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成+石錦琳
摘 要:音樂是一種能夠產生共鳴效果的聲頻,出自人類本體的最初生命運動,它們伴隨人類產生而產生,伴隨人類起源而起源,伴隨人類發展而發展。它們不是人類身外之物,也不是人類最初的物質生產,而是一開始就是一種富有情感的感于外物存在的人類最初精神活動的產物。
關鍵詞:音樂;賞析;中西方
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音樂無國界,不同地方風格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
一、中國音樂
正式的中國音樂歷史文字記載,始于周朝。中國音樂從很早已經掌握七聲音階,但一直偏好比較和諧的五聲音階,重點在五聲中發展音樂,同時將中心放在追求旋律、節奏變化,輕視和聲的作用。中國音樂好像用線條畫出的中國畫,如果沒有輪廓(旋律)則不成其為音樂,但和聲是可有可無的。所以西方人聽中國音樂“如同飄在空中的線”,而從未接觸西方音樂的中國人則覺得西方音樂如同“混雜的噪聲”。
我國民族樂器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打擊樂器和拉弦樂器四類。吹奏樂器典型的有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塤、嗩吶、簫。彈撥樂器典型的有琵琶、箏、揚琴、七弦琴(古琴)、熱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彈布爾。打擊樂器典型的有堂鼓(大鼓)、碰鈴、缸鼓、定音缸鼓、銅鼓、朝鮮族長鼓、大鑼小鑼、小鼓、排鼓、達卜(手鼓)、大鈸。拉弦樂器典型的有二胡、板胡、革胡、馬頭琴、艾捷克、京胡、中胡、高胡。像中國比較經典的有《高山流水》《十面埋伏》《二泉映月》。當然還有革命音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反映了當時全民抗日的精神。聶耳為電影配曲作的《義勇軍進行曲》更是雄壯,成為抗日軍民的軍歌被到處傳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了居安思危,不忘中華民族如何抵抗外國侵略,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942年延安會議之后,共產黨控制的地區開始把當地民歌改寫成革命歌曲,如陜北民歌《東方紅》。改寫的目的是在大多是文盲的農民人口中傳播共產主義思想。
二、西方音樂
西方音樂史是指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詳細的時代可分為:古希臘羅馬時期的音樂,中世紀時期的音樂,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巴洛克音樂、古典主義音樂﹑浪漫音樂,現代音樂和新世紀音樂等。樂器有弦樂器(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倍低音提琴)、木管樂器(短笛 長笛 單簧管 英國管 雙簧管 大管)、銅管樂器(圓號 小號 短號 長號 大號)、打擊樂器(定音鼓、小鼓、大鼓、鈸、鈴鼓、沙槌、三角鐵、響板、木琴)。
音樂課里我最喜歡的就是《沃爾塔瓦河》。也許是因為我中學下午休的鈴聲節選自本曲。聽起來那么熟悉,那么動聽!《沃爾塔瓦河》這部交響詩是由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在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期間在布拉格完成的,它是交響套曲《我的祖國》中的第二首。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時間完成。和貝多芬創作第九交響曲一樣,他也是在全聾的情況下憑頑強的毅力寫完了這部史詩之作?!段譅査吆印肥且徊匡L格奇特、構思新穎、近似音畫的標題性交響詩。它運用了情節性連續發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搖籃的沃爾塔瓦河主題為樂曲基本主線,貫穿其它生活畫面,描繪了大河從發源地舒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過程,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深厚的愛。
三、中西結合
《梁?!沸√崆賲f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于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被看作是歐洲音樂表現形式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相結合的成功范例,是中國音樂在一個新發展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課上,我們欣賞了三和部分的音樂。我感受到一開始人物內心的喜悅和愛慕之情,到最后梁山伯與祝英臺死后化成一對蝴蝶美麗而又寧靜的音樂氣氛。
四、感想
除了上邊所述的,課上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很多優秀電影音樂和動漫音樂。我覺得這門中外音樂欣賞課,就是讓我們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與認識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我們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愛好,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表現能力和初步的鑒賞、創造能力。也讓我們學會如何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從而促進我們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促進我們全面的發展。
參加文獻:
[1]韓宏宇,徐闊.古今中外音樂鑒賞之我見[J].戲劇之家,2013(7):87-87.
[2]徐淼.中外音樂作品的賞析[J].音樂時空,2015(11):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