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園園
(1.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4; 2.遼寧羅力彥律師事務所,遼寧 大連 116624)
?
基于效率的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研究
雒園園1,2
(1.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4; 2.遼寧羅力彥律師事務所,遼寧 大連 116624)
通過投入-產出效率角度構建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數據包絡法(DEA),對我國30個省市的專利競爭力進行分析和評價,結果發現:我國區域專利綜合效率競爭力低下的原因由區域純技術效率低下所造成,各區域規模效率基本達到有效,專利發展正處于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的轉折階段。因此,增長方式要圍繞完善專利創新刺激機制,增強創新能力,通過推進專利產業化、商品化、資本化的方式來提高技術效率,最終帶動綜合技術效率的提升。
效率;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指標
客觀科學地評價各地區專利競爭力、分析區域專利競爭力的差異與對策,明確各自的優劣勢,取長補短,對于各地區制定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和技術創新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者們對區域專利發展的測度進行了有限研究:朱肖穎(2010)從競爭實力、競爭潛力、競爭環境三個方面,建立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1]。施學哲,楊晨(2010)揭示了知識產權競爭力的競爭基礎、競爭潛力、競爭實力三個模塊的運行機理,構建了區域知識產權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2]。謝文照,羅愛靜(2010)初步構建了國家綜合配套實驗區知識產權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綜合了知識產權投入、成果、運用、管理和保護活動四個方面的指標[3]。王正志(2012)的《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從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等環節出發,以區域知識產權產出水平、流動水平、綜合績效、創造潛力為維度,測度了區域知識產權綜合實力[4]。于麗艷(2009)對我國34個省、市、自治區的專利競爭力進行了全面評價、比較和分析,建立了專利申請量、專利申請結構、專利歸屬情況、專利申請來源、專利執法情況五個方面的一套專利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5]。現有指標體系沒有從投入-產出效率角度對專利競爭力進行評價,本文擬從效率角度對專利競爭力進行評價。
區域專利競爭力旨在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區域內企業、大學、科研機構、中介機構、政府等專利活動參與者實現創新資源的吸納、集結、配置、轉化,在專利投入、產出、運營、保護與管理等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于其競爭者的,能夠使其自身處于市場競爭有利地位的能力[6]。基于技術效率的區域專利競爭力的測度本文將采用數據包絡法(DEA)。這個模型的假設前提是在一定的投入情況下,產出越大越有效。投入產出的指標總數要比決策單元(DMU)的數量少。本文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決策單元數量為30,并認為區域專利創新投入產出之間存在1年的滯后關系。

表1 基于效率的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本節產出數據采用2015年專利申請授權數、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金額、工業新產品產值、高技術產品出口額,考慮到投入產出的時滯性,投入數據則用2014年的R&D人員、R&D人員全時當量、R&D經費、地方財政科技撥款。DEA模型分析的是投入產出的優化,其原理要求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否則,無意義。因此,在進行效率計算前,首先要對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由表2可以發現,各投入變量與產出變量高度正相關。

表2 投入變量與產出變量之間的spearman相關系統
注:**. 在置信度(雙測)為 0.01 時,相關性顯著。
本文DEA程序采用DEAP2.1軟件,表3給出了計算結果。

表3 區域專利綜合競爭力效率評價

圖1 區域專利綜合競爭力效率評價排序圖Fig.1 The sorting chart of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patent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從圖1來看,全國有效率單元有7個,低于平均水平的有17個,占總數的56.67%,全國專利綜合效率競爭力整體水平較低,綜合技術效率平均值僅為0.676,這表明在不斷增加投入要素條件下,如果各區域同時提高綜合技術效率,全國專利綜合競爭力系統產出可以提高32.4%。當年我國區域專利產出的規模效率為0.924,純技術效率為0.739,說明我國區域專利產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區域純技術效率的低下,各區域專利創新資源利用與潛在的生產前沿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當前主要應提高各區域的純技術效率,即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中國區域專利綜合效率競爭力排序三個結構層次大致為: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重慶為第一層次,這些區域的綜合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達到1的水平,說明處于最優水平。第二層次為:四川、山東、湖北、福建、海南、陜西,這幾個省份的綜合技術效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他省份為第三層次。總體上,效率高的地區多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區的專利產出效率比較低,在專利開發過程中,人力、物力資源調配的不均等以及產業結構側重不同都是產生這種差距的原因。
從實證研究的結果來看,我國區域專利綜合效率競爭力低下的原因是區域純技術效率的低下造成的,各區域規模效率基本達到有效,專利發展正處于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的轉折階段。因此,增長方式要圍繞完善專利創新刺激機制,增強創新能力,通過推進專利產業化、商品化、資本化的方式來提高技術效率,最終帶動綜合技術效率的提升。
[1] 朱肖穎.區域專利競爭力評價模型及應用研究——以山東省各地市為例[D].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10.
[2] 施學哲,楊晨.區域知識產權競爭力指標體系構建的探索[J].中國科技論壇,2010,(12):80-86.
[3] 謝文照,羅愛靜.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知識產權綜合評價體系研究[J].情報雜志,2010,(09):89-93.
[4] 王正志.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2012[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5] 于麗艷.我國34省專利競爭力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01):26-31.
[6] 雒園園.區域知識產權競爭力內涵、要素及形成機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09):131-138.
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regional patent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efficiency
LUO Yuan-yuan1,2
(1. Department of Urban Colleg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624, China;2. Liaoning Luo Liyan Law Firm, Dalian 116624,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patent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put-output efficiency, and analyzes the patent competitiveness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by means of Data Envelopment (D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patent is caused by the inefficiency of regional pure technology, the scale efficiency of each region is basically effectiv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tent is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of scale expansion to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growth mode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patent innovation, enhanc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capitalization of patent to ultimatel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fficiency.
Efficiency-based; Regional patent;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2017-03-27
雒園園(1980-),女,副教授,博士在讀。
F124.3
A
1674-8646(2017)10-0046-02