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爽


在中國,權威、教育、收入依然是影響職業聲望的三大因素。其中,權威對職業聲望的影響最大,教育次之,收入最小。本文將每日工作時長作為衡量權威的要素。有管理職務的職業聲望高,日工作時間越長職業聲望越低。
在我國的職業聲望研究中,學者們運用不同的研究模型和調查數據,得出大致類似的結論,代表性的學者有陸學藝、李強、李春玲等,他們認為,影響中國職業聲望的主要因素是權威、收入和教育。其中,權威是影響力最大的因子,其次是教育,再次是收入。本文則延續前人的研究,運用多元回歸模型對影響職業聲望的因子展開定量分析。本文采用的數據來自2010年CFPS調查問卷。根據前人的經驗,擇取職業聲望分數、教育、收入、每日工作時長等4個主要變量進行分析。
提出假設
本文提出的總體假設是:教育、收入、每日工作時長對職業聲望有影響。
假設1:受教育程度越高,職業聲望越高。
假設2:收入越高,職業聲望越高。
假設3:每日工作時間越長,職業聲望越低。
數據解釋和統計模型
本文的分析數據取自2010年CPFS調查,總數N=33600,運用STATA12.0處理,剔除無效值后,觀察值數量N=386。基于研究主題是職業聲望的影響因素,根據前人研究的經驗,我擇取問卷中的四個變量——教育、收入、每日工作時長、職業聲望分數展開分析,這四個變量分別對應了理論上的教育、收入、權威和職業聲望四個概念。
自變量:edu——受教育年限,0年至22年。問卷中關于受教育程度的變量有四個,選擇edu是因為,(1)由數字表示受教育程度方便計算,(2)分類介于粗略與細致之間,不粗略也不繁瑣。
income——收入。問卷中關于收入的變量也有不少,如上個月收入、工資收入、其他各類收入、退休前收入等,選擇問卷末尾的income變量,方便運算,數字也相對集中。原始數據中,income變量的分布極不均衡,為了方便分析,將income變量取對數,使其基本滿足正態分布。
qg403——每日工作時長。我用工作時間的長短來定義權威的內涵,我認為,在真空狀態下,以8小時為界限,每日工作時間小于等于8小時的,其職業聲望較高,多于8小時的,職業聲望則較低。因此,我將qg403轉換為兩個虛擬變量:每日工作八小時以下、每日工作八小時以上。不過,這種定義和分類存在很大弊端,因為職業聲望的高低絕不可能僅僅從工作時長上做簡單的判斷,比如國家領導人、企業總裁等人群的職業聲望很高,但他們也是夜以繼日地工作,難得放松和休息。本文就暫且這樣處理了。
因變量。qg701_siops——職業聲望分數。問卷要求被訪者對幾類職業進行打分,最低13分,最高78分。
統計模型。本文運用的統計模型是多元回歸,統計公式如下:
Y=B2+A1*X1+A2*X2+……+An*XnXm
分析結果
多元回歸
Model1中,僅放入教育變量,R~squared=0.130,P>F=0,相關性顯著,系數為2.774。可知,教育與職業聲望呈正相關,受教育程度越高,職業聲望越高,證實了假設1。Model2中,僅放入收入一個變量,R~squared=0.052,P>F=0,相關性顯著,系數為2.761。可知,收入也與職業聲望呈正相關,收入越高,職業聲望越高,證實了假設1。不過,收入對職業聲望的影響力略小于教育。Model3中,僅放入每日工作八小時以上的變量,R~squared=0.149,P>F=0.017,相關性顯著,相關系數是~2.574。可以推斷,每日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的工作,其職業聲望較低,部分驗證了假設3。繼續看Model4,在Model4中,僅放入每日工作八小時以下的變量,R-squared=0.299,P>F=0.0045,相關性顯著,相關系數是3.050。可以推斷,每日工作時間低于8小時的工作,其職業聲望較高,再配以Model3的結果,可以證實假設3。
Model5中,加入教育、收入、每日工作八小時以下三個變量,R~squared=0.152,P>F=0.000,相關性顯著,教育的相關系數是2.487,收入的相關系數是1.413,每日工作八小時以下的系數是1.095。可以推演出公式:在每日工作時長小于八小時的情況下,Y1=17.257+2.487*教育+1.413*收入+1.095*工作時長。
