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成功的一半”。真的不記得幼年時,從哪一天開始我迷戀上的繪畫。那時資料缺乏,小人書、宣傳畫、年歷畫、花瓶上的花鳥人物,都成了我臨摹學習的教材。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酷愛和不懈的堅持,使我積累了一定的繪畫造形的能力,為以后的繪畫學習、尤其是在曲阜師范大學系統學習繪畫,打下了基礎。
中國畫是最早用寫意抽象的思維方式表達人的思想、精神的,它的筆墨語言是獨特的、精美的、深邃的。詩、書、畫、印的四融是傳統中國畫的表現形式,也是中國畫的重要審美特征?!霸娭杏挟嫛?,“畫中有詩”,“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從本質上講是不同藝術手段創造出來的共同的審美語言。中國畫的靈魂是精、氣、神,返璞歸真是永恒的主題。傳統的中國畫藝術除了需要技法上的錘煉,更需要對人的藝術素養、社會閱歷的提升,還需要對自然的認知感悟;在人的心靈中得以升華,激情地通過筆墨顯示,是精神美、自然美、筆墨美三者的和諧統一。
創作的狀態有時是憑直覺、憑感受。畫畫要有樂趣,要享受過程。參加展覽創作與給自己畫畫,狀態是不同的。我更喜歡給自己畫畫,從中找到樂趣,中國畫是意象、是寫意,創作需要升華,不是畫畫功夫的升華,而是用中國人特有的內心的方式,通過記憶的過濾來畫。我覺得這不是畫面結構的推理,而是畫面背后的升華,“功夫在畫外”。
我喜歡畫花鳥畫、人物畫,尤其是寫意花鳥,寫意花鳥重在“寫”,涂涂抹抹、枝葉相生、片刻須臾、信手拈來、潑墨賦彩,洋洋灑灑下筆如有神。
“知見進于高明,學誠歸于平實”。作為業余書畫人,雖然創作常常眼高手低,繪事常有浮躁與阻礙,筆意常因心境的不悅而無生機,但仍然渴望著自我的心底,猶如一泓清溪,載著藝術、知識、文化、學養明凈心靈;外師造化、豐富閱歷、積累生活、錘煉筆墨、鉆研探索,把自己的思想、靈魂融入時代精神、文化內涵,逐步自然地完善自我。
王道芝:女,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美術家協會會員。現在兗礦集團東灘煤礦工會從事群眾文化管理工作。
國畫作品入展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上海世博會中國畫展覽”;榮獲“新礦杯”全省煤礦職工書法美術作品展覽一等獎、“紀念中國煤礦工會成立60周年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二等獎、“晉礦杯”全國煤礦職工書畫展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