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法作為我國法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著平衡金融效率與金融安全的責任,同時在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社會財富的調節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金融法制的建立和改革需要緊緊圍繞以上內容進行,才能實現社會功能和金融市場功能的有機統一。而傳統單一的消費者保護已經無法無法滿足金融法制改革的需求,需要融合考慮金融法所具有的雙重功能,調整金融法的研究方式,才能實現金融法制的進一步完善?;诖?,本文通過對“三足定理”進行分析探究,并相應的提出中國金融法制的具體變革路徑。
關鍵詞:金融法;“三足定理”;中國金融法制;變革路徑
金融法是對金融市場進行規范的基本要素,不僅影響著金融市場的發展情況,同時在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轉型,金融市場發展日漸完善,相關的金融活動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此與金融活動相對應的金融法制改革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傳統的金融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金融活動的需求,急需尋找一種有效路徑推動金融法制的良好變革。而“三足定理”作為一種新提出的思路,其對金融法制的完善和改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三足定理以及貢獻
三足定理主要是在金融效率以及金融安全的基礎上提出的,與“消費者保護”之間正好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其中消費者保護、金融效率以及金融安全等就是三個“足”。同時,在金融法中,“三足定理”表示不管是消費者保護,還是金融效率以及金融安全,它們都有著同等重要的位置,是改革金融體制、金融立法以及設定金融管理目標的重要原則,所以需要在“三足”之間尋找一種平衡[1]。
“三足定理”思路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金融法制的局限,通過對消費者保護、金融效率以及金融安全等的平衡,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金融法制,推動金融法制朝著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滿足當前金融市場的各項發展需求。一方面,“三足定理”將消費者保護納入了金融范圍,并且將其看做是法制改革的參照指標,為金融效率和金融安全之間的平衡提供了可行路徑,改變了以往想要平衡二者卻找不到具體平衡指標和理想方案的局限[2]。另一方面,“三足定理”從幾何學的角度出發,借鑒和參考等邊三角形所具有的穩定性特點,成功建立起了消費者保護、金融效率以及金融安全等三足制衡的博弈模型,針對金融法制存在的價值目標,探索了一種良好、高效的互動機制,從而推動金融系統的健康平衡發展。
2 我國金融法制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路徑
2.1 金融法制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金融市場已經發展較為完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在金融法制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具體來說,金融市場缺乏良好的創新,運行效率不高,而且也缺乏規范化的運行機制,國際競爭能力相對較低。同時,在后危機時期,金融市場發展中還面臨著金融安全維護和安全方面的難題。另外,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市場發展還不均衡,各個地區、各個行業之間的金融資源分配存在失衡現象,不僅擴大了區域間、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再加上社會財富存在的分配不均現象,使得社會矛盾不斷加劇,從而無法將金融市場所具有的合理分配效應充分體現出來[3]。因此,需要不斷改革和優化金融法制,引導金融市場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2.2 金融法制改革的具體路徑
(1)優化配置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作為金融市場提供服務的主體,是市場發展中最為活躍的一個要素。通過優化配置金融機構,不僅可以調整金融市場的整體構成,同時能夠改善金融市場的實際發展和運行情況。首先,制定金融市場的準入制度,將金融特許制范圍放寬,允許其他機構參與金融市場活動,并且對其進行合理的規范,將非金融機構納入到金融監管工作中去。其次,提升金融市場主體多元化,將傳統金融市場中國有企業的壟斷局面打破,構建完善的競爭機制,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意識,增強金融市場的發展活力,維持良好的競爭秩序,不斷增強金融發展水平和效率[4]。最后,推動金融機構朝著政策性發展,拓展金融機構的服務廣度和深度,注重金融立法,通過政策手段規范金融機構的各種經營發展行為,在找準金融機構市場定位的同時,將其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2)優化和改革金融市場體系。金融市場體系的優化和改革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全局考慮市場發展情況,探索改革路徑,確保金融公平、金融效率以及金融安全能夠均衡發展。首先,提升資本市場的層次性,加快國際板和場外交易市場的發展建設步伐,使得創業板、主板以及中小板能夠得到完善,為中小企業提供各種融資渠道,針對券商以及上市公司等完善退出機制,不斷加強期貨和債權市場的發展建設,根據市場的不同層次構建相對應的監管機制,確保金融市場活動有序進行[5]。其次,注重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層面的傾向,不斷消除金融市場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提升市場發展運行的有效性,同時專門設立消費者保護機構,做好相關的立法工作,積極尋找一種有效模式幫助金融消費者更好的獲得司法救濟權益。最后,提升金融體系的普惠性,將城鄉之間存在的二元結構打破,均衡配置城鄉的金融資源,加快建設鄉鎮的基礎金融設施,對一些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提供支持,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弱勢群體和弱勢產業提供服務,將資本市場引入鄉鎮地區,讓全國各區人民都能夠有機會享受到金融服務,推動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3 結論
總而言之,“三足定理”作為一種新的思路,它表示消費者保護、金融效率以及金融安全同等重要,并且注重三者的平衡發展,在金融法制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正確了解金融市場中的問題,以“三足定理”為指導,優化配置金融機構,改革金融市場體系,優化配置各區域、各行業的金融資源,實現金融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果. 金融法的“三足定理”及中國金融法制的變革[J]. 法學,2011,09:93-101.
[2]許凌艷. 金融統合監管法制研究:全球金融法制變革與中國的選擇[J]. 證券法苑,2010,01:44-58.
[3]孟咸美. 加盟WTO與中國金融法制的變革完善[J]. 甘肅社會科學,2013,01:124-126.
[4]孫南申,彭岳. 國際金融中心法制環境建設的政策與法律措施——以中國金融安全保障為視角[N].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2:25-34.
[5]邢會強. 金融危機治亂循環與金融法的改進路徑——金融法中“三足定理”的提出[J]. 法學評論,2010,05:46-53.
作者簡介
黃曉媛(1988-),女,廣西柳州市人,在職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經濟法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