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利用網絡參與政治生活的現象也逐漸增加,互聯網的出現給激發了公民的政治參與,拓寬了公民參與的渠道。而網絡反腐也成為了反腐倡廉的新型途徑,在反腐事業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隨著反腐事業的推進,網絡反腐也逐漸暴露出問題。本文將通過網絡反腐的含義及特點和存在問題分析重點探討如何有效推進網絡反腐公眾。
關鍵詞:網絡反腐;困境;出路
自1994年我國正式接入互聯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互聯網的普及率超過世界的平均水平,互聯網的發展也帶動了反腐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最高人民檢察院在2003年開始建立網絡舉報平臺,在2005年12月28日,中央紀委、監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紀委信訪室、監察部舉報中心的網址,網上舉報正式納入了官方權威反腐渠道。雖然近幾年網絡反腐帶來了不可忽視的成績,但是在進一步推進反腐事業中也相繼出現一些問題。本文將通過網絡反腐的含義及特點和存在問題分析重點探討如何有效推進網絡反腐公眾。
一、網絡反腐的含義及特點
1.網絡反腐。即通過網絡技術及所引起的社會輿論效應對執政行為的監督和對權力的約束,從而達到有效預防、遏制、懲戒腐敗行為的一種全新方式,是反腐敗事業的新方式。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群眾監督新形式,借互聯網人多力量大的特點,攜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風險的技術優勢,更容易形成輿論熱點,成為行政監督和司法監督的有力補充。作為互聯網在反腐敗中的作用得到中國執政者認可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發行的《中共黨建辭典》收錄了“網絡反腐"的詞義。
2.網絡反腐的特點。
第一,便捷性和高效性。網絡舉報打破常規繁瑣的舉報程序,直接通過信息的傳播,互聯網信息傳播不受空間地域的限制,傳播速度大大提升,傳播方式便捷,節省了上傳下達的時間,降低中間程序有人惡意干擾的可能性,提高反腐效率。
第二,安全性和隱蔽性。網絡反腐的形式不像現實生活中反腐所需要的各種程序,網絡具有虛擬性,所以網民在進行舉報的時候,不用使用真實姓名,人身安全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護,有效防止舉報人受到人身安全的威脅。
第三,開放性和公開性。網絡媒體的傳播是通過交流的方式,政府可以通過開通政務微博等方式發布官方信息,民眾也可以通過發表評論參與到政治生活。這就使得官民之間的溝通變得更為有效和便捷。
二、網絡反腐存在的困境及成因
網絡反腐面臨的困境:
第一,網絡信息稂莠不齊,甄別難度大。網絡反腐的信息量大,數量多,網絡反腐信息本身受到了舉報人身份,見識,受教育程度和素質等影響,會出現稂莠不齊的現象,甚至帶有嚴重的個人情感色彩和反社會情緒,造成輿情的不穩定性,并且網絡反腐的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這就使得信息甄別和處理的難度大大加大。
第二,網絡輿論的壓力有限,官方回應自主性差。當某個民眾進行舉報時,受到廣大網民的關注,就形成一種輿論壓力,當輿論上升到一種程度時,官方迫于壓力進行調查。但是。當大量的舉報被曝光,由于缺乏網民的關注,不能形成足夠強大的輿論壓力。所以,在整個反腐過程中,網絡的輿論壓力有限。另一方面,官方不能及時成立調查小組,發布信息,或者在整個回應過程中緩慢,懈怠也使得網絡反腐的效果大打折扣。加之有一些貪腐官員在辦案過程中的極力阻攔,使得民眾對其及其不滿。
第三,網絡反腐侵害官員的正當權利。在網絡上,言論自由,相對比較開放,但是對網民的不負責任的言論的問責微乎其微,網絡法律建設這一塊也比較薄弱。在網絡反腐的過程中,常常出現一些不正當的行為侵害官員的正當權利,在缺乏法律的規范情況下,對官員進行謾罵,污蔑,人肉等現象屢見不鮮。
三、擺脫網絡反腐困境的出路
1.健全網絡反腐法律。目前我國尚未出臺一部關于網絡反腐的立法,也沒有建立對進行舉辦而遭受迫害的民眾的保護措施。在網絡反腐這一塊的空缺,立法機關應該高度重視,盡快彌補,科學的完善法律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網絡言論相關法律的建設,對隨意污蔑,誹謗,進行人身攻擊的言論加以管制和引導。盡快出臺一部相關法律,明確對網絡反腐合法性和合理性等的界定。
2.加強對網民的素質教育。我國網民人數眾多,但是網民的受教育程度,知識水平等各方面差距較大。這就要求官方對網民的道德素質等多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避免出現網絡輿情不穩定,信息的情緒化,散布不利于社會穩定的信息。讓其成為成熟理性負責人的網名。
3.健全網絡反腐的運行機制。要確立好網絡反腐的平臺,重視網絡舉報在反腐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對網絡反腐加強管理,盡快健全相關制度和機制,健全網絡舉報受理,運行和反饋的機制。其次,對網絡反腐內部管理進行規范,及時公布有效信息,及時正面進行回應,加強對網絡反腐信息的管理。
4.優化網絡反腐信息的處理。由于網絡反腐信息良莠不齊,甄別難度大,這就要求反腐部門在處理反腐信息的處理過程中找到較好的解決辦法,在對信息的甄別,篩選,選用等進行優化。首先要成立專門的辦公人員。這些人員專門對網絡反腐信息進行收集,歸類和匯總。其次,明確信息時限,及時有效的做出回應。
參考文獻:
[1]羅曉梅,候晉雄.網絡反腐:問題與對策[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7):15-18.
[2]曹寶根,張嘉元.我國網絡反腐機制的現實問題與對策機制[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2(7):111-114.
[3]李占樂.我國網絡反腐面臨的困境與出路[J].理論學刊,2014(4):27-30.
作者簡介:
蘭雪花(1996—),女,江西上栗縣人,山西財經大學本科在讀,行政管理專業,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