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
[關鍵詞]采訪技巧;準備;提問
一、采訪的概念
藝術大師羅丹曾說過,“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美。”記者的采訪就是發現的過程,發現美,發現普通人看不到的新情況、新事實,進而進行傳播。
新聞采訪是新聞材料的采集與對采訪對象的訪問的合稱,是指記者和其他新聞工作者,為完成報道任務或了解某些情況,圍繞采集新聞事實材料而進行的一項特殊的調查研究活動。新聞采訪最能體現新聞記者職業活動特點,是新聞工作的一項基本功。人們常說一篇成功的新聞作品,需要“七分采訪,三分寫作”。許多優秀的新聞節目無一不體現著采訪的重要性。因為采訪對象的千差萬別,也因為采訪事件的復雜多樣,要想挖掘出好的新聞來,關鍵在記者的采訪技巧。
二、做好采訪前準備工作
1.了解采訪對象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特別是進行一些重大策劃報道、技術性強的報道,以及名人訪談時,采訪前要有針對性地對有關采訪對象的背景、事件、環境、現狀、原因、問題等進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這種準備包括反復醞釀主題,深入了解事件內幕或人物背景,分析受眾對事件的期待和訴求心理是什么等相關問題?;A的準備工作是首先要分析選題,確立要點。選題確立后,要進行認真的分析,找到受眾興趣點和采訪要點,然后制作出采訪提綱,把要問的問題準備好,做到有針對性、有價值性。
除了做好常規的準備外,還要收集有關選題的資料和采訪對象的素材。選題資料包括與選題有關的業務知識、政策法規等。背景資料越詳細越豐富,越能加深了解采訪對象,越能深化主題。此外,針對不同的采訪對象做不同的準備。如果采訪專業人士,要著重了解他的專業成果方面的知識和成功的經驗,而采訪普通人就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2.善于營造氛圍
記者法拉奇:“明天是您的生日, 祝您生日快樂!”鄧小平:“我的生日? 我的生日是明天嗎?”……于是一種融洽的訪問氣氛就這樣形成了。記者采訪某個對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觸,熟悉與信任無從談起,在被采訪對象的心目中,記者就是一個陌生人,要使這個陌生人開口說話,吐露心聲,記者需要在看似平淡的寒暄或閑談中,營造出寬松的采訪環境,借此探求對方的性格、愛好和思想,巧妙的縮短與對方的距離,幫助記者消除對方的陌生感,讓對方很快熟悉自己,適應自己,創造出一種輕松融洽的提問氣氛。
三、針對采訪對象,采用不同提問技巧
1.抓住問題,開門見山
開始階段的問題通常應該是開放式問題,從消息來源最熟悉的話題開始。讓采訪對象暢所欲言,營造一種交談的氣氛,這會給你提供關于采訪對象、采訪主題與想法的重要線索。任何新聞報道都具有中心和主線,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應抓住時機,緊緊圍繞中心思想不放,思路要清晰。從觀眾角度出發,最先提出最想知道、非問不可的問題。這時用開門見山式,即開放式,就是問的范圍限制不很嚴格,給對方以充分自由發揮的余地。它一般是用于熟人和文化層次高、社會經驗豐富的干部、學者等,但也要引導和挖掘,因為不同的采訪對象往往會帶來不同的采訪效果。
2.要準確具體
采訪要想得到具體的材料,就要提出具體的問題。在采訪中,記者盡可能地把自己的提問問的具體實在、貼切些, 將抽象化的問題具體化,使采訪對象回答得自然,諸如“感想如何”、“談談體會”等概念化、籠統的提問,會使采訪對象無從談起, 只好應付其事,很難深入下去,也就達不到采訪目的。在采訪的過程當中,記者的提問是占據主導地位的,即你如何提問,人家就會如何作答,提問不當則自然影響到回答問題的質量。而具體、確切的提問,能給采訪對象一個明確的顯示,使他的回答能緊扣思路,反映主題。
3.善于觀察和傾聽
觀察就是用記者自己的眼睛采訪。采訪過程中,記者不僅要善于觀察采訪現場,通過一些細節獲取信息,豐富寫作內容,同時還要善于觀察被采訪者的情緒和狀態,及時調整話題內容,學會捕捉細節,采訪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傾聽也是記者采訪中最常用的方法,善于傾聽的記者,往往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被采訪者的信任感,讓對方打開話匣子,并在對方的敘述中找到新聞的亮點。在他講一個故事時可以打斷他,就他遺漏的情況問一個小問題,或者僅僅試試他的反應。運用你在早期階段獲得的信息來進行判斷,你在采訪前關于他的預感是否正確。如果他堅持要正規,你可能也要做出公事公辦的樣子。如果他是輕松和隨意的,你也應該那樣。但是要提防,采訪可能演變成一種你無法控制的漫無邊際的閑談。
4.記者的外交技巧
記者除了應當是一名思維敏捷的提問高手之外,還應當是一名善于交際的高手。新聞記者采訪某個對象,很多是第一次接觸。在采訪對象的心目中,記者就是一個陌生人。而怎樣使得采訪對象對自己這個陌生人開口說出心里話,這是每一個記者在采訪中幾乎都會遇上的問題。因此,記者在采訪時不要急于提問,而是先努力同采訪對象建立親近感,將提問融入交談之中。人都是樂于交談的,因為與人談話往往表現出是對采訪對象的一種尊重。
記者采訪并無定法,不同的記者喜歡采用不同的訪問形式和技巧,因此采訪時也要因人因事而宜,手法要不斷變換,不拘一格。記者要掌握采訪的不同方式和技巧,在采訪不同對象、不同場合、不同目的時,正確加以運用。得心應手地運用采訪技巧,是一名優秀的記者所應具備的素質,但這種素質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實踐,不斷完善。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