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淼
6月21日,山東出版傳媒有限股份公司邀請山東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劉悅坦教授作《陽光心態與卓越工作效能》專題培訓,由山東出版集團總編輯遲云主持。集團和股份公司領導,兩總部部室及集團直屬單位、股份公司各子公司主要負責人,股份公司駐濟子公司中層正職和近三年新入職人員,共計300余人參加培訓。鑒于聽講者大部分是入職三年內的同胞,所以劉教授把講座的重點放到了“陽光心態”和思維方式上,這是直接有助于我們年輕一輩成長的內容。
在這里,我分享一下個人的聽講心得——按劉教授的說法,這就是最痛快的“揮霍”,是快感中的快感。
劉教授把年輕人該具備的陽光心態概括為四個詞——快樂、善良、勇敢、優秀;緊接著又結合經典案例,把這四個詞層層挖掘和展開——快樂是一種能力,善良是一種智慧,勇敢是一種知識,優秀是一種習慣;隨后又將這四句話總結為兩句——以心甘情愿的態度過好心安理得的生活,以出類拔萃的能力成為永遠發光的太陽;到了最后,劉老師把這兩個長句子提煉為八個字——前一句話是“知足常樂”,后一句話是“自強不息”。
看看這八個字——知足常樂、自強不息,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是許多成功者共同的秘訣;但是能把快樂、善良、勇敢、優秀分別視為能力、智慧、知識、習慣的,恐怕不多見。而這也就成了劉老師講座的另一強調要點:獨到的想法、見解,往往是建立在“錯層思維”基礎上的。
于是我意識到,有些時候與其強調“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不如強調“人無我有”:因為“優”和“精”都只是“有”的升級版,是程度不同,而“有”和“無”則是質的不同。如果按照劉老師的錯層思維,在“人無我有”后面再加一句,我認為應該是“人有我無”。正在閱讀這篇文字的你會疑惑:我為什么認為“人有我無”比“人有我優、人優我精”更好呢?這里有三層原因——類似于劉老師所謂的“三個小板凳”。
第一層:劉教授自己就舉過例子,問“磚頭有哪些用途”,并且要求答案不要寫成“路邊貨”,于是所有人都會寫的建房屋、打群架,就不會得分了。這是我提出“人有我無”的第一層原因。
第二層:有些時候,我們的所作所為,為什么一定要在他人基礎上改進呢?為什么沒有開拓進取的意識呢?不重復或仿照他人的經驗、技術,難道就真的沒有第二條路可行嗎?這是我給“人有我無”找的第二層原因。
第三層:有句俗話“無招勝有招”。不論競爭對手出什么招、有什么花巧技術,但只要我們掌握核心技術、擁有核心資源——總歸就是不給對手競爭的平臺,那對手只能白費力氣。這就是“人有我無”的“第三個小板凳”。
在這場講座中,劉教授提出的“專業不等于專門,細節不等于細心”也給我很大的啟發。每個步驟都很講究,那是專業,一般性的認真做、反復做則是專門。以書評為例:像蕭乾先生、吳道弘先生,這些前輩每寫一篇書評,幾乎都是把一本書解剖了五六遍,吳道弘先生甚至認為書評也要具備一點藝術品的性質,這是多么的專業啊;現今也有許多經常寫書評的人,卻未必會深入到每本書的最深處,最多是專門人員。劉教授還針對“細節決定成敗”發問:什么可以決定細節?經過分析,劉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他人沒想到的,你做到了,這就是細節。”換句話說,是否和他人雷同就是判斷在細節上是否成功的重要參照,而這個參照標準可以用八個字概括:人無我有,人有我無。
真心希望我們當中的大多數年輕一輩,能在“陽光心態與卓越工作效能”這場講座之后都有不同的收獲。讓我們把茫然變成坦然,之后豁然開朗,說一句“不過如此”;讓我們把征途變成坦途,之后殊途同歸,在一起歡慶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