Model5中,加入教育、收入、每日工作八小時以上三個變量,R~squared=0.149,P>F=0.000,相關性顯著,教育的相關系數是2.523,收入的相關系數是1.469,每日工作八小時以上的系數是~0.376。可以推演出公式:在每日工作時長大于八小時的情況下,Y2=17.330+2.523*教育+1.469*收入~0.376*工作時長。
由Model1至Model6的結果可初步判斷,教育、收入、每日工作時長對職業聲望具有影響力。具體來看,教育、收入、每日工作時長八小時以下與職業聲望呈正相關,每日工作時長八小時以上則與職業聲望呈反相關。我將每日工作時長定義為權威的內涵之一,認為工作時長較短的工作,擁有較高權威,因而也有較高的職業聲望;相反,一份工作時長較長的工作,權威較低,因而職業聲望也低一些。
另外,
在Modell、Model2和Model4中,對比教育和收入對職業聲望的影響力,教育的相關系數普遍大于收入的相關系數,而權威的相關系數又大于教育。因此,從權威、收入、教育對職業聲望的影響排序來看,權威>教育>收入,這一結論與陸學藝、李春玲、李強等人的研究結論基本契合。但是在Model5和Model6中,相關系數的排序則是教育,收入>權威,控制教育和收入變量,削弱了權威的影響力。
Model7和Model8是標準化了的結果,所得系數為標準化回歸系數。可得出如下方程:
在每日工作時長大于八小時的情況下,Y3=0.325*教育+0.122*收入~0.018*工作時長;
在每日工作時長小于八小時的情況下,Y4=0.321*教育+0.118*收入+0.051*工作時長。
皮爾遜相關
從表2看出,各因素之間具備相關性,其中,教育、收入、8小時以下與職業聲望呈正相關,8小時以上與職業聲望呈反相關。
表3呈現的是成對相關,在a=0.05的水平上顯著相關的系數后面用*表示。表3的結果雖然在系數上發生調整,但是依然可以從具有顯著性的系數中看出,教育、收入、8小時以下與職業聲望呈正相關,8小時以上與職業聲望呈反相關。
散點圖
從圖1看出,教育與職業聲望的擬合直線呈左下——右上分布,故而判定教育與職業聲望呈正相關關系。圖1中,各點呈階段式均勻分布,這與源數據的分類有一定關系,大部分點集中在擬合直線附近,少部分異常值距離直線較遠,可以判定,教育與職業聲望的相關性較為顯著。
從圖2看出,收入與職業聲望的擬合直線也呈左下——右上分布,不過擬合直線較短,扔可判定收入與職業聲望呈正相關關系。圖2中的各點的分布較為集中,大部分點集中在擬合直線周圍,出現少部分異常值。因而可以判定,收入與職業聲望的相關性也較為顯著。
從圖3看出,每日工作8小時以上與職業聲望的擬合直線呈左上——右下分布,可判定每日工作8小時以上與職業聲望呈負相關關系。圖3中的各點的分布集中于擬合直線的兩端,部分點集中在擬合直線周圍,也有部分異常值出現。因而可以判定,雖然每日工作8小時以上與職業聲望呈反相關,但相關性并不十分顯著。
圖4的情況與圖3類似。圖4顯示,每日工作8小時以下與職業聲望的擬合直線呈左下——右上分布,可判定每日工作8小時以下與職業聲望呈正相關關系。圖4中的各點的分布也集中于擬合直線的兩端,部分點集中在擬合直線周圍,也有部分異常值出現。因而可以判定,雖然每日工作8小時以下與職業聲望呈正相關,但相關性并不顯著。
圖5顯示的是以四個自變量為橫坐標,以因變量為縱坐標描繪的殘差圖。圖中顯示,各個點圍繞殘差等于0的直線上下隨機散布,且較為集中,說明回歸直線對原觀測值的擬合情況良好。當然,也存在一些異常值,不過數量不大。
圖6是散點圖矩陣,顯示的相關關系結果與上述圖1至圖4大體一致,在此不贅述。
在中國,權威、教育、收入依然是影響職業聲望的三大因素。其中,權威對職業聲望的影響最大,教育次之,收入最小。本文將每日工作時長作為衡量權威的要素。有管理職務的職業聲望高,日工作時間越長職業聲望越低。此次分析得出的結論與文獻回顧中國內學者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可以推斷出,在不同時間所做的關于職業聲望的調查,其背后的影響因素存在驚人的一致性。在中國,權威、權力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與中國“官本位”的傳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