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進之
本文通過分析近年來央行的非對稱降息情況,總結了非對稱降息的原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穩定儲蓄、活化市場。然而,就非對稱降息的影響而言,小微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潛力股,在非對稱降息中不但難以獲得好處,還致使融資難問題難以緩解甚至加重。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經過一系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調整,已逐漸從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并重新步入穩定增長軌跡。然而,世界經濟“大調整”與“大過渡”的時代背景與中國階段性因素的疊加使得中國經濟增速出現回落現象,“經濟下行”的隱患與壓力仍然存在。在這種背景下,央行降息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貨幣政策,能有效穩定市場并提高市場活力,而央行非對稱降息則更是這其中的一支“強心劑”。
央行非對稱降息情況簡述及原因
央行非對稱降息情況簡述。一般而言,存款利息與貸款利息同步下降稱為對稱降息,如果非同步則稱為非對稱降息。降息本身是一種貨幣政策,而非對稱降息則屬于降息當中較為特殊的一種。由于2016年國家并沒有施行降息手段,本文就2008年至2015年央行降息情況進行分析。
2008-2015年的8年時間里央行共進行了12次降息,在這12次降息中有3次為非對稱降息,時間分別是2008年9月15日、2012年7月6日和2014年11月22日。這3次降息的方式均采用貸款基準利率調整幅度低于同期存款基準利率調整幅度的形式,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15日的這次降息,它僅僅下調了貸款基準利率,而存款方面則未作改變。此次降息是國家在經濟危機后首次使用非對稱降息政策,且調整幅度大,給之后的數次降息帶來一定的參考意義,我們可以將這次降息作為國家施行非對稱降息的開端與嘗試。
央行非對稱降息的原因。我國目前經濟狀況是市場上供大于求,產能過剩、投資需求不足、消費需求不足等問題困擾著經濟發展。因此,央行在此現實基礎上采用非對稱降息,主要是出于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穩定儲蓄、增加消費需求保證穩定增長、活化市場的考慮。非對稱降息可以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此外,非對稱降息實際上也是穩定儲蓄的一種手段,存款利率降幅較小可避免存款大幅度減少,降低資金供應短缺的風險。最后,活化市場的現實需求也是非對稱降息出臺的重要原因之一。非對稱降息有助于刺激投資,擴大內需,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以2014年非對稱降息為例來討論非對稱降息原因。
從背景上著手,可具體分為國際與國內。從國際背景出發,2014年10月29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退出QE3(第三輪量化寬松),這意味著在美聯儲退出此貨幣政策后,美元指數將有長期上升的趨勢。在此趨勢下,非對稱降息便可通過促進人們貸款,使真正的資金進入市場以扭轉這種局面。從國內背景出發,2014年經濟下行壓力已經較大,市場供求關系開始不平衡,房地產投資、制造業領域等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同時實體類企業融資成本普遍較高(大企業在8%以上,中小企業在10%以上),企業投資回報率又在逐年下降(至2012年僅為2.7%),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甚至出現~1%的負增長率。
然而,這種積極的貨幣政策卻并未帶動小微企業的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其發展形成了制約,這顯然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想要探究清楚原因,需先從小微企業本身人手。
央行非對稱降息對小微企業融資影響
小微企業發展狀況簡述。小微企業的概念由經濟學家郎成平教授提出,是對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這些企業具備的特點有:財務能力弱、經營持續『生差、償債能力弱(信用度低),這些特點使得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融資環節上困難重重,我們可以對這些特點具體分析。
財務能力弱。小微企業多由個人或家庭創辦,使得這些企業的資金不如大中企業的量大而集中度高,無法在需要的時候支持自身發展。此外,小微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普遍較弱,這種情況下企業施加于財務可控資源的作用力也不高,常常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
經營持續性差。大多數小微企業只注重傳統產業的經營,創新能力不夠,產品更新換代不及時,導致企業缺乏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不能夠持續發展,小微企業重視短期收益,在發展方面缺少戰略目標。以上因素使得小微企業在經濟市場中寸步難行,只有少數克服上述缺點的小微企業才有存活機會,步入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償債能力弱。這一特性往往受上述兩點影響,在小微企業財務能力弱的情況下,往往不能對當前貸款進行有效償還;由于經營持續性差,許多企業更是夭折在發展途中,對銀行收債形成不小阻礙。這是小微企業信用度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小微企業的發展狀況,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應著眼于其存活率而非其創設率,因為只有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才能切實帶動我國經濟不斷邁步。我國對小微企業一直持支持鼓勵態度,并且出臺一系列政策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減輕負擔、鋪平道路,因而小微企業也如雨后春筍一般不斷創立加入到市場大環境中。小微企業在數量上遠遠大于大中企業,但其存活率卻遠小于后者,差值達25.8%。
考慮到上述小微企業所具有的特點,這種高創設率與低存活率的背離現象是不正常的,而“融資難”正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非對稱降息對小微企業融資影響。非對稱降息通常令貸款利率調整幅度高于存款利率調整幅度,使得大量貸款流入市場,同時也保證了儲蓄穩定,這對于市場而言利好,但對于小微企業融資而言卻存在不利影響。
就利益最大化而言,銀行屬于金融機構,滿足社會服務需求的同時也需要考慮自身的發展,在央行出臺非對稱降息政策以后,人們將更多地貸款,更少地存款,使得銀行可供資金減少,同時降息導致的貸款收息下降,明顯高于存款成本的下降,大大壓縮銀行傳統存貸業務的盈利空間,其利差大大縮小。因此銀行可能出現惜貸情緒,并減少貸款的投放,貸款融資需求上升的同時貸款融資供給又有一定減少,這樣會直接增加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可能性。
就利益穩定化而言,銀行更多地考慮風險控制。面對同一筆貸款申請,銀行為了自身利益考慮,將會更偏向于選擇財務能力強、經營持續性好、信用度更高的大中企業放出貸款,因為這讓銀行爛賬的風險大大降低,尤其是在非對稱降息施行后,更低的爛賬壞賬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可能是銀行放貸時所考慮的首要要素。
同時基于前文對國際國內背景的分析,可以看出伴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的不斷增大,多數企業的業績下滑,銀行的惜貸、收貸、壓貸等行為并不會因為利率的降低而做較大調整,以2014年非對稱降息為例,對于多數已被銀行列入黑名單的小微企業來說,想從本次(2014)央行降息中獲利從而發展自身并沒有那么容易。
在銀行出現一定“惜貸”情緒后,小微企業在融資貸款時可能會被要求采取抵押擔保方式以取得貸款,同時貸款手續高昂,或是單方面取得利率較高的貸款(銀行對信用度低的客戶會在允許范圍內上浮貸款利率)……這些不利因素都會令小微企業融資雪上加霜,發展道路阻礙重重。
央行非對稱降息,其目的是為了使貸款資金注入并活化市場,但其結果卻導致小微企業陷入融資難、融資貴的窘境。為了破解伴隨非對稱降息出現的困境,實現自身發展,小微企業管理者應重視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學會制定企業規章制度,合理利用手頭可控資源,并且要有可行的戰略目標與計劃,增強企業創新能力,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財務能力與經營持續性,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保持穩定發展。同時也應努力提高企業信用度,從而在貸款過程中處于優先有利地位,使得融資問題不再阻礙企業發展,在非對稱降息中獲得更多利益以促進企業自身的發展,加速向大中企業的轉型,成為我國實體經濟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