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中 莊華烽 林長堃 蔡思清
1.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福建 泉州 362000 2.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福建 泉州 362000
骨質疏松好發于絕經后女性。維生素D不足和缺乏在絕經后女性普遍存在[1]。25羥維生素D[25(OH)D]是反映人體維生素D狀況的主要指標。維生素D除了參與血鈣調節和骨代謝外,還影響骨骼肌肌細胞的收縮、分化和增殖[2]。骨質疏松最嚴重的合并癥是骨折。跌倒是導致骨質疏松骨折的重要危險因子,足夠的肌力對預防跌倒是必要的。老年人存在肌肉萎縮和肌力降低,因此,探討影響骨質疏松患者肌力的因素,對于預防骨折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探討年齡和25(OH)D水平對絕經后骨質疏松女性最大握力的影響。
2015年1月-2016年6月,筆者對123例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患者進行血清25(OH)D檢測和手握力測量,納入標準:(1)自然絕經后女性;(2)新診斷為骨質疏松患者,DXA骨密度檢測示股骨頸或腰椎T值≤-2.5;(3)先前無補充維生素D史;(4)無影響手握力測量的疾病如網球肘和帕金森氏病等;(5)無智力障礙,能夠有效配合握力測量。
上午空腹抽取靜脈血3 ml,采用電化學發光法進行檢測,檢測儀器:ROCHE Cobas e 601;檢測試劑:ROCHE公司生產的Vitamin D total試劑;手握力測量:所有研究對象的手握力測量均使用手持式Jamar測力計,測量前對患者進行使用Jamar測力計指導,患者坐位,屈肘90°,每一側測量手握力3次,取優勢側握力最大值作為分析數據。
考慮到年齡和25(OH)D都是影響肌力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存在維生素D吸收和合成不足,因此本研究觀察以下內容:觀察年齡與最大握力的相關性;觀察年齡與血清25(OH)D的相關性;觀察血清25(OH)D與最大握力的相關性,并根據25(OH)D水平分為缺乏組(≤10 ng/ml)、不足組(10<25(OH)D<30 ng/ml)和正常組(≥30 ng/ml),觀察不同25(OH)D水平對最大握力的影響。
納入本研究患者年齡44~91歲,平均(65.55±10.66)歲。最大握力6~34kg,平均(22.24±6.05)kg。年齡與最大握力呈負相關,當25(OH)D校正后,兩者仍呈負相關;線性回歸方程:Y=-0.359X+45.78,R2=0.401,P<0.001,兩者呈顯著負相關(圖1)。

圖1 年齡與最大握力呈負相關Fig.1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hand grip strength
年齡與血清25(OH)D呈顯著負相關,線性回歸方程:Y=-0.163X+35.05,R2=0.045,P=0.019(圖2)。

圖2 年齡與25(OH)D呈負相關Fig.2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25(OH)D
本組25(OH)D為6.32~52.23 ng/ml,平均(24.35±8.23)ng/ml。最大握力平均(22.24±6.05)kg,25(OH)D與最大握力無顯著相關性,線性回歸方程:Y=0.093X+19.97,R2=0.016,P=0.162(圖3)。
當25(OH)D≤10 ng/ml時,最大握力顯著降低(表1)。

表1 25(OH)D水平對最大握力的影響Table 1 The effect of 25(OH)D level on hand grip strength
注:P提示3個組的最大握力均值比較。P1為≤10 ng/ml組與10<25(OH)D<30 ng/ml組比較;P2為≤10 ng/ml組與≥30 ng/ml組比較;P3為10<25(OH)D<30 ng/ml組與≥30 ng/ml組比較。

圖3 25(OH)D與最大握力的關系Fig.3 The correlation of between 25(OH)D and hand grip strength
骨質疏松癥的最大風險是骨折。椎體、髖部、肱骨近端和橈骨遠端為骨折好發部位,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能力,髖部骨折具有較高的死亡率[3]。骨量是判斷骨折風險的一個重要指標,DXA骨密度每減少1個標準差,骨折風險增加1.4~2.6倍,但其他骨外因素如高齡和跌倒傾向等也會增加骨折風險,從50到80歲,髖部骨折風險增加30倍,而骨密度預測骨折風險僅增加4倍[4]。血清25(OH)D每降低1個標準差,主要骨質疏松骨折風險增加26~27%, 25(OH)D<20 ng/ml會增加髖部骨折風險[5-6]。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足夠的肌力是維持正常人體行為功能所必需的,肌力下降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因素,跌倒是最強的引起脆性骨折的危險因子。高齡和25(OH)D低下都會增加骨折的風險,老年人是發生跌倒的主要人群,因此研究年齡和25(OH)D水平對骨質疏松患者肌力的影響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手持式Jamar測力計是一個簡單方便的非侵入性測量肌肉力量的工具,手握力與老年人的下肢肌肉功能和下肢活動能力相關[7-8],與低骨密度和脆性骨折相關,可以用于預測臨床骨折風險[9-10]。Kim[11]報告45歲以后握力隨年齡增大而降低。筆者的研究結果也提示手最大握力與絕經后女性的年齡呈顯著負相關,年齡越大,握力越小。研究還發現年齡與血清25(OH)D水平也呈顯著負相關,提示老年人可能對維生素D的吸收和合成等能力下降。關于25(OH)D水平對肌力的影響文獻報告是不一致的,有研究認為維生素D狀態與手握力呈顯著正相關,低25(OH)D水平影響老年人的平衡和步態[12-13],但也有研究認為維生素D狀態與高齡老人行為能力無關[14]。筆者的研究提示25(OH)D水平與最大手握力無顯著的相關性,但根據25(OH)D不同水平分組后,發現當25(OH)D≤10 ng/ml時,最大握力顯著低于其他二組,提示只有當25(OH)D水平低于一定閾值才會影響肌力,但該組病例數少,需進一步觀察。在補充普通維生素D預防跌倒的研究中,也發現補充維生素D在維生素D缺乏的患者可以顯著降低跌倒率[15]。筆者的研究證實絕經后骨質疏松女性隨年齡增大握力下降和25(OH)D水平降低,年齡是導致肌力下降的主要因素,維生素D缺乏時也導致肌力下降,但引起肌力下降的25(OH)D閾值需要進一步研究。因此在制定老年人防治骨質疏松骨折的策略時,改善肌力的措施應該成為治療的一部分,補充普通維生素D和/或活性維生素D可以有效降低跌倒率[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