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小琴
摘 要:農村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也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高水準的復雜系統工程,其意義重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涉及的范圍廣,觸及的層面深。本文對農村文化館(站)人才隊伍建設這一重要課題,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與論述。力求對于農村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提供理性思辨與具體實踐的雙重參照系。
關鍵詞:文化館;農村;人才隊伍;建設
農村文化館(站),作為開展農村群眾文化事業機構,其工作原則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是在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中,切實提高文化館工作人員素質、開展專業文化活動以提升工作專業水平、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以推動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主要的基礎就是具備相對來說良好的文化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農村文化館工作的進步和發展,同時也是我國文化建設過程中的根本。農村文化館應該對其工作職能進行充分發揮,并且將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做好,進一步促進農民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
文化館(站)干部通過以文化人、以文樂人、以文育人、以文富人的成功實踐,不僅滿足了農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要,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幸福指數,而且還直接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館(站)干部隊伍具備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呢?一是農村文化陣地的建設者和管理者。一方面,文化館(站)干部隊伍以勤勉的工作和出色的業績,贏得了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的重視,促使各級政府舍得在硬件設施上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同時,通過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社企聯姻、文化互動”等活動,主動出擊,多方爭取,廣泛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文化陣地的共建共享,取得了很好成效。另一方面,作為農村文化陣地的主要管理者,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能始終堅持以社會效益為主的原則,積極探索基層文化陣地免費開放長效管理機制,真正把農村文化陣地建成了群眾求知、求樂、求健、求美的精神家園。二是農村文化活動的策劃者和實施者。要把農村文化活動搞得紅紅火火,引人注目,受人喜愛,就離不開策劃,好的策劃方案是大腦里迸發出的智慧火花,是活動得以順利實施的“劇本”和“規范”。三是農村文化隊伍的組織者和輔導者。農村文化隊伍包括各級各類文體團隊和村級文化管理員隊伍,這支隊伍數量龐大,結構復雜,門類繁多,雖然工作熱情高,參與性強,但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需要文化館(站)干部隊伍去加以正確的組織、引導和管理。一方面,通過抓骨干、抓活動,積極支持和引導文體團隊的創建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輔導培訓,大大提高了農村文化隊伍的管理能力、策劃能力和藝術水平。
那么,如何開展農村文化館隊伍建設呢?筆者以為,主要要做好幾個方面工作:一要切實強化制度創新,不斷增強隊伍的調控力和執行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如何增強文化館(站)干部隊伍的調控力和執行力,使之更好地擔負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任,已成為當務之急。一要創新競爭激勵機制。一方面,要按照“平時與定期、定性與定量、領導與群眾、內部與外部、總體與單項”相結合的原則,健全完善考核獎懲、榮譽認定等激勵機制,并將考核結果作為獎懲、培養和使用的重要依據。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重大活動項目責任包干制、重大業務活動單項考核制、突出貢獻特別獎勵制等,努力讓干部隊伍在思想上樹立起一種緊迫感、危機感和成就感。二要創新引進退出機制。要不斷更新用人觀念,加快完善人才引進政策、推薦選拔程序和人才代理、柔性流動等制度,采取團隊集體引進、核心人才引進、項目開發引進等多種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優秀專業人才,為農村文化建設提供智力保障。三要切實強化教育引導,不斷增強隊伍的創造力和服務力。要實現“文化為民、文化惠民”的目標,必須有一支肯于奉獻、勇于堅守、善于戰斗的文化專業干部隊伍作依托。一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如果干部隊伍沒有一種樂于奉獻、甘于淡泊的敬業精神和人格操守,農村文化事業就會缺少生機活力。因此,只有通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常組織開展事業性、責任性教育活動,才能使文化館(站)干部真正成為優秀文化的生產者、傳播者和實踐者。二是加強工作作風建設。文化館(站)干部不僅要主動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甘心拜群眾為師,推動“文化進社區”、“文化到農家”、“文化低保”等活動的經?;乙粩鄤撔路睒s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形式和載體,努力讓廣大農民群眾在富起來的同時盡快樂起來。三是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四要切實強化開發培養,不斷增強隊伍的競爭力和后續力。農村文化要得到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建設一個龐大的、素質較高的文化工作隊伍,從目前情況看,我國農村文化工作隊伍人才匱乏,素質較低是制約農村文化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穩定和充實農村文化工作隊伍。各鄉(鎮)綜合站要保證有一名專職的文化專干,其工資、福利、待遇享受鄉鎮同級干部標準,同時要配齊圖書館管理員和其他業務人員。其次,要著力培養文化人才。積極扶植農村專業和業余文化隊伍,提倡科技文化下鄉,各級文化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科技、書法、美術、攝影、文學、舞蹈、器樂等各種培訓,為農村培養科技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