布超級電視開始,這位此前鮮少在外界出現的CEO一下子變得高調起來。
在發布會上,賈躍亭穿起了喬布斯式的黑T恤、牛仔褲,站在聚光燈下,語氣平和、自信,宣布將顛覆傳統電視行業、手機行業、汽車行業……
更有競爭對手調侃,樂視是一家靠“發布會”驅動的公司。
從某種程度上說,賈躍亭確實是個“營銷大師”。在樂視2012年的“顛覆日”新聞發布會上,賈躍亭宣布將推出自有品牌“超級電視”,進入電視硬件領域,并描繪了一個以“平臺+內容+終端+應用”四環相扣的電視全產業鏈未來,但發布會卻并沒一個展示出來的電視樣品,產品定價以及何時上市也都還是未知數。直到第二年5月7日,外界才終于看到真正的超級電視。
相似的一幕發生在4年后。2016年,樂視LeSEE全面對標特斯拉,已經有秒殺所有傳統和新興造車公司之意。盡管何時發售沒譜,定價多少也沒譜,但發布會現場精心設置的一個個小細節、拉明星站臺以及史無前例的萬人發布會、千人專訪的場景,已經將一款可能在幾年后才會“發聲”的車型話題,前置到了幾年前。
多位樂視人士對賈躍亭的印象,幾乎都是“有些內向、靦腆,愛與工程師和自己人在一起,不喜歡與人公開討論、爭執”的這類評價。近年來,樂視幾乎都有多類產品的聯合大型發布會。雖然賈躍亭出場時間可能將近一半,但會后的一小時提問環節中,即便有記者將問題拋向他,賈躍亭也盡量讓身邊的高管來作答,很少插話。
在樂視內部,賈躍亭無疑是公司的王者。大到每一步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小到項目細節,都有賈躍亭的影子。
一位樂視高管透露,2016年4月20日發布會前夕,老賈和PPT團隊的頭腦風暴經常動輒到凌晨兩三點。4·20的活動只是一個縮影,近兩年大大小小的發布會,即便是身體嚴重不適,賈躍亭也會稍作休息后回到單位,與團隊反復討論至深夜,對發布會上的一張圖片、一個手勢以及表達方式都要好好研究。“他每次都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完美地呈現出樂視的一切。”一位員工評價道。
加班對賈躍亭和樂視全體人員來說,也是家常便飯。樂視汽車一位高管曾表示,如果你在晚上看到樂視工作區還有人埋頭工作,那里面很可能就有賈躍亭。“以后再也不敢在朋友圈矯情曬加班了,因為永遠有比你更努力的人,而且這人還是你老板。”上述人士說。
而在用人上,樂視幾乎每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賈躍亭都能延攬到一批優秀專業人才。
做樂視影業時,他挖來光線影業創始人張昭,簽下國內最知名的導演張藝謀;做樂視超級電視時,他挖來了聯想集團原高管梁軍、京東商城黑電業務部總經理張志偉;做汽車后,又挖來了原英菲尼迪中國及亞太區總經理呂征宇、兩位前上汽集團副總裁丁磊和張海亮、廣汽吉奧總經理高景深等人。
樂視集團一位管理層說,當初自己糾結是否要來樂視工作時,也有幾個月之久,但樂視愿意等待,他自己被賈老板的夢想與為人打動了,“他不是那種分分鐘就說服你的人,但他很在乎別人內心的感受,很敏感。”
在寫給員工的內部郵件中,賈躍亭多次表達了自己對于樂視現有模式的自信,同時也希望將自己所擁有的分享給他人。他所進行的全員股權激勵計劃堪稱是業內第一。賈躍亭決定拿出非上市公司50%的股權,免費分配給全體樂視人,實現“樂視沒有打工者,所有樂視人都是股東、都是創業者”的承諾。此外,在人人持股計劃基礎上,樂視也推行合伙人計劃,并對互聯網、內容、體育、電視、手機、汽車六大領域的所有牛人敞開,“不管你是在美國、歐洲、亞太,只要是業界大牛,就會成為我們的全球合伙人。”
故事的結局?
從最初的視頻、影業,到電視、手機,再到體育、金融、汽車……賈躍亭正在不斷擴張樂視的邊界,同時也透露出樂視對于資金的饑渴。
尤其在2014年,在震蕩的股市與充滿不確定的傳聞中,賈躍亭進行多次大規模減持和股權質押,但始終流連國外不歸,這一度令樂視的前景蒙上一層未知的陰影。
直到2015年4月,遠離公眾視線快10個月的賈躍亭終于再次亮相。
當被在場記者問到“這段時間感覺最艱難的是什么”時,他首先對著在場媒體指著自己的身體右側說,“我打了四個洞,還要繼續做放療”,并多次用“命運多舛”一詞來形容樂視和自己的命運。
他稱自己就像“拿著一個長矛沖出去的唐吉訶德”,過去一年遭受了各種攻擊,包括競爭對手的攻擊、各種負面的非議、內部的管理問題以及個人身體病痛。
當賈躍亭情緒有些激動地說到 “我相信即使沒有我了,這個團隊依然能夠實現我們的生態”時,哽咽落淚。
而一年后,在相同的地點,賈躍亭看著樂視超級汽車“LeSEE”自動歸位時,又一次難以自抑,淚濕眼眶。
然而,再多的情懷和理想也無法讓樂視擺脫資金饑渴。資本沒有感情,更沒有理想和情懷,在不斷疊加的故事后,資本在樂視再也無法尋找到安全感。
于是,大廈將傾。
賈躍亭挪用資金“左手倒右手”似乎已經成為了不需要去證明的事實,源源不斷的真金白銀流入到上市公司體系和汽車體系。不過當孫宏斌出手救急之后,賈躍亭本人也無法自由挪用資金,只能安心去經營汽車體系。
無法繼續維持下去的生態夢想,賈躍亭現在不需要繼續講故事了,他要做的就是把眼下的事做好。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一篇《回來吧賈躍亭 不必天天呆在洛杉磯》中表示:美國的汽車項目當然很重要,我們也祝福它一舉成功。但是在眼下,你不必天天待在洛杉磯,然后隔岸看著大本營失火燃盡,化為廢墟。企業永遠是一個人的企業,樂視永遠是賈躍亭的樂視,比資本更重要的是企業靈魂,比暫時失敗更要命的是信用喪失,如果樂視真的清盤破產了,你覺得那個偉大的樂視汽車可以在中國市場賣出幾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