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西等
有些泉水聽到人們的喊聲就會涌出來,神奇得很。
施秉喊泉
貴州省施秉縣一個小石窟內的泉水十分特別,被稱為喊泉。人們只要喊“討口茶喝”,泉水便汩汩涌出;說聲“謝謝”,泉水便應聲而止。人們呼喊的聲音大而長時,泉水涌出量多;聲音小而短時,泉水涌出量就少。
神秘的喊泉能聽懂人類的語言?為什么人們能將它喊來呢?
有人猜測說,這泉水是溫泉。地下水被地熱加熱成熱水,處于高壓狀態下的熱水從石頭的縫隙中涌出地表。
然而,專家表示,泉水的水溫并不高,跟正常水溫一樣。要超過15℃的泉水才算溫泉。他們推測,泉水聽到喊聲而涌出來的現象是由地質構造斷裂帶造成的。
泉眼位于一條大的地質斷裂帶上。地質斷裂帶地勢南高北低,地勢低洼的地方形成若干個泉眼,泉眼呈線狀分布。水不斷從高處向低洼處滲透,再透過縫隙往上涌,形成涌泉。
可涌泉現象為什么時有時無呢?
專家把目光投向了喊泉周邊特有的地理環境。他們沿著喊泉所在的地質斷裂帶一直往高處走,發現斷裂帶有一段位于沙漠,沙漠里的泥沙被風吹到泉眼里,在那里形成泥漿。
泥漿由于自身重力會產生沉淀,阻礙泉水涌出。由于泉水源頭在賀蘭山,賀蘭山有一定高度,水從高處流向低處,當水壓差足夠大時,又能將沉淀物頂開,再次涌出地表。
可見,喊泉的涌出與人們的叫喊無關。人們大喊,泉水就涌出來,只是湊巧而已。
都安喊泉
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高嶺鎮弄池村,也有一眼這樣的泉水。人們對著泉眼口大喊幾聲,泉水就會“嘩嘩”地流出來。
對于這眼神奇的泉水,村民們親切地稱它為“喊來泉”。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喊來泉”每天都會迎來慕名參觀的游客。我們也決定去看看,一探究竟。
等水時間長短不一
“喊來泉”在弄池村幾乎無人不知。它位于村里后山腳下,距離村民的家不遠,洞口只能容得下小孩通過。
站在洞口,我們試著喊了幾聲,等了幾分鐘,泉水竟然沒有流出來。難道“喊來泉”并不像傳說的那樣?我們找到村民蘇標,向他求證。
“有時候要等一段時間,泉水才會流出來。”蘇標見我們沒有成功喊出泉水,決定前往“喊來泉”親自試驗。
“剛才水也這么大嗎?”走到泉水流過的一塊地頭,蘇標看到泉水在地頭旁的水溝里流著,問道。他認為應該是我們等的時間太短了,沒等到泉水流出來的那一刻。
果然,當再次來到泉眼邊時,我們發現洞口前幾米的地方之前只有一點點水,現在已經被泉水淹沒了。
“水啊,出來啊!”蘇標在洞口蹲下來,對著洞里面大喊了幾聲。這次,不到兩分鐘,泉水就流了出來,而且越來越大,泉眼前面的一個小水池很快就蓄滿了水,然后水往外溢,大約持續十幾分鐘后便慢慢變小了。
可能是多潮泉
蘇標說,相傳泉眼里有一頭白色的大水牛,村民們在洞口喊幾聲,水牛就在洞里滾幾下,然后泉水就冒了出來。
不過,有村民認為是喀斯特地貌的奇特構造造就了這樣一個泉眼。也有村民認為,“喊來泉”和桂林興安的喊泉類似,不是喊出來的,可能是因虹吸作用而形成的多潮泉。
泉眼中有多個大小不一的水坑,由于本身的壓力和虹吸作用,地下水會涌到水坑中,成為泉水。當水坑蓄滿水后,水溢出來形成水浪,導致泉眼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泉水流出來。
“喊來泉”的出水規律與人喊叫無關,所以我們站在“喊來泉”前大喊,不是任何時候都能喊出泉水來。有時喊了后,要等上半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地下水充足時,如大雨過后幾天,人們大喊,保證能喊出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