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今天早上,媽媽說要去學校加班,讓我在家看數學故事書。不知過了多久,肚子餓了,我才從書頁里抬起頭來,環顧四周,覺得有點眼花。一看時間,已經中午12點多了。于是,我決定到學校找媽媽。
“媽媽,你怎么還在加班呀?都過中午啦。”我走到媽媽旁邊。
媽媽抬起頭,嘆了一口氣,說:“我在幫校醫院李老師整理同學們的體檢資料,整理到你們班的記錄單,發現你們的視力都有問題。”
“哇,密密麻麻好多數啊!”我不由驚嘆起來。
媽媽得意地說:“這就叫大數據,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每個人的視力情況,都可以用數字表示,并且被記錄下來,然后進行整理。”
“可我看不出什么呀?”
“這是原始的數據記錄表,不方便觀察分析。你看這張我整理過的統計表。”
“果然是整理后就好多了。”我嘀咕著。
媽媽又點開另一個頁面,出現一個用我們班的視力統計表數據制作出來的條形統計圖。
“我們班的視力條形統計圖上,視力5.0的直條是最高的,看來我們的視力都挺好的!”我指著屏幕上的最后一個高高的直條,開心地對媽媽說。
“是嗎?”媽媽笑了起來,“看來有統計學家說‘統計圖會騙人,還真是有道理。”
我不服氣地說:“數學課本上說了,統計表能幫我們分析數據,條形統計圖能讓我們直觀地看出數據的多少。”
“沒錯!但怎樣設置統計表上的數據,這學問可就大了。”媽媽想了想,又重新制作了一張統計表。這一次,她把視力分成“5.0”和“5.0以下”兩個類別。
“啊!”我一看,吃了一驚,“這樣一看,視力好的人數連一半都不到!”
“你看到了吧,在統計中分類就有大秘密!”媽媽意味深長地說,“現在,你再看看這個扇形統計圖,想想為什么要制作扇形統計圖而不是條形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能直觀地顯示,視力正常和視力下降的同學所占比例。”我指著圖說。
“你能夠把剛才我在統計表中跟你說的道理,引申到這個扇形統計圖上來,真是非常棒!”媽媽不愧是數學老師,一說就又說到數學上去了。
我不好意思地提醒:“不過,您的這個統計圖可能還要再修改一下,因為現在有一個人的視力可能下降到5.0以下了。”
“誰?”媽媽問。
“我呀!”
“為什么?”
“因為我餓得什么都看不清了……”
“走!我們學校門口有一家眼鏡店,我帶你再檢查一下視力。”媽媽著急地拉著我就走。可是,跟查視力相比,我更想先吃飯填飽我的肚子。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第一中心小學
指導老師 盧聲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