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民藝術館入駐寧波老外灘國際人才社區

朱仁民致辭
37年前,他創立了一個全新的學科“人類生態修復學”,提出“用藝術拯救生態,拯救人類”的新學說;他曾把舟山的荒島蓮花島修復成了藝術公園,曾把杭州的著名垃圾河勝利河打造成大運河邊的地標景觀……
他就是朱仁民,被意大利國家電視臺資深評論家瑪麗娜·比契稱為“中國的米開朗基羅”。聯合國官員稱他是“中國的達·芬奇”。
5月23日下午,朱仁民藝術館在寧波江北老外灘國際人才社區隆重開館,朱仁民教授親自到場見證,市人社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林惠明出席活動并致辭揭牌。
在古色古香的藝術館里,收藏了朱仁民各種工藝、書法等作品,集中展現了朱仁民教授歷年來的藝術成就和學術思想,其中不乏他對生態環境的重大貢獻。朱仁民教授秉持以藝術來改造人類的心靈生態、自然生態、藝術生態的理念,投身裸崖、荒島、荒沙、濕地、荒灘、運河等受人類破壞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的修復工程,傾一己之力,創造了一個個令人震驚的大地藝術杰作。意大利美術家協會主席稱他創造了“文藝復興以來沒有出現過的藝術表現形式”,上海世博會、浙江大學紛紛為他建立個人藝術館。
開館儀式上,朱仁民滿懷深情,“寧波是我的故鄉,人生中喝的第一口水就是甬江水,滴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他是寧海籍大畫家潘天壽的外孫,對于寧波這片土地,他有著濃濃的鄉情。此次在老外灘開設個人藝術館,同樣是源自于朱教授對老外灘強烈的記憶和熱愛。
寧波江北老外灘國際人才社區自2014年底建立以來,作為寧波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和人才匯聚的橋頭堡,一直致力于推進寧波城市國際化、時尚化、智慧化建設發展工作。通過建設“信息發布”、“綜合服務”、“文化交流”、“商務對接”四大類功能平臺,積極營造“筑巢引鳳”的優質政務軟環境,在服務功能設置上更貼近外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進一步豐富長期在甬外國人的生活,增強寧波對海外人才的向心力。如今,老外灘國際人才社區已經集聚了意大利全國藝術家協會(中國)創意中心、意大利(中國華東)經濟文化發展聯合會、寧波市博聯會江北分會等多家對接交流平臺,文化氛圍日益濃厚,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正如林惠明副局長在致辭中指出,“朱仁民藝術館的開館,為寧波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魅力。朱仁民藝術館不僅是收藏朱教授藝術精品的一個載體,更是寧波文創人才一個交流碰撞平臺。”作為引導國際藝術潮流的風向標,通過注入最新的文化時尚元素與理念,可以吸引世界的目光來關注和了解寧波,推進寧波“現代高端文化走廊”的建設。
儀式最后,朱仁民教授開展了一場“心靈生態、自然生態、藝術生態”講座,以自身經歷為主題,分享了自己30年來藝術拯救生態,再造自然美景的一系列實踐。
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朱教授的人格和藝術魅力,無疑是這個時代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朱仁民藝術館會成為寧波文化的又一新地標,成為生態藝術的又一新名片。(圖、文:寧波市外國專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