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東 杜素文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這個名詞近年來十幾年來,在我國逐漸為人們所熟悉,越來越多次地被大家提起。本文通過分析職業院校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薄弱的原因,探究職業生涯規劃的起源、定義和構成要素的基礎上,探討職業生涯規劃對職業院校校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的作用,研究如何通過幫助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培養他們自主學習意識。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力
一、職業院校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現狀分析
職業院校大學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意識,或者自主學習意識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中學都以升學率作為追求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師將考試中可能碰到的情況都闡述得非常清楚,留給學生發揮的余地不大,很多學生只需要熟記知識點即可。久而久之學生缺乏主動探究知識的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而,來自普通教育生源的職業學院大學生普遍存在自主學習意識薄弱的現象。
2.職業院校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薄弱的另一個原因在于他們中學時未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的學習意識,這導致他們學習成績普遍不理想,成為職業院校學生是未能考上普通高校的無奈之舉,心理上存在著一定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成為他們自主學習的一大心理障礙,難以自發形成自主學習意識。
那么進入職業院校的大學生如何才能從內心喚醒自主學習意識呢?筆者認為將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有效結合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及其對職業院校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養成的作用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
1.職業生涯規劃的起源。
“職業生涯規劃”這個名詞近年來十幾年來,在我國逐漸為人們所熟悉,越來越多次地被大家提起。那么職業生涯規劃究竟是個什么呢?說到職業生涯規劃就不能不提到美國,作為職業指導發源地的美國,同時也是職業指導工作最為普及的國家。1908年,“職業指導之父”弗蘭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針對大量年輕人失業的情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職業咨詢機構——波士頓地方就業局,首次提出了“職業咨詢”的概念。從此,職業指導開始系統化地解決失業和就業問題,但也僅僅是一項社會工作。隨著人本主義思潮興起,1953年,著名職業生涯規劃大師唐納德·舒伯(Donald E.Super)提出“生涯”的概念,他把生涯發展看成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由童年時代開始一直伴隨個人的一生。職業指導也慢慢地由最初的簡單“協助人擇業”,演變成了一項“協助個人發展、接受適當、完整的自我形象,同時發展并接受完整而適當的職業角色形象”的工作,它的名稱也由最初的“職業指導”變成了“職業生涯規劃”。
2.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
目前,學術界所謂的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也叫“職業規劃”、“生涯規劃”、“人生規劃”或“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3.職業生涯規劃的構成要素。
職業規劃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由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構成。
(二)職業生涯規劃對職業院校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養成的作用
1.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明確大學學習的意義,確立新的學習目標,制定自主學習計劃,養成自主學習意識。
2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加強對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識與認同,對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有促進作用。
3.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激發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端正他們的學習目的,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4.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揮能產生目標引領、障礙突破、潛能激發的作用。
5.職業生涯規劃是提升就業能力的基礎,也是提高自學習能力的具體措施。
三、利用職業生涯規劃,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包括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結合職業院校的特點,筆者將這三個要素拓展成五個階梯式自主學習意識培養階段。這五個階段與職業院校大學生學業的不同時期相結合,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一)職業認知及職業導向階段
職業院校的招生宣傳和新生入學教育都屬于這個階段,其主要工作是使學生對所報學的專業有所了解,開始意識到工作對個人的重要性、認識各種行業,以作將來選擇職業的準備。這一時期要有專門的職業導師(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專業課教師)來引發大學生主動地接觸專業、了解未來的職業。這個階段是大學生初步建立自主學習意識的關鍵起點,職業導師的引導作用非常重要。
(二)職業體驗階段
職業院校的一年級是大學生的職業體驗時期。在這個時期,大學生可以利用課堂、實驗室實訓和校外實習來體驗,以便真正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適合那些工作。這一階段非常重要,決定著學生是否從開學伊始就被激發出學習興趣,愿意學習,進而主動汲取知識。好的開頭意味著好的結尾,新生入學第一年是身份認同的關鍵之年,尤其對于職業院校的大學生更是如此。這一階段是大學生產生職業興趣,鞏固自主學習意識的關鍵時期,職業導師應該在這一時期采取賞識教育的態度鼓勵學生,建立信心。
(三)職業生涯規劃階段
根據在前兩個階段里對職業的認識和初體驗,二年級時,職業導師應該開始引導學生制訂一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這份規劃一定要學生自己制定,導師不可過多干預,必要時可以加以適當引導。職業生涯規劃要依托學生所學專業進行設計,從學業延伸到職業,其中有兩項內容一定要詳細規劃:一是職業資格證書和各種能力證書的考試。時間安排一定要規劃合理,有序進行,不可彼此牽扯精力。二是專業實習一定要有針對性,即實習內容和場所一定要與規劃的將來職業有關或一致。考證是獲得信心的最直接手段;實習時操作性很強的學習,不易產生疲勞心理,容易堅持長久。這一時期是職業院校大學生能否養成自主學習的關鍵時期,需要師生共同配合完成。職業導師需要從心理層面為學生疏導負面情緒,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學生應該排除社會不良誘惑,專心學習,在職業導師的幫助下合理規劃學業,為將來就業作出長遠規劃。
(四)職業準備階段
在職業導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職業生涯計劃,學生可以根據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安排學習必要的專業理論課程和通過實訓進行職業技能訓練。通過扎實的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不僅要為將來職業做好儲備也要獲得從事相關職業必不可少的資格證書。職業準備階段是職業院校大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后的播種期,職業導師要提供學業上的方法指導。這些方法指導要包含專業理論學習方法指導、實訓動手能力指導和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應試指導。
(五)就業(創業)階段
學生職業準備階段完成之后,職業院校的職業輔導機構,應指導道他們如何獲得適當的職業或者知道他們如何進行創業。這一時期是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獲得收獲階段。學生成功就業(創業)之后,職業院校并沒有完全放下責任,也要與學生的就業單位長期保持聯系,獲取他們在職業領域的動態成長資料,如,他們為適應職場主動或被動做了哪些變化、工作的升遷、職業的轉換等。這些寶貴的資料將是培養下一批學生的寶貴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