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
人們夢想著去太空旅游或者長久地居住在那里,可在太空生活一點也不舒服。在地球待慣了的身體會出現各種“水土不服”的癥狀,不要說我們普通人,連宇航員都扛不住。
視力變得糟糕
如果看到視力正常的宇航員在太空中戴了近視眼鏡,你可不要太驚訝哦。
進入太空后,人們的視力會稍微下降,視覺敏感度大不如前。這是因為體液的重新分配會增加眼球的壓力,從而對視神經產生壓迫。
大多數宇航員在太空生活時不得不更換自己的近視眼鏡,或者隨身攜帶備用眼鏡。即便回到地球上,他們的視力在短時間內也很難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肌肉萎縮
由于受到地球重力的影響,數百種骨骼肌才能夠維持姿態,如坐姿、站姿,以及進行一系列運動。但在太空中,這些骨骼肌失去了重力,會不適應那里的環境,出現萎縮,強度下降。
研究發現,經歷了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后,37名宇航員的等速肌力平均下降了8%~17%。事實上,即使宇航員進行鍛煉,這種退化也會出現。
心臟功能減弱
在太空中,人體包括心臟在內的心血管系統可不像在地球上那么堅強。
在地球上,心血管系統都受到了重力影響。比如,我們腿上的靜脈必須克服重力作用才能將血液運送到心臟。如果沒有重力,心臟和血管會發生變化,在太空中待的時間越長,變化越大。
在太空中,人們的左右心室會變小,功能下降。心率和血壓也會降低,心輸出量即每分鐘血液從心臟流出的量也比在地球上的少。
沒有重力作用,血液會重新分配——更多的血液滯留在腿部,返回到心臟的血液量減少,這使得心臟泵出的血液量減少。而且,肌肉萎縮也會減少腿部的血流量。
有氧能力下降
有氧能力是有氧運動的一項衡量指標,是指人在運動過程中身體的最大攝氧量。在太空中飛行,人體的有氧能力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飛行9天到14天,人體的有氧能力會下降20%~25%。有趣的是,在太空中停留較長時間,比如5至6個月,下降后的有氧能力會逐漸提升,但無法恢復到在地球上的水平。
骨骼不再堅硬
宇航員在太空中總是飄來飄去,無需用腿走路,也不用干一點兒力氣活,所以會骨質疏松。剛返回地面,他們幾乎無法行走,需要別人攙扶。
雖然他們進行了體育鍛煉,但骨質依然會流失。研究人員發現,在太空中飛行16周到28周后,宇航員的骨質流失了約3.5%,其中97%來自骨盆和腿骨等承重骨。
免疫系統變化
人們如果在太空中生活,保護身體免受疾病困擾的免疫系統也會受到影響,強輻射、無重力環境、生物鐘混亂等是導致免疫系統變化的重要因素。
同時,人們會與他們自身的、其他人的、食物上的以及環境中的細菌或病毒發生交互作用,增加細菌或病毒感染的風險,引發包括癌癥在內的多種疾病。
其他癥狀
1.大腦神經細胞發生變化,大腦警覺性下降,思維反應速度變慢。而且,長時間的太空旅行可能增加人們患阿爾茨海默癥的幾率。
2.從腿部轉移到頭部的體液能裝滿一個2升的瓶子。
3.頭部液體的增加會導致鼻塞、頸靜脈突出,臉部浮腫,整個人像患了感冒。
4.食物的味道變得清淡無味。在微重力環境中,胃中的氣體不能和液體分離,因此宇航員常常會打濕嗝,很難受。
5.腳掌會蛻皮,因為它不像在地球上那樣經常和地面接觸。而腳面會變得敏感,因為腳面經常與鞋面發生摩擦。
6.在太空的最初幾天,新產生的紅細胞往往會被破壞掉。雖然這種破壞在一段時間后會停止,但是人體的血紅細胞數量會因此處于較低水平,直到返回到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