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全 宋 靜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430070)
雷文化在湛江商旅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王雙全 宋 靜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430070)
所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商旅游已經成為新的風向,文化元素滲透在旅游商業空間的設計中可事半功倍。粵西紅土文化這種流傳于中國廣東雷州半島的一種特色文化正在悄悄被人遺忘面臨失傳,后繼無人。面對這樣的文化窘境以及商旅空間的發展趨勢。把本土的文化歷史、風俗民情融入商旅業中,弘揚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雷文化,建設特色文化商旅空間,為湛江打造出耀眼的城市文化名片。
雷文化;轉換;商旅空間設計;應用研究
紅土文化是一種民族的民間的藝術,而在粵西地區的“雷文化”作為區域性文化,在廣東被列為“四大文化”之一。從廣義上來分析,“雷文化”中“雷”則指雷州半島。
經多種文化的并融,雷州先民創造出了許多令人嘆絕的民俗,更有許多文化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2008年底止,其中國家級主要有:雷州歌、遂溪醒獅、雷州石狗、湛江儺舞、湛江人龍舞等。省級主要有:廉江舞鷹雄、麻章儺舞“考兵”,麻章“爬刀梯”,雷州姑娘歌等。市級主要有:雷州沈塘人龍舞、雷州烏石蜈蚣舞、雷劇、雷州穿令、雷祖文化、雷州翻棘床、雷州音樂、雷州方言、廉江白戲、簕古龍、調順網龍、雷州下火海、湛江番鬼托梁、徐聞陣式藤牌功班舞、東海津前天后廟會等。
自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開展,文化結合商業的旅游文化項目在全國都已經開展了有一些時間,成功的案例有:南京熙里南,傳承發揚老城南的江南文化為主要元素;山西的平遙古鎮,有著具有歷史韻味的深沉,各種漆器和工藝品,特產,成為其獨特標簽;云南麗江古城,多民族特色的商業街區和文化氛圍;江西景德鎮的瓷器文化賦予景德鎮瓷都之名,各國游客慕名而來……這些都是以文化造就的商業旅游。而作為沿海城市的湛江,這片紅土地不僅具有優良的旅游環境及其資源,還有其獨特的文化底蘊,粵西紅土文化——雷文化,在這幾年被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收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影響是深遠的。
自2010年起,廣東省為建設文化強省,將雷州文化列為廣東四大區域性文化之一,再一次強調保護雷州文化,加大研究和建設力度。2011年正式確立雷文化的地位,南蠻之地終于有了自己的文化底蘊。
雷文化所具有的獨特性和地域性為湛江的商旅空間設計提供了有利條件,設計時融入雷文化已成為一種趨勢,為構建完善的設計文化元素體系,還應對雷文化深入挖掘、全面梳理,使其現代化、創新化。
1.雷州茂德公古城
茂德公古城位于雷州白水溝水庫旁,是一座全新打造的有著古樸雷州風格的城區。在街道與建筑上的設計,全部采用了典型雷派風格,街區里涵蓋了一些文化展示空間,例如石狗的小站廳、雷州股居民的生活展覽空間等等。位于古城中央的大戲樓旨在打造成國戲曲藝術交流平臺中國大戲傳承中心。還有配套的餐飲空間,例如一些地方特產、風味餐館、特色小吃。古城旨在濃縮還原本土文化與民俗內涵。
2.樟樹灣大酒店
樟樹灣度假大酒店是國內以鼓文化為主題的旅游主題酒店。其設計意圖是把雷州文化中經典的換鼓文化融入其中,進而帶動文化的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喜歡雷州文化。
酒店大門前以“雷州換鼓”傳說為題材版本設計了一組雕塑,整個酒店的裝修都運用了“鼓”作為其基礎的設計圖騰,“鼓色鼓香”的酒店主題從桌椅造型到各種界面圖案都進行的衍生。
在酒店的中庭位置,開辟了一塊“一畝三分地”,在這紅土地文化里,酒店在這片地方返璞了雷州地區獨樹一幟的農家院落,而中間的房子是以雷州古民居為模板,材料由雷州當地的石材和茅草搭建而成,又一處體現出雷州的古文化。酒店還以當地居民為例子,為大家展示農民一天的生活,地里面種植了青瓜、玉米、香蕉、茄子、樹菠蘿等雷州半島的地方農作物,提供特色的雷州菜,比如大粽、甜酒、芋頭飯、葉塔飯等地道的雷州美食不僅讓游客齒頰留香,也是一種雷州文化的絕佳體驗。
3.其他商旅空間
雷祖祠是雷州市最古老的一個祠堂,自唐貞觀十六年組建,祠內是原始而古老的景觀,可是作為一個游客眾多的景點,雷州祖祠周邊的景觀設施與旅游配套的商業空間顯得比較單薄。基本都是零碎的不成規劃的散點,買賣的物品與紀念品的特色也非常欠缺。對于商業的空間規劃與旅游空間的建設還有可提升的空間。
在雷州的三元塔風景區里的雷州博物館展示的是當地的歷史人文,但是并不完全把雷文化的所有內容全部展示,再者,關于已經載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各種雷文化的闡述也不夠詳盡。
例如雷州石狗素有活化石之稱,但在展館內上千座石狗的陳列,僅僅是排排坐,直接放在地上,觀看的角度單一,且觀賞性有所欠缺。展品的擺放缺乏邏輯秩序展館內部空間的裝飾略顯簡陋,單靠展品缺乏感染力,有改造余地。館內與館外的商鋪,如導視系統、餐飲空間、酒店空間、特產賣場等等,缺乏與之配套的裝飾與風格。
另外,在查找雷文化的具體案例資料時,筆者發現對雷文化的研究文獻數量并不多,且研究分析的問題多數是就其文化層面的問題進行論述。2009年開始有針對文化強省的內容進行的雷文化的一些融入性研究,但項目中基本沒有談及如何將其文化與圖形的現代化、創造性的轉化。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雷文化在湛江商旅空間中利用率少、應用手法單一、表現的文化性弱。也發現了雷文化中原本的裝飾性藝術較少,都是故事傳說性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用設計思維將文化符號提煉,通過藝術手法轉化成符合大眾審美的圖形紋樣,通過使用不同的材質或者各種建筑、空間界面、家具、雕塑、窗欞,和各種軟裝飾與陳設品等等作為媒介,研究創造性轉化的可能路徑,把雷文化的獨特符號表達出來,實現湛江商旅空間在文化性上的創新與突破。
1.雷文化標志性符號的提煉
圖形的轉化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在筆者指導的學生作品中(圖1),把湛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一種繪圖方式表達。美是現代人追求的,以雷文化中的元素為創作靈感,轉化成符合大眾審美的多種藝術風格的畫面,這樣的圖形圖案,更加為人們所接受和喜愛。轉化完成的圖形圖案可用于商業空間的裝飾紋樣上,比如壁畫、窗簾、桌布、家具織物等等。

圖1 雷州石狗圖形的轉化與原型(宋靜 繪)
2.材質轉化
圖形需要附著于材質。或者柔軟或者堅硬或者冷峻或者親切,圖案與材質結合后會產生更準確的情感傳達。
雷州石狗的材質是石頭,是許多人了解雷文化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如果想把它作為一種商業裝飾類型的展示陳設品,如果用石頭,那么跟原來的石狗無異,過于沉重也缺乏新意,顯然不明智。可利用大家都喜歡接受的布藝玩偶的形式出現,以擬人的形式賦予石狗豐富的表情與色彩,作為具有強烈特色的陳設設計。
石材、木材、鋼材、塑料馬賽克等多種材質使商業空間具有可塑性,可以讓圖形文化在不同材料上推敲,創造出不一樣的氛圍。
3.建筑部件裝飾轉化
商旅空間的建筑外形與其各部分的結構裝飾部件等,造型與裝飾墻都能與雷文化的元素相結合。楹聯,石雕等,龍脊飛檐,匾額,雕梁畫棟,柱、檐板、斗拱、屏風等都出現在雷派建筑中,設計考究且風格獨特,區別于別派的風格建筑。甚至建筑的材料都可以利用古時雷州民居所用的茅草、青石、紅磚、紅瓦等等。無論是室內的建筑構件還是建筑外部,這些豐富的建筑符號都是一個巨大的地方文化標志符號,將其有機轉化成現代商旅空間元素,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4.陳設物品藝術性轉化
陳設物品、家具、燈具、屏風、字畫、雕塑、民間工藝品、等等,主題文化空間中的各種內含物,甚至是花盆、窗簾、各種地方特色的生活器具的展示陳設都可以營造出文化氣氛。
5.互動體驗轉化
商業街、景點周邊商業配套等等,它們中都含有文化商業空間。其設計思路是要與文化有機結合。就是互動的體驗。體驗式的旅游是當下商業旅游的新生項目,例如一些文化體驗農莊,可以讓游客置身其中跟當地人一樣的去體驗民俗風情的生活。
綜上所述,目前湛江在快速發展經濟的階段,其商旅空間正在發展階段。文化創意行業和旅游業也在緊隨崛起的腳步,要成功打入市場,就必須在乏味單調的設計中突破。另外一方面更需要從雷同的風格中建立起文化主題的商旅空間模式,讓文化有更準確生動的表達。與之配合的空間內部裝修和內含物品的設計再到主題景觀園林的設置,體驗式的文化農莊或者餐飲空間。通過研究文化與商旅空間設計理念的關系,我們力圖運用獨特的視角將雷文化的土著野蠻的圖騰,轉化為符合大眾審美標準的造型圖案,應用于商業建筑裝飾和景觀規劃當中,輻射到周邊的文化產品,讓雷文化具象化,讓旅客看到憨態可掬,討人喜愛的文化創意產品,到流連忘返的主題酒店和文化體驗農莊,從視、聽、觸、味、嗅無知覺中感受文化的盛宴。
[1]劉利劍.商業空間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2]胡飛.藝術設計符號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趙新良.建筑文化與地域特色[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12.
[4]鄧碧泉主編.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5]陳新生主編.傳統藝術與現代設計[M].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
王雙全,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宋靜,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